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學渣才喜歡抱怨,學霸都在拼命讀書

“取消了高考分數,怎麼評價學生?”

對此,復旦大學教授朱永新,感到困惑不解。

提倡和發展了這麼多年“素質教育”,但是“應試教育”的觀念,依然深深紮根在我們心裡。提倡體育的時候,有些省市就要求中考體育達到100分,提倡足球的時候,中小學生要踢聯賽、學足球操,可是“一陣風”以後,孩子們還是該吃就吃、該睡就睡,該玩就玩。

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學渣才喜歡抱怨,學霸都在拼命讀書

我想,朱永新教授心中的疑問,不是高考是否應該取消,而是“以分數定成敗”的教育何時休!

中國孩子,從小到大都要揹著滿滿當當、沉重笨拙的書包。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再到高考進入大學,我們的孩子抽屜裡塞滿書,桌子上放滿書,枕頭旁邊也擺著書,他們有寫不完的作業、看不完的書,也有背不完的單詞和上不完的補習班。

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成績單上那個鮮亮醒目的分數。

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學渣才喜歡抱怨,學霸都在拼命讀書

也有反抗“應試教育”的,比如蔣多多、陳聖章、吉劍和徐孟南,他們在高考中譁眾取寵,故意不答題,以“0分考生”自居,表達著對“應試教育”的不滿。可實際上,他們都是“應試教育”中的失敗者。

因為,只有學渣才喜歡抱怨,真正的學霸都在拼命讀書。

而這些以自己的青春、前途和未來做賭注,以“0分”和“白卷”來反抗中國式“應試教育”的學生,可以說沒有人不為自己曾經的莽撞衝動,而感到後悔遺憾。

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學渣才喜歡抱怨,學霸都在拼命讀書

2011年,白巖松在鄭州大學演講時,反覆強調高考是最公平的。

“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

誠然,中國的應試教育從表面上看,就是枯燥乏味、日復一日地為了考試成績而讀書寫字,既沒有“素質教育”的花樣繁多和日新月異,也沒有“西方教育”的自由奔放和閒情逸致。

但是在當前的中國,高考,對於佔據大部分的普通家庭和農村家庭的孩子來說,想要實現階層的躍遷和人生的逆襲,就只能靠高考!

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學渣才喜歡抱怨,學霸都在拼命讀書

比如哈佛學霸何江,如果沒有高考,他就無法從湖南農村到中國科技大學,獲得“郭沫若獎學金”,然後碩博連讀成為哈佛大學生物系博士,並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登上哈佛大學演講臺,和導演斯皮爾伯格同臺演說,為我們講述中國孩子的勵志故事。

“教育能夠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軌跡,能夠把一個人從一個世界帶到另一個不同的世界。”

“寒門學霸”何江認為,讀書肯定有用,寒門也能出貴子,並且希望自己的逆襲經歷,“能帶給那些勤學苦讀的農村學生一些鼓勵,讓他們看到堅持讀書的希望。”

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學渣才喜歡抱怨,學霸都在拼命讀書

因此,如果你出生在中國的普通家庭,想要改變命運、逆襲人生,卻不去努力讀書,通過高考進入理想大學,那麼,當你的生活陷入困境和泥沼,求職就業無門、升職加薪無望,徒呼奈何的時候,你最想念、後悔和遺憾的,一定是高考!

年少時曾經執意退學,去當賽車手的“叛逆少年”韓寒,在功成名就以後,不禁感慨道:“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我在挑戰中不能勝任,只能退出。”

他還在《我所理解的教育》中寫道:讀書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

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學渣才喜歡抱怨,學霸都在拼命讀書

高考分數,固然是蒼白的,不足以界定和評判一個學生的人生、前途和未來,但是通過“備戰”高考的拼搏、艱辛和奮鬥,闖過那座千萬人心馳神往的“獨木橋”,站在人生彼岸的理想大學門口,你會不由自主地感慨和讚歎:

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卻是未來的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