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龐大的種族,輸了一場戰爭,建立了十三個國家

公元前174年,活躍在西域一帶的塞種人迎來了自己的噩夢。曾經稱霸中國北方草原的月氏被後起之秀匈奴打得連連敗退,不得不逃亡西域。縱然是敗軍之師,但月氏畢竟曾經是草原的霸主,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家底還是有的。據史料記載,月氏向西域逃竄的時候,有人口四十萬,帶甲十萬,這樣一股勢力放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不容小覷的。當時塞種人的總人口在百萬以上,軍隊絕不少於二十萬,又是主場作戰,這要是打起來,從明面上看,應該是穩贏的局啊。但是沒想到,在彪悍的月氏軍隊面前,塞種人的大軍宛如絆愛(這個梗大家都懂的吧?)。被匈奴人打得潰不成軍、逃離家園的月氏人反過來又把塞種人打得潰不成軍、逃離家園了。(後來被大漢打殘了的匈奴人又橫掃了歐洲,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一個龐大的種族,輸了一場戰爭,建立了十三個國家

塞種人為什麼會輸呢?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是政權結構太過鬆散。他們以部落為單位,分散在方圓幾千公里之內,各部落的自主權很大,就像西周的諸侯國一樣,塞王就像周天子,對各部落的管控能力有限。一旦塞王有危險,各部落會來勤王,但是因為分得太散了,有時候不一定來得及。月氏人到來的時候,生活在伊犁一帶的塞王部落有人口五十萬,兵十萬,看起來應該跟月氏人五五開呀,怎麼會敗得毫無懸念?這就要從第二個原因說起了。

第二個原因很簡單,一言以蔽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塞種人的生活環境太優越了,優越到他們每天只需悠閒地放牧就能過得很舒坦,根本不用為生計發愁,更別提什麼戰亂了。而月氏人則不同,長期生活在草原上的他們一生下來就必須學會三件事——騎馬、打獵、戰鬥。所以當狼性的月氏人遇上羊性的塞種人,自然就如狼入羊群,所向披靡了。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一個龐大的種族,輸了一場戰爭,建立了十三個國家

為求生存,塞王帶著三十萬伊犁塞種人踏上流亡之路,而那些不願走的,只能在月氏的統治下當“二等公民”了。儘管悲哀的陰雲籠罩著整個背井離鄉的流亡隊伍,但是塞王依然心存希望——他要帶著族人翻過蔥嶺和崑崙,到印度河一帶去重建家園!

一個龐大的種族,輸了一場戰爭,建立了十三個國家

但是,還記得嗎?塞種人的政權是鬆散的,一旦各部落酋長尾大不掉,塞王就尷尬了。對於塞王提出的南下印度河流域的議案,不少酋長明確表示反對,他們有的決定就地紮根,有的決定順著絲綢之路走,有的決定跟隨塞王。爭吵過後,塞種人的部落分裂了,他們約定互不攻擊之後就分道揚鑣了。

一個龐大的種族,輸了一場戰爭,建立了十三個國家

塞王帶著十萬人南下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罽賓、難兜兩國;另一支十萬人的部落來到中亞,在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交界處建立了大宛、捐毒、休循三國;一支萬人部落在塔里木盆地建立了疏勒國;而最為傳奇的是一支沿絲綢之路而去的數萬人的部落。

這支部落來到了一片綠洲——于闐。他們將在這裡建國。但是于闐綠洲養不起數萬人的部落,於是老酋長把幼子留在身邊建立於闐國(遊牧部落向來有立幼子的傳統),其餘六個兒子各帶人馬尋找綠洲,建立自己的國家。

一個龐大的種族,輸了一場戰爭,建立了十三個國家

於是,一段傳奇就這樣開始了。長子在羅布泊建立樓蘭國,次子在克里雅河下游建立扜彌國,三子在尼雅河下游建立精絕國,四子在扜彌國西南建立了渠勒國,五子在崑崙山北麓建立了小宛國,六子在尼雅河上游建立了戎盧國。加上被幼子繼承的于闐國,這一家子建立了七個國家。

總覺得,流亡的塞人讓世界更精彩了呢!

我是史海瘋魚。點個關注,我的世界因你而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