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感覺到越活越累?
前幾天,大我6歲的朋友忽然找到我,問我能不能開導開導她。
我忙問怎麼了。
她說,自從生完孩子,就感覺特別累,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如今孩子上幼兒園,她總覺得生活沒勁,提不起精神頭。
談起原因,她開了話匣子。丈夫整日不回家,沒人搭把手;公婆眼裡只有孫子,兩代人觀念迥異,互相擠兌;自己工作拿死工資,一月三四千,想買的衣服買不了,想買的化妝品也得掂量再三。
總而言之一句話,累死累活,不知道圖啥。
再換句話說,沒結婚前,想象中的婚姻和家庭,絕不是如今這樣寡淡。
其實,我理解她的想法,原本我們一樣,都是理想主義者,對愛情和婚姻充滿希冀,認為即便結婚生子,依舊能活出自我。
可現實的“能力有限”,不得不讓她放棄一些東西,比如屬於自己的時間,或者自由自在的遊玩,生活的一地雞毛,最終壓垮了她,讓她懷疑自己的價值。
其實,人到中年,大多會有這類感受,自認無法掌控生活,從而失去了生活的動力。
01 想掌控生活,要先“想得開”
百苦由心生,心裡苦悶,日子怎麼都不會好過。
主持人大張偉在節目中曾說過這樣一段話:“隨便在街上問兩個人,問他們有兩種生活可以選,第一種生活是結婚、生子、按部就班工作,平淡無奇過一生。第二種是有足夠的錢去實現夢想,做任何想做的事,你問他們會選擇哪種。
大部分人肯定都會選第二種。”
聽完這段話,我的第一反應也是想選第二種生活,但其實,這兩者並不是完全對立的,人生也無法實現“二選一”。
在我看來,人應該先抓住自己已經擁有的,再去創造還沒有的,而不是天馬行空等著夢想實現。
就拿我朋友來說,她為什麼覺得自己越活越累,很大原因是她失去了對生活的掌控權。
在家庭中,她孤軍奮戰,無論是丈夫還是公婆都沒有提供給她想要的幫助,誠然孩子不是她自己一個人的,卻要她負責孩子的全部,所以委屈、誤會、不理解的情緒越積越大。
人一旦被負面情緒侵蝕,就很容易鑽牛角尖。
其實,她的丈夫並沒有這麼壞,他會半夜起床給她買零食,會在下雨天主動接她下班,逢年過節會給她送禮物,為人正直溫和,對異性始終保持距離。
當然,有些人會問,這難道不是應該的嗎?是的,是應該的,可這也是不可忽略的優點,也正是這些閃光點,足以抵消掉那些負面情緒。
而她需要做的,就是要學會“想得開”。
她要看清生活原本就不能十全十美,要看清兒子雖小卻可愛貼心,丈夫工作雖忙卻忠誠可靠,公婆觀念雖然老舊,卻沒有壞心,年年給小兩口零花錢。
想開生活雖不是一帆風順,卻也不是荊棘遍地,如此一來,是不是會覺得生活還不錯?
02 想取悅自己,先學會對自己好一些
想讓生活過得好,光“想得開”還不夠,還需要取悅自己。
大多數女人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就是那個“操心最多還不討好”的人。
丈夫和孩子都嫌女人操心多,實際上,女人也應該學會放手,別沉浸在付出中自我感動。
我曾看過這樣一則故事:
妻子每天做早飯會煮兩個雞蛋,兒子一個,丈夫一個。
剛開始丈夫還問:“你怎麼不吃?”
妻子回答:“我不愛吃雞蛋。”
時間久了,家裡養成習慣,早飯只有兩個雞蛋。
有一天,丈夫負責做早飯,同樣也是煮了兩個雞蛋,自己一個,兒子一個。
沒想到,妻子一瞬間崩潰,哭訴道:“在家裡我算個什麼!竟然連個雞蛋也不捨得給我吃”。
丈夫和兒子十分不解,紛紛表示:“是你自己說不愛吃的,如今又發什麼瘋?”
妻子則說,自己長久以來不是不愛吃雞蛋,而是省給他們吃,希望他們能夠感恩,而不是將這一切當做理所當然。
丈夫聽完這一番話,瞬間無語,他也滿腔委屈無人訴,誠然妻子吃不吃雞蛋又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卻要為這樣單方面的犧牲買單,實在冤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單方面的付出,只能感動自己,感動不了別人,說出來還會給大家添堵。
俗話說,不患寡而患不均,即便分配者是自己,長此以往下去,也會產生委屈。
所以,與其期待用卑微的犧牲換取別人未知的感恩,不如干脆一開始就多煮一個雞蛋,三個人一人一個,誰都不用犧牲,不就沒有矛盾了嗎。
03 學會平衡“舍”與“得”
在我結婚之前,朋友給過我這樣一句忠告:“如果付出令你不舒服,那就可以不付出。”
婚姻是需要經營的,但經營者必須是兩個人。
為婚姻所付出的一切,就像是投資行為,並非投資越多回報越大,而是合理的分配資金,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
在婚姻中,也是需要算投入產出比的。
那些只需要女人付出的婚姻,無疑是病態的,而要結束病態,就要及時止損,不要試圖用感化、感動的方式提醒對方盡應盡的責任。
其實,想要平衡“舍”與“得”,也需要通透一些,想開一些,別還沒“放手”,就先自責起來。
中年女人,越活越累,無非是想不開,看不透,放不開,只要凡事能多從內心出發,傾聽內心的聲音,越活越輕鬆,不是難事。
今日話題:人到中年,真的越活越累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