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為什麼說近兩週是最佳上車機會

3月市場處於情緒拉動下,遊資接力入場的節奏。近期市場波動加大,我們認為其主要擔心三個問題:此外,場外配資目前整體規模也較小,衝擊有限,不足以改變上漲趨勢。首先,本輪上漲行情的基本面為政策預期轉暖,當下的業績並不能立刻體現出來。因此,年報季的到來只會是部分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暫時離場觀望,只要政策導向不變,市場運行方向不會改變。7月之前,是政策最佳的機遇窗口期;7月之後,資本市場將更加以來基本面,尤其是結構改革和企業效率提升。對於北上出的現象,我們認為其更多的是戰術性觀望,從長期MSCI納入比例提升趨勢來看,外資戰略性流入是大趨勢。在上週舉行的歐洲機構投資者投研總監交流會上,我們收穫了歐洲投資者對中國的如下看法:這個結果是超預期的。當前市場中,估值與資金兩個維度均透露著分歧與機會。創業板年初至今上漲32.95%,估值(PE-TTM)分位數大幅上升57.10%至57.70%。相比之下,上證綜指分位數21.68%、分位數25.78%、分位數33.52%仍較低,創業板估值分位數大幅上升的背後,除了股價(分子)上漲驅動,也有業績(分母)負向驅動。

按照歷史經驗,排除較為嚴重的商譽減值問題,創業板的估值分位數與中證500更為接近,當前無業績影響的創業板估值大約在15%左右。本週兩融淨流入減少為249億元,陸股通淨流入13億元,創業板、上證50、中證500等份額淨流出6億份,產業資本擬減持159億元,整體表現為資金熱情漸退、分歧出現。分歧背後,我們發現機會有三:兩融流入雖然減緩,但趨勢未改仍處於“均值+一倍標準差”之上。雖然本週外資流入減緩、創業板ETF份額減少,但其周內拐點出現在週三,週四週五均大幅回暖。當前一方面減持規模可控,已迴歸均值之下;另一方面減持核心仍受等流動性問題影響,傳達出的股市悲觀預期有限。不僅如此,我們在資金動向中還發現了:ETF份額周內出現回升,公募本週加倉。當前相較2018年5月、2018年8月的減持階段性高點仍有距離;在前期股權問題背景下,短期產業資本減持偏高情有可原;產業資本在2008年10月、2014年4月均出現較為高額的減持,這反而是市場回暖的信號;2013年6月,因錢荒帶來的流動性緊張也導致了減持激增,流動性衝擊的邏輯與當前的股權質押問題異曲同工。這與2014、2015年的監管行為有所不同,有利於行情後續行情的健康開展;部分業績支撐較弱的熱門股估值已經相當高了,短期積累了大量浮盈,後面市場的信心可能會逐步減弱;隨著行情的展開,不同資金主體參與的深度不同,各方資金籌碼分佈對比發生較大變化,博弈格局也隨之不同。從市場的各類資金主體的動態來看,雖然部分產業資本確實存在上漲後減持的行為,但是從總量上看,處於正常波動。從個人投資者來看,2月18日到2月22日新增31.61萬人,環比大幅上漲53%,兩融數據仍處於強勢增長,個人投資者總體偏樂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