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育孩子方面焦慮不堪的媽媽,到底該如何正確育兒?

晨晨heart


當一個女孩子上升為了一個母親,意味著要承擔起母親的責任,在懷孕期間,你就要有開始準備,做好心理預期。第一次當母親的人,每個人都沒有經驗,但是家裡的老人或者很多育兒書籍都會給我們總結很多經驗,給我們做參考。

要擺正心態

第一次做母親,難免照顧孩子手忙腳亂,孩子哭,不知道怎麼了,白天睡覺,晚上不睡。這些基本是每個母親都要經歷過的,作為母親,要有一個強大的內心,焦慮覺得不了問題,關鍵是擺正心態,放寬心,細心的去呵護照顧孩子,慢慢地你就會越來越有經驗。比如,學會第一次換尿布,學會了給寶寶洗澡,學會了教孩子上廁所,孩子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母親的培養,所以作為母親,一定要有個良好的心態。

家人關心以及協助

照顧孩子不是僅僅是母親的責任,同時家庭的其他成員,也要互相協助,多點關心孩子的母親,讓她感覺到家庭的溫暖,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健康成長。如果家裡只有一個母親帶孩子,寶寶如果太小,幾乎除了寶寶睡覺,母親都一刻不能離開孩子。如果還得幹家務,身心是非常疲憊的。如果家裡有老人,可以協助幫忙最好,如果沒有的話,丈夫一定要多關心孩子的媽媽,多體貼一下,雖然照顧孩子很累,但又家人的疼愛,孩子的母親,動力也會十足。千萬不能讓孩子的母親感覺帶孩子,教育孩子是她自己的事情,這樣只會讓她壓力越來越大,對生活越來越失望。

學習科學的育兒方法

上升為做母親,是女孩子人生的另一堂課程,以前我們讀書教育裡面基本沒有涉及到這一塊,當你準備以及開始做母親的時候,你就要清楚,你也不斷的學習以及成長,你才能做個稱職的母親。題目中提到的孩子趴睡死亡,說明這個媽媽一點經驗都沒有,正常大人趴著睡覺,都呼吸困難,何況是一個3個月的寶寶,釀成這個的後果,確實令人痛心。我們作為母親,平常一定要多看一些育兒的書籍,防止這類事情發生,同時也可以多結交一些媽媽,一起日常共同討論育兒經,讓自己少走彎路,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

如果建議對您有所幫助,記得關注我,我們繼續學習以及探討各種育兒問題。


花花育兒說


大家好,對於焦慮媽媽如何正確育兒這個問題,我覺得媽媽首先要排解自己的憂慮,再談育兒。

現在的父母,從懷孕開始就開始面對巨大的壓力,每一次產檢都膽戰心驚,像衝關一樣。醫生開的檢查單厚厚的一沓,也不敢不做,生怕有什麼遺漏。吃喝拉撒也變得小心翼翼,生怕會造成什麼影響。看到負面新聞也怕怕,“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個先來”。

信息大爆炸時代,人變得更加精神緊張了。當父母不需要“上崗證”也沒有“父母資格證”,如果有人指導,還好一點,全靠自己摸索的話,不可能不焦慮了。

特別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種思想的衝擊,家長,特別是媽媽,更是焦慮本慮了。

如何在養育孩子方面消除焦慮,本媽媽覺得,調節心情,很是重要,有以下四點建議:

第一,接納自己的情緒。在養育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自己很容易火冒三丈,沒耐心,很受挫,很沮喪,很難過,很傷心。告訴自己,沒什麼大不了的。人有七情六慾,人非聖賢,哪有完美的?生氣也好,難過也罷,深呼吸,告訴自己:雲淡風輕,明天又是一枚美麗的媽媽;

第二,抱團取暖。現在很多小區都有媽媽群,加入到媽媽群的隊伍,一起吐槽,一起分享,一起探索。眾人拾柴火焰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聊聊家常,溜溜娃,比自己在家裡蓬頭垢臉暗自神傷來得舒服。

第三,多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知識就是力量,但是要區別偽知識。盡信書不如無書。所有的知識都是解惑,不能一概而論,照搬全收。對於養育,我們要保留最原始的愛,明明自己都覺得不對頭了,還在群裡問,問群友,問“專家”,這是非常愚昧無知的。 我們要對孩子負責,不要教條主義害了孩子!

第四,與家人共同養育孩子。孩子不是我們的私人財產,養育也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把家人調動起來,一起照顧孩子的成長,分享孩子成長的每個瞬間,這裡特指孩子他爸。讓孩子他爸多參與進來,不但增進親子關係,也能改善夫妻關係。和諧的家庭關係,是給孩子最好的養育了。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好好愛媽媽,媽媽全心愛孩子。

養娃焦慮是每個媽媽都會遇到的,不必過多解讀,活在當下,不糾結,不鑽牛角尖,努力做好,不強求完美。

我是 ,育兒無小事,你我齊關注。歡迎一起探討學習😊



曼媽媽育兒


媽媽們的焦慮情緒似乎是伴隨著孩子的出生而出現的,而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而日益嚴重,現在全社會都把眼光放在了教育上面。從以前的“考上大學”到後來的考上“好大學”甚至“出國留學”,許多家庭傾其資源,在“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魔咒下,驅趕著孩子踏上通往“成功”的征途。父母的期待越高,導致壓力越大,導致父母的焦慮情緒越嚴重。在父母心中,如果孩子成績下滑,沉迷手遊,就彷彿天就要塌了,而比較“別人家的孩子”卻總是更勝一籌,看自己的孩子則一無是處…

媽媽的過度焦慮會給家庭氛圍帶來很多消極的影響,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當媽媽把焦慮的情緒傳遞給孩子之後,孩子很有可能內化為他人格的一部分。有的孩子在臨近考試時,會睡不好覺,出現了考試焦慮,有的孩子不適應學校環境,總是獨來獨往沒有朋友,被老師提問回答問題時常常緊張得出汗,大腦一片空白,甚至有些孩子會用一些行為來應對內心的焦慮,比如強迫的過度洗手;或者過度地希望把東西擺放在特定的位置等等。

一個特別焦慮的家長,家裡常常有一個特別容易焦慮的孩子。焦慮的背後是對預測未來的恐懼和擔心,越焦慮就會越要想去牢牢的控制孩子,強迫TA按自己說的辦,但畢竟孩子是一個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不是一個物體,當媽媽用“為了你好”去強行約束孩子時,矛盾就出來了,尤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叛逆的孩子和焦慮的媽媽衝突不斷。

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對待問題的方式才是問題。相信焦慮的媽媽們已經經歷了若回次和孩子的情緒衝突,重複舊的方法只會得出舊的結果,現在開始,做個決定:嘗試糾正你的教育方法。

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30%取決於自身後天的努力,70%取決於原生家庭中父母關係、親子關係的質量。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孩子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爸爸則是塑造孩子對生命的看法,關係到人格的形成。

作為孩子的重要他人,父母的言談舉止,無時不刻都在影響著孩子。那麼作為媽媽,你自己遭遇困難挫折和失敗時,你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呢?

你有沒有辦法對自己溫和而又堅持呢?

你會不會對自己非常嚴厲?會不會不能原諒自己?

如果是的話,那麼當你成為父母后,你的孩子犯錯時你也會這樣對他如此地情緒激烈。

焦慮的根本原因在於內心的安全感匱乏。焦慮的媽媽要明白:一個沒有能力愛自己的人,他是沒有辦法愛孩子愛另一伴的。

只有通過學習情緒管理、有效溝通等相關心理課程,找到自己內在成長的方向,先去和諧自我關係,才能為家庭氛圍注入積極力量,親子關係才能和諧。一句話:改別人難,改自己容易。

孩子不是教出來的,是養出來的!

孩子現有的問題都是從小到大在與父母親交流互動中感受到被說教,被否定不認可,被打擊,被忽視,被不信任,被控制等不良情緒積累而成的。家長只有學習到孩子在不同階段的身心發展規律,抓住孩子成長几個關鍵時期,給予他們必須的心理營養,被父母愛的滋養足夠的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擁有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和不懼困難的上進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