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數據:改善需求大增,超七成受訪者想買房或換房

調查數據:改善需求大增,超七成受訪者想買房或換房

調查數據:改善需求大增,超七成受訪者想買房或換房

文/易居企業集團·克而瑞分析師 王瑩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城市發展按下“暫停鍵”,長時間的“宅”生活,讓廣西人對房子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領悟。克而瑞近期針對廣西改善置業趨勢進行線上調研,共收集到1256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70.31%的受訪者表示有購房或者換房的想法,他們多出於自住改善的目的,其中以大戶型為代表的改善需求進一步凸顯。在他們關注的配套中,外部配套學區排第一,內部配套則健身設施最受寵。


長時間“宅”家,超七成受訪者想買房或換房


調查數據:改善需求大增,超七成受訪者想買房或換房


此次參與線上調研的1256名受訪者,主要來自南寧六大主城區。從區域佔比來看,興寧區受訪者佔比最高,達30%;其次是青秀區和良慶區,佔比約20%。年齡上,25~40歲的群體佔比達86%,他們大多是家庭的主力經濟支柱。受訪者的職業多為銀行金融、文藝、餐飲娛樂、醫院醫藥類、政府以及企事業單位、製造行業,家庭結構多為三口之家,佔比達35%。


根據調研情況,隨著疫情防控持續進行,長時間“宅”在家裡,使大家對居住體驗的感受更深,激發了市民改善居住品質的慾望。其中,一部分租賃需求轉為購房需求。另外,以大戶型為代表的改善型需求被進一步激發。


克而瑞數據顯示,疫情期間,1256名受訪者中有70.31%想購房或換房,15.63%的人表示疫情對購房或換房決策無影響,僅14.06%的人明確表示不想購房或換房。


大戶型需求凸顯,品質、物業升級訴求呼籲最高


調查數據:改善需求大增,超七成受訪者想買房或換房


從數據來看,想要改善居住的受訪者中大多數是出於自住改善,其中大戶型居住需求凸顯,佔比高達49%。


2014年—2019年,全國二、三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套均面積持續快速增長,意味著居民對居住空間尺度的要求在增加。而疫情期間,這一需求被進一步激發。一是全家人連續多日共處,房屋面積小,造成活動空間不足、個人隱私無法保證等弊端凸顯;二是戶型太小則難以區分汙染區、半汙染區、清潔區,住房面積對居家衛生的重要性亦凸顯。


此外,自住改善中,希望戶型、配套、品質、物業升級的購房者佔比超過四成。自住改善以外,為子女購買學區房的佔比最高,達14%。


外部配套學區排第一,內部配套健身設施受歡迎


調查數據:改善需求大增,超七成受訪者想買房或換房


對於想改善居住的購房者而言,更優質、齊全的配套無疑是他們關注的一大熱點。從外部配套來看,他們最關注的是學區,佔比高達53%;其次是交通的便利性,佔比達48%;餐飲和商超的關注度接近,分別為46%和45%。


值得關注的是,42%的受訪者認為醫療配套重要性位列第四。多數受訪者認為自然景觀配套對於居住舒適度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關注度在18%~26%。


調查數據:改善需求大增,超七成受訪者想買房或換房


從內部配套來看,健身設施無疑更受購房者青睞。其中,運動類場所如球場、塑膠跑道、健身房、泳池等位列前四。歷經了新冠肺炎疫情後,健康住宅成為許多受訪者關注的要點。除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環境,社區醫療服務重要性也有所提升,關注度達32%。此外,小區內配套品質商務會所的需求佔比也高達27%。希望小區內部配套室外露天泳池、書吧、業主食堂的佔比也均超兩成。


看原因

家庭結構、置業理念改變推動換房潮


為什麼近幾年改善居住需求“上位”?其背後無疑有兩大原因: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以及家庭規模、結構的轉變,購房者的居住理念亦隨之改變——原有的居住空間不能滿足居住需求,購房者對品質改善型產品需求凸顯。


家庭結構改變,帶來居住需求變化


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放開,中國迎來第四輪嬰兒潮。預計此次嬰兒潮將持續至2022年。兩孩政策正式實行後的2016年,我國總人口達到13.83億,出生率更是達到近5年峰值1.30%。


調查數據:改善需求大增,超七成受訪者想買房或換房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由原來的“21”結構,向“221”(夫妻二人+兩位老人+一個孩子)甚至“222”(夫妻二人+兩位老人+兩個孩子)家庭結構轉變,家庭人口也由原來的三四口之家向五六口之家轉變。


家庭結構的改變,也推動換房需求升級。未來“221”“222”家庭結構是大勢所趨,目前人均舒適居住面積在35~45㎡,在保證舒適性和私密性的前提下,未來140㎡以上的四房,甚至是170㎡的五房、六房大戶型,才能完全滿足舒適居住需求。


居住理念升級,對面積、品質、功能性要求更高


除了家庭結構的改變,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居住理念的升級也是改善居住需求爆發的原因之一。


戶型需求方面,生活品質提高後,人均需求面積增多,“鴿子籠”不再能滿足個人更高的居住需求。隨著換房成本的增加,擁有多套小戶型的觀念在逐步改變,買大房一步到位的趨勢增加。在產品功能方面,購房者的置業觀念從“有房子”向追求“好房子”轉變,對樓盤顏值、設計感、功能性、科技化、健康需求等方面的需求增加。


看趨勢

改善置業呈四大趨勢,不僅是“大”而已


近幾年來,“大室所趨”的態勢愈發明顯。大戶型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佔比基本穩步上漲,價格近6年漲幅更是高達59%。未來,大戶型是否仍是置業趨勢?從人口發展、居住需求、購房主力群體、市場變化來看,改善置業將呈現四大趨勢,並仍將是市場產品主流。


面積需求變大化


六口之家規模戶數在2016年後呈逐年上升趨勢,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由原來的“21”結構,向“222”家庭結構轉變。在保證舒適性和私密性的前提下,四房、五房甚至六房大戶型才能滿足居住需求。加上換房成本提升,大戶會越來越成為置業趨勢。


居住需求品質化


隨著家庭人口的增加,購房者對“房子”的要求,從“有房住”向“住好房”轉變,人均面積要求更大。同時,購房需求更加具象化,由單一、低層次的居住需求向追求生活品質轉變。改變的其實不僅僅是居室的多少,尺度、佈局、品質、服務同樣很重要,對開發商的產品研發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購房群體年輕化


“80後”“90後”逐漸成為社會中堅力量,也是未來幾年購房主力軍。未來改善型住宅的購買人群或不再是傳統的富有階層,而是更加年輕化、精英化、知識化的新貴階層,他們對改善型住宅的需求上升至意識形態。


市場驅動客觀化


近2年來,南寧過萬樓板價的地塊頻出,地價不斷高漲的背景下,城市改善型高端產品逐漸成為未來市場發展主流。


文章來源:CRIC廣西;


公眾號“ 南寧微樓市 “ 微信號(cricgx)”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