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年,裴寂和刘文静之争象征着什么

公元617年的时候,唐高祖李渊在太原掀起起义兵马,最后成功建立唐朝。公元626年6月玄武门之变后,秦王李世民成为了太子,没多久李渊就将帝位禅让给了李世民,纵观历史长河,能力功绩都排在前列的唐太宗。

唐朝初年,裴寂和刘文静之争象征着什么


对于玄武门之变,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很少有人会关注李渊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大多都将目光放在了,武德年间的时候,秦王李世民以及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之间那无法消解的矛盾。其实说起来,这两父子之间的矛盾也早就出现了,而当时的朝廷重臣裴寂以及刘文静之间的争斗,也显示了这个矛盾。

唐朝初年,裴寂和刘文静之争象征着什么


裴寂,刘文静都是唐朝能够成功建国的功臣,两《唐书》中裴寂和刘文静的合传位于功臣传的首要地位。事实上,他们都与李渊有很深的渊源。只不过裴寂是李渊的心腹。根据《旧唐书》中记载的,裴寂从晋阳掀起兵马的时候,就开始追随李渊,直到李渊成功建立唐朝,所以对他的恩宠很少有人赶得上,裴寂甚至可以说是李渊身边最信任的人。

唐朝初年,裴寂和刘文静之争象征着什么


再来说一下刘文静,他和裴寂两个人都是太原起兵时候的主要策划者,但是裴寂当长史的时候,他的职位是司马,裴寂转大丞相府长史的时候,他就成了大丞相府司马,而裴寂拜尚书右仆射的时候,他被封为纳言,也就是说,刘文静的职位一直要比裴寂的职位低,不知道是否是这个原因,两个人的关系一直都不好,在武德初年的时候,两人之间就有了矛盾。在《旧唐书》本传里面有一段记载,刘文静因为李渊自降身份和裴寂一起坐下来吃饭而生气。

唐朝初年,裴寂和刘文静之争象征着什么


这似乎仅仅是由于嫉妒,两个人才处处互相针对,但实际上却有趣得多,这应该从刘文静和李世民的关系来考虑,在《刘文静传》里,对此一点都没有隐藏,里面显示了在太原起兵之前,刘文静和李世民的关系就非常的好。后来,在武德元年的七月,刘文静被任命为元帅府的长官,此后,刘文静一直是秦府早期的谋士,也是协助李世民的第一人。

唐朝初年,裴寂和刘文静之争象征着什么


所谓刘文静与裴寂之间的争斗,其实反映了李世民与李渊之间的矛盾。当然,此时以李世民的势力,刘文静无法动摇裴寂。武德二年,刘文静因发牢骚而被杀,之所以刘文静被判处死刑,离不开推波助澜。

但是,这也不难看出刘文静事件的发生,其实是李渊以及裴寂为了防止内部派系的出现,而故意剪除李世民的势力,相信这时候起,李渊以及李世民父子之间开始出现裂痕,为玄武门之变埋下了伏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