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易縣骷髏敦

在河北省易縣易水河畔燕下都遺址內有數十個高約10米、直徑為幾十米的圓形夯土墩臺,遠望似塔群,甚為壯觀、神秘,千百年來眾說紛紜。

其中部分夯土脫落,一顆顆骷髏出現,引起轟動。尤其是骷髏上那扎人眉骨的青銅箭鏃,據考證是先秦之物。而且一個敦內竟有上千個骷髏羅列堆積,有的完整,有的殘缺,刀、槍之痕遍佈顱殼,斷裂碎骨比比皆是。

千古之謎:易縣骷髏敦


按此墩臺推算,數十個土墩臺將有數十萬顆頭顱。據專家介紹,像易縣這樣大規模的帶戰爭創傷的骷髏成批出土,世界上極為罕見。據當地一位頗有名望的老人解釋:公元前284年,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六國伐齊”。燕昭王為報仇雪恥,派遣上將軍樂毅統率燕、趙、魏、韓、楚、秦六國聯軍征伐齊國,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攻下齊國70餘座城池。每日,從戰場押回大批敵軍首級。

千古之謎:易縣骷髏敦


為此,燕國京城下都郊外,齊軍首級堆積如山。各國的“戰利品”經清點後放置在用蘆蓆囤圍的垛中以顯示戰績卓著,炫耀武功威力,然後土封夯實,墩上掛滿各國旗幟以振軍威。各國諸侯、將領競相效仿爭功,土墩與日俱增。但是,這些頭顱究竟是不是六國伐齊的犧牲品?頭顱清點後為什麼不深埋,而是高壘夯築?首級砍下能保持幾天不腐爛變質?等等,成了千古之謎。

千古之謎:易縣骷髏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