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應該做好這4點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應該做好這4點

做好這4個步驟,就能把發脾氣時刻變成可教導的時刻。

1.等待情緒的平靜

在談論發生的事情之前,確保你和孩子都保持冷靜。

你不能在一個情緒激動的孩子面前講道理。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是他的情緒腦在主導,理智腦早已退居二線,道理此時沒有任何意義。

對於大人也一樣,當壓力荷爾蒙充斥著你的身體時,你還沒有準備好進行冷靜、合乎邏輯的談話。

說什麼都不對的情況下,那就先什麼也別說。

2.建立肢體接觸

有科學研究表明,任何愛的觸摸都會觸發催產素的釋放,而催產素會幫助身體進入平靜、放鬆的狀態。

儘量在孩子發脾氣之後抱抱他,或者牽牽手。

任何能夠表明即便你們之間發生了衝突,但你仍然愛他的身體接觸都可以。

3.交流和傾聽

這時候的交流一定是雙向的,不是大人一味地說教、推卸責任,你也應該傾聽孩子的感受。

可以問問孩子:“你對發生的事情有什麼感覺?”並對他的感覺回應,讓他知道你同情他的感受。

4.表達儘量保持中立

如果你一開始就站在道德高點準備一場審判,那我勸你不如直接放棄。

溝通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宣洩情緒,試試改變自己的語氣和措辭。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應該做好這4點

  • 用“我”來描述自己的感受。

比如,當孩子說話的語氣沒有尊重你時,你可以說,“當你用那種語氣說話時,我覺得你不尊重我”,而不是“你太無禮、太沒教養了”。

  • 只描述實際情況,避免帶情緒。

比如:“你跺著腳,交叉著胳膊,大喊大叫”。

而不是說“你像個無賴、潑皮”。

  • 描述事實,但是不含指責。

比如“我看見你午飯之後又打開iPad,我們約好了只在上午看一會兒動畫片。”而不是“我不是告訴你不要玩iPad了嗎,你還玩?”

每次孩子與我們發生衝突,就像在心靈上出現了一個小傷口。

而我們覆盤、溝通的過程,就像是在清創。

會很痛、會很難,但只有這樣,把委屈、傷心、失望、怨恨統統清理出去,我們的傷口才不會感染、不會留疤,我們的心靈才會依然是一片淨土。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應該做好這4點

同理,也適用於夫妻關係,朋友關係。

所有的悲傷都該有盡頭,所有的委屈都該有出口,所有的底線都該有理由,所有孩子的眼淚都不該白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