死到臨頭了,這對父子還以為要殺自己的是對方,可悲可嘆

少年得志


隋文帝開皇五年(585年),皇次子晉王楊廣和王妃蕭氏迎來了他們的第二個兒子。

楊廣的長子叫楊昭,這位次子則取名叫楊暕。


楊暕九歲時作為皇孫受封豫章王,成年後學習經典和歷史,還善於騎射,可謂文武雙全;作為皇族,他十五歲就被拜為內史令,即內史省的長官。


十六歲那年,楊廣奪嫡成功,楊暕一下子從一位普通皇孫成為了太子之子。楊廣晉王的爵位由長子楊昭承襲,楊暕則從父親手中接過了揚州總管的職務,而內史令一職第二年就由楊昭頂了,誰讓楊昭是大哥呢?


楊暕二十歲時,皇祖父文帝駕崩,楊廣登了基,史稱隋煬帝,楊暕便又從太子之子升格為皇帝之子。


大業二年(606年),煬帝去視察東都洛陽,楊暕呈上許多戶籍圖冊,還親自充當軍隊前導。很快,煬帝就封楊暕為齊王、豫州牧,增封戶四千。


同年,楊暕又得到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他的大哥太子楊昭死了,朝野上下都覺得該輪到他這位皇次子頂上了。煬帝也命吏部尚書牛弘給楊暕選拔優秀的人才充當屬官,百官也都推薦自己的兒子、兄弟。


楊暕轉任雍州牧、河南尹,都是方面大員,加開府儀同三司,楊昭的舊部二萬多人也都歸屬楊暕;楊暕走到哪裡,都有以大姑媽樂平公主為首的親屬和百官迎接致意,道路都堵塞了。


所謂人氣偶像,也不過如此吧。


大業六年(610年)新年,有數十名強盜從建國門入城,搶奪衛士的兵器要作亂。正好楊暕路過,果斷鎮壓了。


兒子挺身而出保衛父皇的江山,天經地義。​​和接下來的事相比,這簡直是小打小鬧:


大業十一年(615年)隋煬帝出巡北部邊塞,以楊暕統領後軍;這次,他不幸遭到東突厥的圍攻,楊暕屯兵崞縣,與父皇共進退。


死到臨頭了,這對父子還以為要殺自己的是對方,可悲可嘆


雖然這一次他們父子度過了這次危機,但有一些更大的危機是他們無法解決的。


自毀前程


楊暕以為太子寶座穩了,就飄了。


他變得驕恣,親近小人,屢屢犯法。反正我爸是皇帝,你能奈我何?


死到臨頭了,這對父子還以為要殺自己的是對方,可悲可嘆


上行下效,他的手下,也就是所謂的小人喬令則、劉虔安、裴該、皇甫諶、庫狄仲錡、陳智偉等人也都把國法當作兒戲。他們以楊暕的名義尋訪美女,帶到齊王府玩弄,玩膩了就趕走。厙狄仲錡、陳智偉有一次去隴西出差,就對胡人用刑,勒索名馬,還把其中一些進獻給楊暕。楊暕命他們物歸原主,庫狄仲錡等人卻對外謊稱這些馬是齊王賞賜給自己的,既然王爺您不要,那我就據為己有了。


楊暕的手下就是這樣狐假虎威,楊暕自己卻不知道,雖然他自己其實也是個狐假虎威的人。但是如果有一天,狐狸做事過頭了,把老虎惹毛了呢?


死到臨頭了,這對父子還以為要殺自己的是對方,可悲可嘆


有一次,煬帝突然問樂平公主:大姐您曾經跟朕提起的那個柳家的美女呢?


樂平公主只能如實相告:上次您沒興趣,我送給齊王了。


楊暕在東都洛陽營造府第,大門卻無故倒塌,大堂的房梁也從中折斷。在迷信的古人看來,別看這位爺看起來風光無限,其實已經命犯太歲了。


又有一次,楊暕帶著五萬步騎隨父皇去榆林,卻只在父皇后方數十里伺候。煬帝在汾陽宮打獵,令楊暕也帶著一千騎兵來參加。


楊暕知道表現的機會來了,他打了許多麋鹿獻給父皇。然而,煬帝自己卻一無所得,偏偏兒子收穫頗豐,他不覺得兒子青出於藍,只覺得自己沒面子,就責問隨從。


死到臨頭了,這對父子還以為要殺自己的是對方,可悲可嘆


隨從們說:我們打不到野獸,實在不是因為我們無能,而是齊王的人不讓啊。


搶完老子的女人,又來搶老子的風頭?煬帝怒了。


御史韋德裕明白煬帝的心思,便彈劾楊暕兩件事:


伊闕縣令皇甫詡仗著楊暕的寵愛,違背縣令不能出境的禁令到了汾陽宮;


長安人達奚通的小妾王氏因為擅長唱歌,經常受邀參加宴會,因而得以出入齊王府。


此舉正中煬帝下懷,煬帝派一千多士兵去搜查齊王府,看看這小子平時都在幹什麼。


鑑於楊暕平時的作風,這一查,就查出很多黑料來了:


楊暕娶了民部尚書韋衝的女兒,但韋妃死得早。韋妃的姐姐嫁給了姓元的,楊暕和她私通,秘密生了一個女兒,偷偷在府中設宴,喬令則在慶賀的時候一時興起,甚至脫掉了楊暕的帽子。楊暕還把相士帶來家裡,相士就指著那位楊暕名義上的大姨子和實際上的孩子媽說:“這個生孩子的婦人要做皇后,王爺您富貴不可言。”


雖然聽到相士這般預言,楊暕還不滿足,明明自己已經是最年長的在世皇子,眾望所歸,可為什麼父皇遲遲不立我為太子呢?名分未定,就意味著可能有變數,萬一父皇心目中還有別的立儲人選呢?大哥楊昭雖然死了,卻留下了三個兒子,其中最大的燕王楊倓很受父皇的喜愛,現在他們還是孩子,國賴長君我還有點優勢,但如果父皇長命百歲看到他們長大成人了,我這個做叔叔的是不是就要給這幾位騰地方了?只有他們都死了,我才能放心。


於是這次搜查,又查出楊暕竟然喪心病狂地以巫蠱之術詛咒侄子們。


楊暕的好日子結束了:他那些作威作福的府僚殺的殺,貶的貶,那個所謂有皇后命的大姨子也被賜死了。煬帝說:也就是朕只有這一個兒子了,不然朕要“肆之市朝”,讓天下人都看看什麼叫國法。


“肆之市朝”的意思是,不僅要在鬧市處決,還要暴屍。


其實除了楊暕,煬帝還有一個在世的庶子趙王楊杲,煬帝對他也很喜愛,被東突厥圍困那次,他就把楊杲帶在身邊,危急時刻,他嚇得抱著楊杲哭,疼愛之情可見一斑,他這個做父皇的絕不可能無視楊杲的存在。但楊杲年紀太小,比侄子們都年輕。如果煬帝希望把江山傳給成年人,眼下仍然非楊暕不可,如果他壽終正寢兩腿一蹬,楊暕再作什麼妖也輪不到他操心了。


但是在他生前,他決不允許楊暕作妖作到自己頭上來。


楊暕雖然撿了一條命,身上還掛著一個京兆尹的要職,但煬帝已經不讓他管事了,還派虎賁郎將監視他,任何微小的過失都要報告煬帝;楊暕作為皇子、王爺,少不得一些伺候左右的人,煬帝就派老弱湊數。


每當聽聞楊暕高興得擺酒席了,煬帝就想:這小子是什麼陰謀得逞了,那麼開心?


如果回報楊暕不高興,煬帝就想:這小子有別的奇怪念頭了吧?


看你不順眼了,你怎麼做都是錯的。


父子陌路


隋末民變,天下大亂,煬帝出巡江都,把長安丟給了嫡孫代王楊侑,把洛陽丟給了次孫越王楊侗,只有長孫楊倓、次子楊暕、幼子楊杲還在身邊。


死到臨頭了,這對父子還以為要殺自己的是對方,可悲可嘆


這時候的煬帝身邊仍然有為數不少的關中精銳,即驍果軍。而楊暕既有個人武勇,也有統兵經驗,和煬帝也利益一致,如果煬帝有心殺回關中,不怕楊暕這個做兒子的不為他衝鋒陷陣。


死到臨頭了,這對父子還以為要殺自己的是對方,可悲可嘆


但是,只有有心自救,才能指望別人來救。煬帝乾脆放棄了治療,醉生夢死,偶爾拿一點主意,也是效仿陳後主割據江東算數。為了讓驍果軍安心陪他在江都割據,他在當地給他們找媳婦讓他們就地安家。可是,驍果軍還是紛紛逃跑。雖然煬帝其實已經制止不住了,但有些士兵以及他們的上級主管將領還是擔心被秋後算賬,就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把那個可能算賬的人幹掉。


就是這場變亂,在這對父子人生的最後時刻,徹底揭下了塑料父子情的畫皮:

聽到異響的煬帝竟然看著十月懷胎生下楊暕的蕭皇后,問:是不是阿孩造反了?


叛軍搞定了煬帝,就去抓楊暕。


叛軍作亂前,楊倓等人已經得知了,想報告煬帝,卻被攔在宮外未果。即便如此,楊倓們似乎寧可束手待斃,也沒去找同一條船上的楊暕共商對策,所以楊暕仍然矇在鼓裡,當時還在矇頭睡覺。看到有人來抓自己,只當是父皇派的,急忙辯解:


使者您別急,我這個做兒子的哪有對不起國家啊!


叛軍當場就把楊暕和他的兩個兒子拖到街上殺了,至於這是不是您父皇的意思,您自己下去慢慢琢磨去吧,我們沒義務解釋。


煬帝至少在生前看到了造反的是宇文化及,而楊暕則徹底做了糊塗鬼。


楊杲、楊倓也沒逃掉,楊侑、楊侗則分別成為了權臣改朝換代的犧牲品。卻是宇文化及殺人不徹底,楊暕還有一個遺腹子叫楊政道。所以,煬帝的男系血脈只能在楊暕這一系延續了。


太諷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