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決太平洋:M4坦克面對“送人頭”的97式豆戰車,照單全收

【話說軍世】在二戰的太平洋戰場上,相比較於波瀾壯闊的大海戰,美軍在陸地上的戰鬥堪稱血腥,尤其是幾次大的島嶼登陸作戰,其中一種重要的陸戰裝備:坦克,在這場戰爭中的對決並沒有什麼看點,一方面是因為日軍坦克數量少,另一方面是真心打不過。

對決太平洋:M4坦克面對“送人頭”的97式豆戰車,照單全收

遲到的坦克研發:美日坦克發展一起落後

說到二戰中美日兩軍的坦克,M4中型坦克和97式戰車是各自的“明星裝備”,不過相比較於歐洲坦克的快速發展,美日兩軍的坦克研發相對遲緩。

一戰後半段才參戰的美國,看到了英國坦克的巨大威力後,表示也很想要,不過在一戰中一直沒有靠譜的坦克研發成功,而到了二戰開始,面對德軍坦克時才發現,自己的M3坦克有些落伍了,於是發揮超強的工業能力,1942年M4坦克裝備美軍。

對決太平洋:M4坦克面對“送人頭”的97式豆戰車,照單全收

而日本的坦克研發其實在1920-1930年代還是緊跟世界潮流的,不過由於工業能力的限制,逐漸開始落伍,在1939年的諾門罕戰役中,朱可夫指揮的前蘇聯坦克部隊,讓日軍感受到了裝甲部隊的巨大威力,於是想要大量生產已經於1938年開始裝備的97式坦克,組成更多的坦克師。

對決太平洋:M4坦克面對“送人頭”的97式豆戰車,照單全收

不過日軍此時的眼光被這場戰爭“忽悠”了,因為當時蘇軍參戰的T-26坦克、BT系列坦克,實際上已經落伍,更為強大的T-34中型坦克在1年後就服役了,而日軍還在準備將與BT系列相似的97式戰車作為裝甲部隊主力;不過,這樣的計劃還是沒有完成,實際產量僅高於原來的1年計劃產量,因為諾門罕戰役後,日本決定南下,在未來海空戰中,更加消耗資源的戰艦和戰機,在重要性上遠高於陸軍坦克。

火力與防護對決:“送人頭”的97式豆戰車,“開光環”的M4謝饅頭

在太平洋的戰場上,美軍M4中型坦克相當於“開光環”,對比在歐洲被德國虎式坦克打的“不要不要”的場面,堪稱完全顛覆,當謝饅頭髮展到M4A3W型時,更加合理的防護設計,75毫米火炮搭配在47度時穿甲深度達到63毫米的M61穿甲彈,在正常的坦克交戰範圍內,可以在任何角度擊穿97式,從歐洲來到太平洋的M4謝饅頭,打的97式“不要不要”的。

對決太平洋:M4坦克面對“送人頭”的97式豆戰車,照單全收

反觀日軍97式坦克,到了97時改進型噸位仍然才17噸,還不如M4A3E2型坦克的一半,整體能力都還是1920-1930年代的坦克水平,47毫米火炮雖然具有擊穿M4坦克側裝甲的能力,不過實際效果依舊有限。

對決太平洋:M4坦克面對“送人頭”的97式豆戰車,照單全收

97式的最大裝甲厚度只有30毫米,不僅可以被M4謝饅頭輕易擊穿,美軍中穿甲能力達到61毫米的老37毫米M3炮,也能把97式前後穿透,即便是“老乾媽”M2HB型12.7毫米重機槍在35-50米的距離內,也有穿透97式較低的側面裝甲的幾率。

對決太平洋:M4坦克面對“送人頭”的97式豆戰車,照單全收

而日軍方面真正可以對M4A3造成傷害的,只有90式75毫米野戰炮,以及反坦克地雷和步兵的近距離攻擊,在這樣的條件下,面對“送人頭”的97式豆戰車,M4坦克只能選擇“照單全收”。

97式豆戰車:論能力打不過,論數量?洗洗睡吧

曠日持久的二戰也是國力和資源的消耗戰,前蘇聯的T-34在能力上無法與德軍虎式坦克單挑,便以數量規模上的“群毆”取勝,而到了日軍方面,這樣的計劃卻無法實現,上文中說過,97式坦克原本計劃組建10個坦克師,實際上該坦克的總產量只有1500輛,這樣的數量規模在二戰的坦克生產中,相當於“毛毛雨”。

對決太平洋:M4坦克面對“送人頭”的97式豆戰車,照單全收

要知道,重量達到97式3倍,產量不大的德國虎式坦克,到1945年2月的產量為1354輛,更不要說總產量高達49234輛的美國M4謝饅頭,沒有性能優勢,也沒有數量優勢的97式,想要和M4中型坦克捉對廝殺,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對決太平洋:M4坦克面對“送人頭”的97式豆戰車,照單全收

來自俊赫君的話說:97式坦克的結局,是當時日軍發展方向的選擇

就當時的世界各國而言,日本雖然算是新興強國,但是就總體國力而言,與歐美各國都有差距,尤其是作為島國資源嚴重缺乏,與注重陸軍裝甲力量發展,海軍大型艦艇發展有限的德國不同,當時日軍需要更多的資源建設更加強大的海軍和航空力量,陸軍當時很少遇到強國對戰,因此坦克等陸戰裝甲裝備的發展,一直不算重視。

等到海軍核心力量“團滅”後,猛然間發現,自己的陸戰只能靠人力在一個個小島上血拼,結局早已經由自己寫好了。

對決太平洋:M4坦克面對“送人頭”的97式豆戰車,照單全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