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到底愛讀什麼新聞?

在新聞業被普遍唱衰的當下,公眾所能觸及的新聞卻前所未有的多。隨著數字媒體和社交媒體崛起為主要的新聞平臺,內容也擁有了跨越地區和國家邊界的潛力,讀者們暢遊於高度飽和、信息過載的媒體環境中,卻因為時間有限不得不進行取捨。

部分人會選擇徹底告別新聞,但大多數人開始積極地為自己打造新聞界的“私人定製”。正如一項研究所指出的,“在對時事的詮釋上,非主流敘事與主流媒體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新聞受眾挑選他們想要關注和相信的報道,並從浩如煙海的信息中篩選、組裝出自己的故事版本。”

問題在於,人們是如何做出這些選擇的呢?

在傳媒行業中,“內容為王”一直是雷打不動的定律。然而,過去數十年的學術研究往往專注於記者在報道時的優先性,直到最近讀者端的新聞選擇才開始獲得關注,人們開始思考新聞偏好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以及這些選擇對公民身份的意義。

01.新聞價值量化迷思,大分類和熱搜榜都不靠譜?

要理解這份報告在切入新聞消費動機時的新穎之處,就不得不談對大眾新聞偏好的傳統認知。

對於學術研究和行業內部而言,瞭解讀者的一個重要渠道是做調查。

路透社研究院的數字新聞調查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該調查於2017年在多個市場中使用了小組調查,詢問人們對12個普遍新聞類別的感興趣程度。

和許多其他國家一樣,在英國本地,區域新聞最受歡迎,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極其”或“非常”感興趣。大約一半的受訪者表達了對國際新聞和政治等硬新聞主題的高度興趣。不到四分之一的人喜歡“獵奇新聞”,生活方式或娛樂/名人等類別,這些都是 “最高閱讀”或“最多分享”榜的常客。

讀者調查能使我們有效地瞭解新聞興趣的“高海拔”峰值,但它依賴於過分廣泛而模糊的分類。例如,對於英國的受訪者來說,“國際”新聞涵蓋了從美國選舉新聞到印度的兒童強姦以及法國數字創業公司的障礙。

“犯罪/安全”的分類則包括有關企業欺詐、潛行者騷擾婦女以及針對恐怖分子的情報行動的報道。這樣寬泛的分類,使我們很難知道受訪者在填寫問卷時的內心想法,也無法瞭解此類新聞偏好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具體表現的。

讀者到底愛讀什麼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