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這個兵團司令員沒有授銜,而副司令卻授銜上將?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

1949年上半年,解放戰爭的局勢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遵照中共中央軍委1948年11月1日頒發的《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規定》和1949年1月15日《關於改各野戰軍番號事》的電令以及其他中央指示,各野戰軍先後進行了整編。

為何這個兵團司令員沒有授銜,而副司令卻授銜上將?

其中西北野戰軍改稱第一野戰軍,下轄第1、第2兵團,第1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王震,第2兵團司令員許光達。中原野戰軍改稱第二野戰軍,下連第3、第4、第5兵團,第3兵團司令員陳錫聯,第4兵團司令員陳賡,第5兵團司令員楊勇。華東野戰軍改稱第三野戰軍,下轄第7、第8、第9、第10兵團,第7兵團司令員王建安,第8兵團司令員陳士榘,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第10兵團司令員葉飛。

東北野戰軍改稱第四野戰軍,轄第12、第13、第14、第15兵團,第12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蕭勁光,第13兵團司令員程子華,第14兵團司令員劉亞樓,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華北野戰軍改稱華北野戰部隊,下轄第18、第19、第20兵團,第18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徐向前,第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第20兵團司令員楊成武。

在全軍當時的16個兵團中,以第13兵團最為特殊,這又是因為第13兵團的司令員最為特殊。因為其他15個兵團司令員都授了銜,最高的是第18兵團司令員徐向前授銜元帥,另外還有大將,如許光達、陳賡和蕭勁光,最低的也是上將軍銜,而第13兵團的司令員程子華卻沒有授銜,而兩個副司令都授了銜,其中第一副副司令李天佑授銜上將,先讓我們瞭解一下他們。

為何這個兵團司令員沒有授銜,而副司令卻授銜上將?

程子華,於1905年出生于山西省運城市解州鎮的一個貧民家庭,不過有遠見的父母還是送他去讀書,他於1922年考入太原國民師範,在開闊視野的同時,他接觸和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並於192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黨開始認識到槍桿子的重要性,並選一些青年報考黃埔軍校,程子華就是被選中的一位。

1926年12月程子華受黨組織派遣,考取了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成為黃埔軍校第6期的學員,從此走上了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鬥爭的戎馬生涯。1927年他受黨組織派遣組織並參加廣州起義,他在幾經周折之下到達廣州,在廣州起義的槍林彈雨中,他經受了戰爭的洗禮。起義軍退出廣州以後,他參加了保衛海陸豐蘇維埃政權的鬥爭。1929年後,他到國民黨軍隊嶽維峻部做兵運工作。

兵運工作是我黨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它的主要任務是策反和統戰,在瓦解敵軍、壯大紅軍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著名的百色起義、寧都起義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從事兵運工作相當於在敵人的內部工作,不僅非常危險,一旦被發現往往性命不保,而且精神壓力非常大,所以對人的要求非常高。通常要具備四個基本的素質:

為何這個兵團司令員沒有授銜,而副司令卻授銜上將?

一是沉著冷靜,特別是在危險的情況下要處驚不變;

二是抗壓能力強,因為危險時時存在,沒有強大的抗壓能力一刻也幹不了;

三是要有相當的理論水平,要想策反敵人,首先必須要在思想上征服敵人,要對黨的理論有一定的瞭解,只有讓別人認同黨的思想,才有策反的可能;

四是經得住誘惑。因為國民黨的軍隊烏煙瘴氣,貪汙腐敗隨時可見,只有經得住誘惑的人才能從事兵運工作。

程子華的兵運工作非常有成效,他於1929年12月14日深夜在湖北黃石大冶領導了國民革命軍反對蔣介石的起義,史稱大冶兵暴。由於兵暴得到了紅五軍和中共地方黨組織的配合,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中央軍委高度評價其為模範兵暴。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所有成功的反蔣起義中,它的影響力僅次於1931年的寧都起義。

為何這個兵團司令員沒有授銜,而副司令卻授銜上將?

這次兵暴的成功反映了程子華獨當一面的能力,大冶兵暴後,他任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5縱隊2支隊隊長,1931年4月到中央蘇區後,他歷任團長、師長和粵贛軍區代參謀長等職。1934年6月,為了解和發展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由於程子華獨當一面的能力,中央決定派他去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工作,他到達鄂豫皖後任紅25軍軍長,於1934年11月和中共鄂豫皖省委及紅25軍的其他領導同志一起率領紅25軍實行戰略轉移,開始了長征。1935年9月,紅25軍到達陝北,與劉志丹領導的陝北紅軍會合,合編為紅十五軍團,程子華任軍團政委。

抗日戰爭中,程子華曾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員,主要在地方工作,直到解放戰爭到東北局任職,然後任東北民主聯軍副政治委員,1949年3月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司令員,在1949年8月調任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後面一直在地方工作,所以1955年沒有參加授銜,後來他當過任民政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1991年3 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為何這個兵團司令員沒有授銜,而副司令卻授銜上將?

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第一副司令李天佑,1914年1月8日生於廣西臨桂縣六塘圩高坡寨,兄弟姐妹5人,排行第三雖然家貧寒,但是其父母還是讓其讀了兩年私塾,輟學後隨父母趕圩賣柴賣席賣竹器,在桂林一家米粉店當過學徒。

苦難是弱者的魔咒,是強者的階梯,家境的貧寒與磨難,使李天佑在小小年紀便產生了離家出走找出路的念頭。1928年6月,李天佑在桂林報名加入了北伐軍將領李明瑞的部隊當勤務兵。其實當過兵的都知道,戰士很多,但是能當勤務員的沒幾個,勤務員看起來簡單,其實不然。當勤務員要有四大素質:

一是能及時瞭解領導意圖。領導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勤務員就知道什麼意思,這需要有相當的悟性。筆者在部隊時,我們師長的勤務員經常換,主要原因就是很難找到稱心的勤務員。

二是要有矯健的身手。特別是在戰爭年代,勤務員有時要肩負警衛員的角色,只有過硬的身手,才能保證首長的安全,所以體弱的人當不了勤務員。

為何這個兵團司令員沒有授銜,而副司令卻授銜上將?

三是要有一定文化水平。因為有時首長的命令和指示會通過勤務員下達,勤務員要能把首長的意思準備地傳達下去,這看起來簡單,其實不然,首先得有一定的口才,比如結巴不行,還得會表達。

四是要非常穩重。比如在說話方面,什麼話可以說、什麼話不能說,必須要有非常清楚,所以嘴上不把門、什麼話都說的人,是不能夠當勤務員的。

李天佑當勤務兵的這段經歷使他學會了很多東西,變成非常成熟穩重,1929年10月,李明瑞起兵反蔣失敗後,李天佑果斷地投向共產黨,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百色起義,由於表現出色,深得鄧小平和張雲逸的欣賞,4年後,也就是1933年6月,他被任命為紅3軍團第5師13團團長,1934年1月,李天佑升任紅3軍團第5師師長,從新兵到師長用了6年時間,李天佑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最高職務是師長。

為何這個兵團司令員沒有授銜,而副司令卻授銜上將?

紅軍改編成八路軍後,他任第115師第343旅第686團團長,1937年9月,李天佑率全團參加殲滅日軍板垣師團1000人的平型關戰鬥。1938年,他雖只有27歲,但已是老革命了。這年5月,由於身上多處負傷,他因病從呂梁山區回延安治病,年底,取道蘭州新疆赴蘇聯繼續治療。1939年6月,他輾轉到達蘇聯後,在共產國際的安排下,入設在庫契克地區的共產國際紅十字會療養所治療。

病癒以後,他抓住難得的機會,於同年10月進入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特別班學習。這次學習,使他的軍事理論水平和軍事指揮能力得到很大提高。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發動了侵略蘇聯的戰爭,蘇聯處於十分困難的境地。同時,中國國內抗日戰爭處於艱苦的相持階段,急需大批軍事幹部。於是,李天佑決定回國。

由於局勢緊張,控制新疆、內蒙古等地的軍閥反覆無常,從蘇聯到中國的交通線險象環生,李天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遠征奔回祖國的。共產國際對回國的中國同志很負責任。他們派出蘇聯的切爾諾夫上校護送李天佑等10多箇中國同志於8月到達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3個月後,中共中央交通員到達烏蘭巴托,帶領大家欲經沙漠地帶,越過中蒙邊界,經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大青山進陝北。

為何這個兵團司令員沒有授銜,而副司令卻授銜上將?

誰知還在大沙漠中行走,就發現有日本侵略軍的騎兵巡邏隊,李天佑一行只好折回烏蘭巴托。剛開始,蘇聯駐蒙古大使館還安排中國同志吃住生活,但時間長了,聚在那裡的中國同志多了,加上戰爭時期物資供應困難,沒多久,李天佑他們就得自謀生計了。由於交通員久去不來、沿途敵情複雜等原因,李天佑被困烏蘭巴托一年多,這更使他急於早日殺上戰場。

1943年8月,李天佑實在不願再這樣乾著急白等了,就約了李世英,冒險踏上回國的路程。他們假扮成蒙古商人,找了個嚮導,騎著駱駝,奔向了蒙古西南部的茫茫大沙漠。從荒無人煙的中蒙邊界,進入中國內蒙古額濟納旗,再轉向東南,欲經定遠營(今巴彥浩特),向寧夏方向行進。大沙漠氣候變化無常,常常是早晨天空蔚藍,中午烈日似火,晚上冷如冰霜;時而熱風揚起燙沙撲面蓋來令人窒息,時而飲水乾涸,叫人喉如火燒。

李天佑與李世英就是這樣在死亡沙漠中邁著艱難的步伐。途中,幾乎渴死,好在嚮導識途,在一處填沙中挖出了泉水,二人才重新有了活力。歷經艱難的13天,李天佑終於遠遠地見到了兩頂帳篷。又歷經3天,他們才到了內蒙的定遠營,找到了黨在定遠營的秘密交通站,終於得以休息幾日。

為何這個兵團司令員沒有授銜,而副司令卻授銜上將?

定遠營地處中蒙邊境,情況複雜,國民黨佔據此地,到處都是特務,他們知道這裡是中共與共產國際和蘇聯聯繫的一條地下交通線,所以對來往行旅盤查甚嚴。李天佑發覺已被人懷疑盯上,就與李世英將帶來的皮貨趕快賣掉,買了兩身漢族衣服,託人辦好通行證,就離開定遠營,朝甘肅平涼方向行進。

那兒是國民黨軍閥馬鴻逵的地盤,馬鴻逵是堅決反共的地頭蛇,只要查到共黨嫌疑,即捕或殺,所以一路上李天佑十分小心,不露破綻,以做生意自稱,遇有軍警查夜,寧可躲到旅棧外面,待軍警走後才出來。他們就是這樣東躲西藏、忍飢挨餓,歷盡艱辛,才走到了黃河邊。

黃河渡口離陝北抗日根據地只有100多里路,但卻是國民黨軍胡宗南部重兵死守之地,李天佑想過幾種辦法,都沒法實行,他們甚至企圖趁夜晚天黑潛過江去,但無人敢冒險帶路。李天佑只好轉向西南,經漠北荒原,於1943年10月14日到達西安。

  到了西安,看到八路軍辦事處周邊盡是裝扮成各色人等的國民黨特務,普通人根本無法靠近,李天佑與李世英只好等到夜深之時才尋機進入八路軍辦事處,回到了黨的懷抱。由於局勢緊張,國民黨封鎖延安邊區,李天佑直到1944年3月28日才回到朝思暮想的革命聖地延安,結束了艱難的遠征。

為何這個兵團司令員沒有授銜,而副司令卻授銜上將?

解放戰爭中,李天佑戰鬥在東北的白山黑水間,1949年1月,在平津戰役中,李天佑擔任解放天津西線指揮員,指揮38軍、39軍,全殲天津國民黨軍13萬人。是役後,擔任第13兵團副司令,率部南下參加渡(長)江、解放湖北等戰役,為全國解放立下赫赫功勳。1955年獲得上將軍銜。1962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70年9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年僅56歲。

也因為全軍的16個兵團司令員中,第13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早就轉入地方工作沒有授銜,而副司令李天佑一直在軍隊工作,所以授銜上將,所以說第13兵團司令員最為特殊,不過他所做的貢獻永遠值得後人銘記。

專欄

紅色人物啟示錄

作者:天擇雜談

59.9幣

4人已購

查看

天擇是作者的筆名,他原為華東某野戰部隊軍官,裝備工程學本科畢業,作戰指揮學研究生畢業,曾在野戰部隊師級、軍級單位工作,後調入國防大學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對軍事歷史和軍事哲學頗有研究,公眾號亦是“天擇雜談”,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