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紀事】肩負使命 助力脫貧

宗宇是自治區人民檢察院駐駐拜城縣硝爾買裡村“訪惠聚”工作隊的副隊長,駐村三年來,他始終堅持真心實意為硝爾買裡村的村民們辦實事,辦好事,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用自己的真情換來了村民們的一片讚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初心,帶領硝爾買裡村如期實現脫貧目標任務,致富奔小康。


未退出貧困村以前,硝爾買裡村屬於自治區級的深度貧困村,地處山區,耕地少且鹽鹼化程度高,資源匱乏,種養殖經濟效益都不高,全村貧困戶佔到了61.2%。


作為“訪惠聚”工作隊副隊長,而且又分管扶貧工作,對宗宇來說壓力很大。作為一名生活在城市的法律工作者,農村生活是極為陌生的,更不要說農村工作了,再加上語言的障礙,更是難上加難。


2017年開始的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大量的文件精神需要理解、吃透,並付諸行動,宗宇常常工作到深夜,為了掌握真實的信息,他和隊友每天走訪入戶,計步器上的數字每天都在一萬步以上。在克服了各種困難後,終於按期完成了任務,為全村173戶貧困戶逐一建立了檔案,摸清了貧困戶底數,找到了每一戶的致貧原因,為精準扶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8年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一年,硝爾買裡村要實現整村脫貧,任務極為艱鉅,需要為每一戶貧困戶找到脫貧的辦法。對有富餘勞動力的,宗宇和隊友入戶勸說出去務工;對沒有種植養殖能力的,勸說他們加入合作社進行土地流轉和牛羊託養;對無法出去務工的,勸說他們參加村裡開辦的燈籠加工培訓,學會後可以靠加工燈籠增加收入······一系列的措施靠著大家的艱苦努力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村裡成立的兩個種植合作社當年使38%的貧困戶受益,96名貧困勞動力實現了穩定就業,佔到需就業人員的81%。村民增收的渠道越來越多,村民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日益高漲,2018年10月,硝爾買裡村按計劃如期實現整村脫貧任務。


2019年,在鞏固2018年脫貧成果的基礎上,宗宇和他的隊友們又在為硝爾買裡村提升脫貧成效默默耕耘。在村兩委和工作隊的支持下,宗宇決定在找準“窮”根上齊發力,多措並舉打贏脫貧攻堅戰。


要脫貧,志智雙扶很重要,他和隊友們大力宣傳勤勞致富的典型事例,營造勤勞致富、“我要脫貧”的積極氛圍,把鼓勵村民自主創業和轉移富餘勞動力就業作為工作重點,幫助村裡有一技之長的人自主創業。同時,主動與用工單位、拜城縣人社局等聯繫,幫助富餘勞動力實現就業,並設置開發公益性崗位14個。當年,有113名貧困人口分別在轄區、拜城縣、阿克蘇紡織工業城、烏魯木齊等地就業,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與此同時,村裡開辦的聚力燈籠廠運營紅火,16名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每月可增加收入1000元左右,實現利潤收入10萬元。為了促進土地提質增效,村裡還種植澱粉馬鈴薯114畝,創收13萬元。當年,申請扶貧資金43.5萬元,建成了200㎡的庫房、300㎡的堆糞場、1000㎡的青儲窖,購置了打包機、碎草機,助力畜牧養殖。除此外,貧困戶的33頭託養牛,年分紅達1400元。還投入30萬元建立了創業一條街,惠民超市、一家親餐廳、烤包子鋪、饢房、理髮室等,最大限度的拓寬群眾就業增收渠道,惠及貧困戶24戶101人。2019年,最後3戶21人脫貧,實現173戶74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宗宇說:“我是一名黨員,面對黨旗宣誓的那一天就註定了今生以黨的事業為重,從參加‘訪惠聚’工作的那一天就註定了,要為群眾早日脫貧致富,與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小康社會,奉獻自己的一切,舍小家為大家,是我們共產黨人的情懷。”(扶貧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