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的老大,融不进的家

文/凉苡

家里有三个孩子,作为老大,是一种什么感受?

著名作家三毛曾说,排行老二,就像夹心饼干的中间层,父母很容易看到上面那层和下面那层,中间层明明最可口,可父母就是注意不到。

似乎在大家眼里,作为父母的第一个孩子,理应会得到更多的关爱,可事实当真如此吗?

问题“作为家里的老大,是一种什么体验?”下面有个高赞回答:

弟弟妹妹犯错,承担责任的是我;八竿子打不着的事,都能和我扯上关系;理应成为家里最懂事的孩子,凡事要退让;不被关心不被疼爱,甚至不配拥有情绪;父母眼里的小大人,弟弟妹妹眼中的“爸爸妈妈”。所有人都忘了我还是个孩子,他们只记得我是老大。

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早早懂事的老大,也只是个孩子,也渴望获得关注和疼爱。

留守的老大,融不进的家

01

弟弟是男孩,是全家人的希望,一出生就成了全家的宝,妹妹出生时,爸妈已经在广州定居,幸运的在爸妈身边长大。而我呢,一出生就被丢在了外婆家,直到升初中,爸妈才把我接回了家。

记得到广州的那天,看着陌生的家,陌生的家人,我有些无所适从,别扭的跟着弟弟妹妹喊着爸爸妈妈,努力习惯着城市的生活。每次看到弟弟妹妹在爸妈面前自然的撒娇,看着他们之间的亲昵,我既羡慕又难过。那种感觉,就像自己是突然闯入的入侵者。

在爸妈的安排下,我进了附近的一所初中。

我之前在学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进入新的学校后,我迟迟未适应,上课也无法专心听讲,成绩一落千丈。

妹妹的成绩虽然不好,但她擅长画画;弟弟虽然还小,但他乖巧。低头看看自己,原本优异的成绩变成如今的垫底,性子孤僻又不会讨巧,更没什么特长,很快我就成了家里的边缘人。

除了吃饭,其他时候,我都尽可能待在房间。我害怕看到弟弟妹妹他们一家温馨的场景,总觉得在这样的环境里,我的存在显得格格不入。

弟弟妹妹平时和我也没太多的交流,大多时候,他们两个互相打打闹闹。偶尔我会嫌弃他们叽叽喳喳,但更多的是羡慕。有时候也忍不住想,如果我从小在爸妈身边长大,会不会其乐融融的画面里也有一个我。想象过后,更多的是难过和沮丧。


留守的老大,融不进的家

02

因为蹩脚的普通话,我经常被同学嘲笑。面对新的环境,我总是习惯性的想起老家的外婆和熟悉的同学。

有一次语文老师要求我们背诵课文,第二天要检查。我拿着语文书,站在房门前,一边用脚不停的在地上画圈圈,一边犹豫要不要找爸妈帮我检查。

正当我陷入纠结时,房门被妈妈打开,撞到了我额头。我下意识叫出了声,一边用手捂住额头,一面赶紧把书藏在身后。

妈妈关切的朝我走过来,作势要给我揉揉,我连连后退,摆摆手说没事。

尽管我一直渴望着和爸妈亲近,但当他们真靠近我时,不知道为什么,我总会下意识的躲开。

妈妈见我没事,转身去喊弟弟妹妹吃饭了。

在饭桌上,爸妈一如既往的给我夹菜,我却浑身不自在。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开口和爸妈说背书的事,尝试几次后,我果断选择放弃。听着弟弟妹妹分享他们在学校发生的趣事,附和着大家,味同嚼蜡。

其实我知道,爸妈当初把我放在外婆家是形势所迫;我知道,我来广州后,他们尽可能对我好,试图弥补我缺失的爱;我也知道,他们也在努力的和我亲近,只是我们大家都需要时间适应。可是,一想到弟弟妹妹和爸妈之间的那种亲昵,我就忍不住难过。

留守的老大,融不进的家

03

后来,我渐渐适应了广州的生活。和爸妈的关系算不上亲近,但也不算疏远。虽然弟弟妹不会和我肆意打闹,甚至在用过我的东西后,有片刻的尴尬。但我也算是,融入了这个新的家庭,尽管在我心里,仍和每个人保持着一定的安全距离。

后来,爸爸做生意失败,我也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为了省钱,我听从爸妈的安排,进了一所职高。

每次看到妹妹上完课,背着画夹去画画,我都会特别羡慕。爸妈知道妹妹喜欢画画,却不知道我喜欢跳舞。

那句“我可以学习跳舞吗”被我练习了无数次,每次都是话到嘴边又咽下,直到爸爸生意失败,我也没有说出口。

生意失败之前,我不敢说;生意失败之后,我不想说。毕竟,爸妈供我们三个读书已很不容易,妹妹如今学了画画,我就不要再给家里添负担。

职高毕业后,我原本打算进入外贸公司实习,工作都找好了,但在爸爸那句“出去工作还不如帮衬家里”面前,我默默放弃了,去了家里的档口帮忙。这一帮,就是五年。

很多次我都想告诉爸妈,我不想去档口卖衣服,我想找一份喜欢的工作,定向发展,但最后还是选择沉默。

因为我知道,一旦我开口,爸妈肯定会说我不懂事,不知道帮衬家里,毕竟弟弟妹妹读书都要钱,招外人哪有家里人靠谱。

爸妈似乎忘了,我也是读了十几年书出来的孩子。除了是他们的女儿,家里的老大,更是我自己。


留守的老大,融不进的家

04

帮家里的这五年,除了每月1000块的生活费,我没有拿过家里的一分钱。只是在第三年,找爸妈拿了一万四去读了自考本科。

拿到本科证的那天,我想了很久,决定告诉爸妈我准备出去找工作。不出意外,我被爸妈狠狠说了一顿,责备我不懂事,还说像我这样的大学生,没有公司愿意要我。

与其想东想西,不如好好帮衬家里。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哭了很久,第二天还是像往常一样去档口帮忙。休息的空档,我看着那些和我一样在档口工作的人,忍不住想,自己这辈子,是不是真的就只能这样了。一想到爸妈说的话,我就忍不住红了眼眶。

就这样,我在档口工作了整整五年,从二十岁到二十五岁。期间,妹妹大学毕业,爸妈让妹妹去档口帮忙,被妹妹果断拒绝。爸妈什么也没说,只说了一句“反正有你姐,你爱来不来”。

后来,妹妹做了画画老师,在附近的初中任教。

二十六岁那年,档口的生意越来越差,爸妈便关了档口。我如愿进入一家外贸公司做业务员,从家里搬了出去。虽然很多东西需要一点一点学习,加班也成了常态,但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接到爸妈电话的那天,我已经入职两个月了。一边在键盘上敲敲打打,一边啃着面包。电话里爸爸先是问我新工作怎么样,接着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一一回答后,妈妈接过电话说,你弟弟马上要上大学,你给他买个电脑,下半年的家用补贴,就不用给了。

面包就这样哽在喉咙里,我彻底爆发了,他要电脑,凭什么要我买,我也才工作,你们怎么不让妹妹买?

妈妈沉默了一下嘟囔道,“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作为老大这么计较干嘛。帮衬下弟弟妹妹不是很正常,你之前不是这样的……”

我所有的耐心全部消耗殆尽,这些年积压在心底的委屈就这样爆发了。我打断妈妈对着电话大吼,“我是老大,活该被扔在老家不闻不问,理应懂事,就该放弃梦想帮衬家里,就该事事退让,什么东西都得先顾他们,连买电脑,也要找我这个老大。

弟弟妹妹呢,他们可以不用让着我,不用帮衬家里,心安理得的接受你们的宠爱。我也刚工作,就因为是老大,哪怕我每天啃着面包加着班,家里有事,我就得首当其冲。我先是你们的孩子,其次才是家里的老大!可你们把我当孩子看了吗?你们只记得我是老大!

说完,我挂断电话,嚎啕大哭,这是我第一次把这些年积压在心底的委屈,全部说出。我以为我会忐忑不安,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留守的老大,融不进的家

05

后来,弟弟还是买了电脑,但买电脑的钱,是他自己做暑假工赚来的。

爸妈好几次打电话让我回家,我都拒绝了,我不知道该怎样面对所谓的家人。好像,曾经仅存的那点期待,在一次次的失望面前,彻底被磨灭了。

后来爸爸高血压住院,我才不情不愿的回了家。

站在房门口,看着陪在爸妈身边说说笑笑的弟弟妹妹,我仿佛回到了十四岁那年。多年过去,时间改变了很多东西,但刻在我骨子里深深的自卑和疏离却一直存在。

我爸抬头看到了发呆的我,把我叫到床边。我不咸不淡的叫了声爸妈,放下给爸爸买的水果,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坐下。

我妈过来坐在我旁边,对我说,你上次说的话,我和你爸想了很久。你说得对,你是家里的老大,更是我们的孩子。你刚从老家过来那会,眼底的疏离和抵触,爸妈看着既心疼又愧疚。我们小心翼翼亲近你,你总是沉默着逃避。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距离近了,怕你会把我们推得更远;距离远了,又担心你会觉得自己多余。

好在后来你慢慢适应了,话虽然不多,但总算不再抵触,比弟弟妹妹们更懂事了,会帮我分担家务,也会照顾弟弟妹妹。这些年,爸妈确实忽略了你的感受。很多事,你不说,我们以为你不在意。渐渐习惯了你对家庭的付出,习惯了你对弟弟妹妹的谦让,习惯了你的乖巧懂事,却忘了走进你的心里,去真正的了解你,关心你。

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也在努力学习做合格的父母。可不可以,给爸妈一个机会,重新相处?以后有任何的小情绪,直接告诉我们,好吗?

你不说,我们也不知道你难过。

那些年一直藏在心底的结,一一被解开。那天过后,我和爸妈的关系不仅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弟弟妹妹也亲近了许多。

后来我才知道,爸妈经常在亲戚朋友面前夸我乖巧懂事;弟弟妹妹之所以和我疏远,是因为他们觉得我性格孤僻又不会表达情绪,担心一不小心踩到我的雷区,所以一直和我保持着安全距离。

那天我爆发后,爸妈一晚上没睡,我妈哭了好几天,我爸一直抽烟叹气。好几次他们想关心我,给我发消息我迟迟不回,想给我打电话又担心我会有情绪,只能从弟弟妹妹那里侧面了解我的现状。

留守的老大,融不进的家

写在最后:

或许,一开始父母怀着满腔的爱意走向我时,我固执地选择了疏离和逃避后来为了融入这个家,我努力让自己变得乖巧,以为默默付出和退让能讨爸妈欢心。却没想到,我的付出渐渐变成了家人眼中的理所当然。成年以后,我做出的种种选择,造就了我现在的性格。

如今,虽然我还是无法像弟弟妹妹那样自然的在爸妈面前撒娇,偶尔明明有情绪却习惯沉默,但我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试着表达对身边人的关心,开始表露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积极去解决,而不是一味把事情压在心底,默默消化。

我想对家里所有的老大说,你除了是家里的老大,更是你自己。

有些事情与其在心里百转千回,倒不如直接和爸妈摊牌。该退让的可以适当退让,但该有的态度,一点也不能少。

著名作家克里斯多福.马洛曾在在亲密关系》一书里写道:但凡是人,几乎不可能没有亲密关系的烦恼。世界上也不可能有人满足你所有的需求,填补你从小以来的匮乏。

一辈子不长,与其活在“不听爸妈话”就不被疼爱的不安里,倒不如好好做自己。你要知道,学会爱自己,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断与过去和解,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希望作为家里的老大,和我有着类似经历的每一个你,都能慢慢和过去和解,好好的爱自己。人这一生,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

留守的老大,融不进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