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去年日均納稅1.4億元,騰訊被碾壓?這筆賬不應這麼算

近日,有新聞報道稱阿里巴巴去年日均納稅1.4億元,和螞蟻金服集團總計納稅516億元,穩居中國互聯企業納稅第一名。在感嘆阿里牛逼的同時,也有人不忘拉上騰訊比較了一番。

這一比可不得了,騰訊居然輸了一大截。香港聯交所的騰訊年報上顯示,騰訊去年日均納稅只有4000萬元左右,年納稅總額為144.82億元,還不到阿里巴巴及螞蟻金服納稅總額的三成。以此為結果,不少人覺得騰訊被阿里碾壓了。

阿里去年日均納稅1.4億元,騰訊被碾壓?這筆賬不應這麼算

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其實納稅只不過是一場數字遊戲,騰訊和阿里的較量並不能單單以此來衡量。更何況,騰訊的納稅數據僅僅是香港上市公司部分的數據,並未統計騰訊旗下子公司閱文集團、騰訊音樂、搜狗等公司,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螞蟻金服還沒有上市,故不能簡單地做數據比較。

還有一個方面也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騰訊的整體投資情況。騰訊在 2008 年成立了投資併購部,長期專注於全球範圍內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相關領域投資併購,如今已經進入到第 11 個年頭,成績是非常亮眼的。

阿里去年日均納稅1.4億元,騰訊被碾壓?這筆賬不應這麼算

騰訊投資 11 年來,目前已經投資了700多家企業,其中估值達到10億美元的公司超過一百家,還包含了60多家已經上市的公司,122 家成為市值/價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獨角獸。如果將上市公司數據加起來,騰訊的納稅額度會是非常驚人。

不過,騰訊在納稅方面的宣傳一直以來都是比較低調。能通過網絡搜索的,還是2016年的媒體報道了。有意思的是,騰訊公司的財報中特別解釋了為何納稅下降,主要原因是受惠於相關稅收及優惠政策。

騰訊這一數據和說法,也是符合國家提出的減稅降費大背景的大政方針。據瞭解,騰訊公司2018年人均納稅約26.67萬元,而2017年人均納稅約為35.15萬元。以騰訊人均納稅數據回推的話,與騰訊目前的人均薪酬福利數據基本吻合,也符合很多高薪納稅工薪族的感知,大約三分之一的收入都上交了。從人均納稅的角度來看,這很好體現公司為員工帶來的社會價值和幸福感。

阿里去年日均納稅1.4億元,騰訊被碾壓?這筆賬不應這麼算

總的來說,騰訊在納稅方面所貢獻的並不輸給哪家企業。而且,阿里巴巴美國上市公司2018財年度財報還沒有公佈,要做較量的話,還是待到阿里的財報公佈統一對比兩家上市公司的公開數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