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把尿的陋習你中招幾個

hello觀眾朋友們好。第一次與你們見面。從今天開始給大家分享點育兒帶寶寶的知識,每天不見不散,喜歡的關注一下,有什麼問題在下面交流。

給寶寶把尿的陋習你中招幾個


老一輩們總覺得你小的時候,你爸爸小時候他小時候都是有大人把尿,然後一直到變大。

哪有包著紙尿褲到處走多丟人呢。很多長輩甚至從孩子一出生起,就開始噓噓。

還有,隨著把尿成功的歡呼聲,掩蓋住你堅決反對把尿聲音,繼續他們的樂趣。

但是這需要科學的從寶寶身體的情況來實施。

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寶寶3歲左右才能發育成熟,這是控制大小便的生理的基礎。

在此之前,寶寶是沒有能力完全控制大小便的。不科學的把尿既不利於小寶寶髖關節的發育,也容易造成嬰兒脫肛肛裂等現象,尤其是1歲以前,與其說是把尿是訓練寶寶,不如說是傷害寶寶,

掌握好寶寶的比較容易排尿的時間更方便照顧寶寶,一般是吃奶後5至15分鐘,還有睡醒後5-15分鐘。

把尿訓練在1歲前比比皆是,後果是寶寶只知道根據被把這個動作來反射性小便,就像經常聽到很多爸媽抱怨,寶寶晚上不能安睡,非要把一下尿才能接著睡,甚至白天都不把尿只知道憋尿,因為憋尿而哭鬧。

一歲之後,寶寶開始有了一點控制小便能力,但是並不完善,這和老年人控制不好,大小便是一個道理很多爸媽苛求寶寶一旦孩子把尿的時候不尿或者尿褲子,就會責備寶寶,甚至呵斥打罵來要求寶寶小便前必須要告訴家人。

再把尿把不出來,寶寶已經身子扭動,或者甚至苦惱的情況下,有些媽媽還是堅持不懈的把尿進行到底,完全不顧寶寶的感受,我是堅決反對這樣簡單粗暴,不尊重寶寶的行為。反而晚上穿紙尿褲睡覺的寶很多在2歲前後,甚至更早就能控制夜晚虛虛或者整夜憋到早上,而夜裡把尿到寶寶2歲多時,還需要家人半夜起來把尿,這都是因為不把尿和少把尿的寶寶,一直以來都是依據便意來虛虛的,所以對便意的掌握比較好,而過多把尿的寶寶始終在便意排尿和把尿之間被混淆,對便意的掌控很弱。

寶寶1歲半左右,很多媽媽發現寶寶有時能在噓噓前提前告知了,這意味著媽媽可以開始做一些簡單基本的排尿訓練了。

準備一個可愛的尿盆,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一個方便而可愛的尿盆,會讓寶寶願意有尿的時候主動去找尿盆,或者告訴大人。他會讓寶寶慢慢學會自己脫褲子提褲子學會控制自己,準確坐在尿盆兒的動作和不尿到外面的技巧,這些能力的提高,還會增強寶寶的自信。

無論是使用尿布還是紙尿褲,都要注意勤換勤洗屁屁。

必要時,要用護臀霜保護臀部皮膚要給小屁屁流出曬太陽和通風的時間,如果不穿尿布或者紙尿褲,要儘量給寶寶穿閉襠褲,而不是開襠褲,這樣就可以保護屁屁不被髒東西和細菌沾染。

寶寶你都養了,就別怕洗那幾條褲子了。

希望每個寶寶的家庭都能科學養育寶寶,讓他們健康快樂的長大。

親愛的觀眾朋友們,你還有哪些習慣歡迎在下面留言討論。

關注我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