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 汙泥膨脹的診斷和解決方法

在活性汙泥系統中,有時汙泥的沉降性能轉差、比重減輕、體積增大,汙泥在沉澱池沉降困難,嚴重時汙泥外溢、流失,處理效果急劇下降,這種現象就是汙泥膨脹。

為什麼會發生汙泥膨脹呢?針對不同原因引起的汙泥膨脹,又該如何處理呢?新家園小編帶你一起來了解。

技術 | 汙泥膨脹的診斷和解決方法

一般來講,我們將汙泥膨脹分為兩種情況:絲狀菌膨脹和非絲狀菌膨脹。

1.絲狀菌膨脹

正常的活性汙泥結構較稠密,菌膠團生長良好,顯微鏡下觀察到菌膠團外緣整齊清晰,並可發現有纖毛類原生動物。汙泥呈礬花狀,絮凝、沉降和濃縮性能良好。汙泥體積指數(SVI)在100左右,汙泥沉降體積(SV)在30%左右,含水率約90%。從汙泥的結構來看,活性汙泥絮狀體是由菌膠團和絲狀菌組合而成的。絲狀菌猶似絮狀體的骨架,菌膠團粘結在骨架上,相互交織在一起如同骨和肉的關係。對正常的活性汙泥來說,它們兩者之間有一個適當的比例關係。如果絲狀菌生長繁殖過多,菌膠團的生長繁殖將受到抑制,好多絲狀菌伸出汙泥表面之外,使得絮狀體鬆散,沉澱性能惡化,汙泥體積膨脹,汙泥沉降體積(%)及汙泥體積指數(SVI)均很高,這就是絲狀菌性汙泥膨脹。膨脹嚴重時,顯微鏡下觀察的整個視野幾乎都是絲狀菌。這種絲狀菌性膨脹的汙泥體積指數(SVI),一般可達200~2000,視膨脹程度而異。絲狀菌性膨脹汙泥的外觀不同於正常汙泥,上清液少但亦非常清澈。

技術 | 汙泥膨脹的診斷和解決方法

絲狀菌


當出現絲狀菌膨脹時,一般會出現以下現象:

(1)通過鏡檢發現大量絲狀菌,其他種類偏少;

(2)曝氣池泥水不分離,出水懸浮物多;

(3)曝氣池顏色發黑,產生大量泡沫;


產生絲狀菌膨脹的原因有很多,這是汙水處理中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一般來講,可以概括成以下五種原因:

原因一:進水有機質少,F/M太低

原因二:進水N、P等營養物質不足

原因三:pH值太低

原因四:曝氣池溶解氧太低< 0.8

原因五:進水水溫偏高 >35 度,並影響到溶解氧的提高


為了解決絲狀菌膨脹的問題,主要方法有工藝調節和殺滅絲狀菌兩條路。工藝調節主要是加大進水量,提高進水有機負荷,調整PH值6~9,適當調節營養比例,使COD:N:P=200:5:1。殺滅絲狀菌主要是指通過投加化學藥劑來殺滅或抑制絲狀菌的繁殖。


2.非絲狀菌膨脹

活性汙泥膨脹,除了上述的一種類型外,還有並非絲狀菌過度繁殖而引起的一種類型,稱之為非絲狀菌性汙泥膨脹。這種膨脹是由於在活性汙泥菌體外積蓄高黏性多糖類物質而形成的。可見,它和上述一種類型汙泥膨脹的區別,就在於:前者是直接由於微生物增殖造成,而後者是南於代謝產物(高黏性多糖類)積蓄造成。由於這種高黏性代謝產物(多糖類)分子中具有許多氫氧基,與水的結合力很強,呈親水性,是一種非常穩定的親水膠體。而且這種高黏性物質在活性汙泥中覆蓋著微生物,一般呈凝膠狀態的形式。凝膠的特徵是需吸收大量的水予以膨潤。因此發生高黏性膨脹汙泥時,其外觀體積顯著增大。它所含的結合水,比正常的活性汙泥要多出好幾倍。故有時人們亦稱這種汙泥膨脹為水漲性汙泥膨脹或菌膠團汙泥膨脹。亦就是說,在這種膨脹汙泥絮狀體中,含結合水很高的菌膠團和絲狀菌之間的比例和前述絲狀菌性膨脹汙泥正好相反,即菌膠團佔了多數,絲狀菌很少或甚至看不到,即使看到也是為數極少的短絲狀菌。因而,亦使得絮狀體鬆散。

技術 | 汙泥膨脹的診斷和解決方法

不同於絲狀菌性膨脹汙泥,非絲狀菌性膨脹汙泥的沉澱、濃縮性能變差是由於菌膠團含有大量水分,體積膨脹,而使汙泥容重減輕,壓縮性能惡化之故。這種膨脹汙泥的汙泥體積指數(SVI),亦可高達400。在實際運轉中,發生這種類型的汙泥膨脹,相對絲狀菌性汙泥膨脹來說,還是極少數的。故一般人們提到汙泥膨脹,往往指的是前面一種(絲狀菌性汙泥膨脹),而對後面一種(非絲狀菌性汙泥膨脹)則有所忽視。

技術 | 汙泥膨脹的診斷和解決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