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失败后总结的经验教训:危急之际,只有自己靠得住

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患难之际,当然需要他人的帮助。但王牌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危难之际,全仰仗别人,那后果十分危险。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能够黄袍加身,就是对方没有掌握好王牌;聪明的师傅,教徒弟往往留一手,怕的也是徒弟反戈一击。

曾国藩失败后总结的经验教训:危急之际,只有自己靠得住

曾国藩曾说:危急之际,不要靠别人,专靠自己,才是稳着。

这是曾国藩通过血的教训悟出的道理。

1862年5月,曾国藩率军在天京城南门外的雨花台扎下营寨。

曾国荃和他的心腹大将李臣典、萧孚泗、刘连捷、彭毓橘、朱洪章等在太平天国叛将韦俊的带领下,查看这座江南名城。

他看到天京城高池深,深沟高垒,城围辽远,以他的两万人马想要攻取这座城池,简直是白日做梦。他虽然攻至城下,却不敢轻举妄动,更深怕城内的太平军和苏福省的李秀成一起出动,将他们歼灭掉。

所以,他一面督促湘军在雨花台一带修筑工事,做长期作战的准备;一面派人投书,催促各路人马尽快会师城下。

然而,曾国荃等了多日,也不见别路人马到来。

先是李续宜的北路军由镇江刚要出师,忽接父丧凶信,匆匆回家奔丧,其部将唐训方远在皖北,闻讯南援,结果被太平军阻于寿州。

鲍超由宁国北进,遇太平军杨辅清等部,展开血战,亦难达天京。

这时,可援之军只有多隆阿一路。

曾国藩接到雨花台寄来的加急求救文书,命多隆阿迅速南下。

多隆阿接信息后,开始还有军师行动:攻陷庐州,准备南下,但突然按兵不动,拒赴合军天京之约。

曾国藩再三恳请支援,多隆阿不为所动。

这时,有一股四川农民起义军入陕,多隆阿部将雷正绾已入陕阻击。

多隆阿与湖广总督官文密约,再奏令多隆阿本人率队入陕,皇帝居然准奏。多隆阿与官文皆以不赴天京支援,暗自高兴,因为久与曾氏兄弟不和的官文也不愿湘军取得成功。

多隆阿率军西去,曾国藩万分惊慌,派人飞马送信给官文,让他追回多隆阿,仍让多赴南京支援。

他在信中说:“闻人秦之贼人数不满三千”,由雷正绾一军足以敌之,而“江南贼数之多比秦何止百倍”,仍请将去之不远的多隆阿追回。

然而,官文明知天京城下急需多隆阿支援,却置曾氏兄弟的求援于不顾,使曾国荃的雨花台之师成了孤军。

曾国藩失败后总结的经验教训:危急之际,只有自己靠得住

通过这件事,曾国藩似乎发现了人性的弱点,也印证了他早已提出的危急之时不能靠别人的道理。

曾国藩在1862年9月13日《致沅弟季弟》信中说:

都将军派四个营的兵来驻守,自然可喜,但也未必靠得住。

凡在危急时刻,只有自己靠得住,而别人都靠不住。

靠别人防守,恐怕临战时会先乱;靠别人战斗,恐怕会猛进而速退。幸亏这四个营人数不多,或许不致扰乱弟弟你那里的全局。否则,这部分军队另有一种风气,一种号令,恐怕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弟弟要谨慎使用这支队伍。去年春天,弟弟没要陈大富一军,又不留成大吉一军,我很喜欢弟弟的有识之志。

曾国藩失败后总结的经验教训:危急之际,只有自己靠得住

曾国藩对人性的弱点确实看得比常人深刻。所以他主张,在危急时刻,一定不要把赌注压在别人手里,一定要靠自己。哪怕事倍功半也不怕,因为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总比关键时刻受制于人要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