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經笑著嫁給愛情的人,最後怎麼哭了?

1.那些曾經笑著嫁給愛情的人,最後怎麼哭了?

那些曾經笑著嫁給愛情的人,最後怎麼哭了?

每個人結婚前,都對婚姻有一種典型的想象,誓詞裡說的“白頭偕老,不離不棄幸福永遠”,或許就是所謂的“嫁給愛情”。

但現實是,民政部數據顯示:31年來,結婚率連續4年下降,離婚率連續15年上漲,上漲了6.53倍,近5年來晚婚現象明顯……

當我們親眼看到一對對情侶,從相愛結婚時的幸福慢慢走向平淡、冷漠,甚至是惡意攻擊、彼此傷害,到最後疲憊不堪……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恐婚了。

那些曾經笑著嫁給愛情的人,最後怎麼哭了?

2.婚姻裡真正的傷害是沉默

那些曾經笑著嫁給愛情的人,最後怎麼哭了?

一次,我去一家特別浪漫的法式餐廳跟朋友吃飯,隔壁桌的一對夫妻,從落座開始就一直在刷手機。

丈夫問妻子:“你想吃什麼?

妻子緩緩地抬頭:“你看著隨便點吧。”然後繼續低頭看手機。

有時他們會發出笑聲,但卻不會去分享彼此看的內容。最讓我驚訝的是,吃飯的時候,兩個人都是右手拿筷子,左手拿手機。

那一刻我

感受到一種深不見底的孤獨感,流淌在這兩個人中間。

沒有回應的婚姻,就沒有投入。

沒有投入,就沒有愛。

薩默塞特·毛姆直白地道出了愛情悲劇的原因:愛情的悲劇並不是生離死別,而是冷漠。

那些曾經笑著嫁給愛情的人,最後怎麼哭了?

3.婚姻一定要建立在彼此深刻理解的基礎上

為什麼很多夫妻婚後越來越沉默?

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真正地理解過對方。

婚姻存在的意義,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深刻的理解和看見。

我看見你了,看見你的悲傷、痛苦、快樂、嚮往,我理解你為什麼會這樣,我願意和你站在一起。

為什麼很多人結婚後會“幻想破滅”?

我們自小受到太多至幻至美的愛情電影或小說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幻想延續到了對婚姻的理解之中,認為夫妻一定要心有靈犀、默契無比,婚姻一定要完美幸福、一生一世。

即使我不說,你也知道我在想什麼。”

“你為我買房,就是在乎我。”

“我嫁(娶)你就是為了過得幸福,你就應該把一切都給我,對我無私地奉獻,讓我幸福……”

對不起,這不是愛情。

心理學家榮格說,每個人都有“人格陰影”。

在成為夫妻前,我們都只是一個人,一個獨立的個體。

我們之所以相遇,是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也因為這個世界太孤獨,太浮躁,太複雜,我們需要被另一個人看見和接納自己的“陰影”,才能更好地活出自己。

我們在一起,是因為別人看不到真實的我,而你卻可以。

所以,別把那些不成熟的對愛情的幻想放到婚姻中。

沒有人是天生就應該付出,也沒有人總能完美地滿足你的需求,我們都要在漫長的婚姻旅程中謙虛地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妻子,如何做一個丈夫。

在層層經驗的堆積後,婚姻會淬鍊成另一種情感,是比愛情更巨大,可能更接近生命的親密。

如同心理學家弗洛姆所說:

如果我愛他人,我應該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為我希望的樣子,以便我能把他當作使用的對象。

4。最好的伴侶是60分丈夫/妻子

那些曾經笑著嫁給愛情的人,最後怎麼哭了?

只有你和我,從來沒有“我們”。

有人問我,你不覺得結婚很累嗎?要做到多好才叫一個好伴侶呢?好像要付出的太多了。

我認為,做一個好的伴侶,做到60分就夠了。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說:“60分媽媽就是最好的媽媽。”

60分媽媽就是,在你需要的時候出現,和你並肩戰鬥,同時放手給你足夠的空間去探索自己的人生。


好的伴侶不也是這樣嗎?

別再用“我太累”“工作太忙”“我也沒辦法”這些作為藉口,也別再用“我在乎你才管你”施予控制。

在對方需要的時候——比如育兒、家務,一起協作;在對方想要空間創作、旅行的時候,支持對方。做到60分丈夫、60分妻子足夠了。

那些曾經笑著嫁給愛情的人,最後怎麼哭了?

5。用一年續約一次的概念來看待婚姻

比起說婚姻是做白頭偕老的夫妻,我寧可相信婚姻是一種協作關係。”

一生一世相守到老,是個不現實的說法。

人沒有辦法在二十幾歲的時候,想到60、70歲時候的事情變成什麼樣。

比起這樣的執念,更加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我怎樣面對我這個婚姻合作伙伴。

如果你試著用朋友的標準去看待對方,平等地對待彼此、互相協作,而不是用一種固有的評價方式去看待對方,用傳統框架裡男性該扮演什麼角色、女性該扮演什麼角色來要求對方,你的婚姻會幸福很多。

你喜歡和我在一起嗎?不喜歡的話我們可以討論一下。

你喜歡和我合作嗎?如果合作不愉快我們可以討論一下。

哪裡我們可以改進,如何調整自己,如何更加理解彼此,更好的協助彼此

重新定義彼此間的關係,才能去面對那些所謂的婆媳問題、孩子問題、時間分配問題、權利關係問題、經濟強度問題。

用不一樣的、新的角色相處,婚姻才可能成就一種很浪漫的人生。

那些曾經笑著嫁給愛情的人,最後怎麼哭了?

很多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我想,這是因為只有愛情,少了堅固的友情而已。

一段美好的婚姻裡,一定是愛情和友情都具備。雙方是愛人,也是好朋友。

如果我們放下對婚姻錯誤的幻想,跳出原有的固定框架,願意用“好朋友”的身份,用真實的自己面對、理解、回應、支持對方,或許會覺得婚姻也沒有那麼恐怖,也值得去嘗試。

或許我們都該學習一下存在主義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對愛情的態度:

“我所夢想的一種愛情,是兩個人共享一種一同追求某種更高層次真理的熱情。或許我不應該稱呼它為愛情,或許,它真正的名字是友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