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增新冠確診從6900例降至988例 德國怎樣率先邁向“解封”?

每經記者:張凌霄 每經編輯:謝欣

日增新冠確診從6900例降至988例 德國怎樣率先邁向“解封”?

圖片來源:攝圖網

隨著疫情蔓延趨緩,歐洲新增確診病例逐步穩定,各國也各自開始調整應對疫情的步調。

從4月初的日增新冠確診病例的最高峰值6900例下降到4月27日的最低峰值988例,德國成為歐洲疫情較為嚴重的國家中,疫情曲線下滑成果最為顯著的國家。

不過,《每日郵報》4月26日報道,德國已開始通過增加重症監護能力和呼吸機供應,為第二波新冠疫情做好應對準備。目前,德國正將柏林的一個展覽中心改造成一家醫院,並將五分之一的重症監護病床作為備用。

德國能在歐洲諸國中率先開始試水復工,逐步啟動解封措施背後,其應對疫情的經驗主要是通過提高重症監護水平、擴大檢測量、開發新冠病毒接觸者追蹤軟件等方式檢測和防控疫情發展。

單日檢測量達到每天13萬次 德國謹慎試水復工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截至4月30日15點32分,德國累計確診病例161539例,在歐洲國家確診病例總數中排名第五,但其累計死亡病例為6467例,遠少於歐洲其他疫情嚴重的國家。

在應對疫情的技術手段上,德國通過擴大檢測範圍和開發新冠病毒接觸者追蹤軟件來監控新冠疫情的發展。

根據德國聯邦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的數據,早在3月上旬,德國就已有90個實驗室在開展檢測。截至4月21日,德國的單日檢測量預計已達到每天13萬次的水平。

另據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報道,德國已開始在全國範圍進行抗體檢測,成為首個進行如此大範圍抗體檢測的歐洲國家。羅伯特•科赫研究所表示,抗體檢測將有助於監測新冠病毒的傳播。

而在新冠病毒接觸者追蹤方面,德國仍在探索最優方案。

當地時間4月26日,德國總理黑爾格•布勞恩(Helge Braun)和衛生部長延斯•斯潘(Jens Spahn)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將採用蘋果和谷歌支持的“去中心化”數字接觸者追蹤技術,從而放棄讓衛生機構集中控制追蹤數據的本土替代方案。蘋果和谷歌公司聯合開發的追蹤技術不支持數據的集中存儲,而僅將信息記錄在個人設備上,用戶可以選擇分享他們的手機號碼或症狀的詳細信息。這一“去中心化”的技術方案更利於降低隱私洩漏的風險。

而就在當地時間4月24日,德國還宣佈支持另一項名為“泛歐隱私保護接觸追蹤(Pan-European Privacy-Preserving Proximity Tracing,PEPP-PT)的項目。該項目於4月1日宣佈成立,由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和德國海因裡希•赫茲通信技術研究所(HHI)牽頭,有來自歐洲8國的130多名研究人員參與。

這一技術方案是將信息記錄在中央服務器上,需要更改手機設置,但蘋果拒絕在這一問題上作出讓步。

目前在德國國內,究竟應使用哪種類型的智能手機技術來追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趨勢還是一個爭論焦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保持謹慎應對新冠疫情的同時,德國已率先開始逐步放寬限制措施。

當地時間4月27日,德國汽車製造巨頭大眾宣佈,正式恢復其在德國沃爾夫斯堡最大工廠的生產。這家工廠自3月17日開始停工後,生產活動已有一個多月幾近停滯。

而更早在當地時間4月15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已宣佈,從4月20日開始,德國商店將在滿足防控要求前提下逐步恢復開放。面積小於800平方米的商業機構可以重新開始營業,如圖書館、服裝店或是花店等,而文化場所、酒吧、餐館等依然不能重新開門迎客。

但她仍然強調,民眾仍需保持警惕,不可輕率魯莽。

重症監護能力優勢背後:呼吸機企業實力突出

事實上,重症監護能力和呼吸機供應是德國此次應對新冠疫情的重要優勢。

雖然目前重症監護能力和呼吸機儲備有所富餘,但德國仍在追加其呼吸機數量。在3月中旬,德國就向本國最大呼吸機制造商德爾格公司訂購了1萬臺呼吸機,全部設備將在今年完成交付。

德爾格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道:“今年,德爾格的呼吸機產量將增加1倍以上,在高峰期可能會達到正常產量的4倍。我們已經在二月份增加了人員輪班,並且我們還準備進一步增加班次。同時,我們也在解決測試設備和測試室等方面的瓶頸問題。我們還將在今年內增加僱員人數,僅在(總部)呂貝克,我們就計劃招500名新僱員。”

德國另一家大型醫療企業律維施泰因集團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在三月收到了來自德國政府的6500個呼吸機的訂單。該集團表示,為滿足來自包括德國政府的訂單需求,公司已將其產量翻了一番。

據統計,德國每10萬居民擁有30餘個呼吸機的比例遠高於意大利的12.5個,以及荷蘭7.1個的水平。

據《紐約時報》報道,三月時德國呼吸機保有量為2.5萬臺。德國重症和急診醫學跨學科協會(DIVI)和德國聯邦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德國共提供了32733個重症監護床位,而截至4月29日,正在接受重症監護治療的患者為2415人,其中正在使用呼吸機設備的有1719人,這一數字遠未觸及德國呼吸機供應上限。

德國豐富的呼吸機儲備背後是該國呼吸機企業的突出製造能力。

資料顯示,針對不同階段的新冠肺炎患者和保證氧合的不同措施,目前呼吸機的類型主要包括了常規氧療、經鼻高流量氧療(HNFC)、無創通氣、常規有創通氣和ECMO(體外膜肺氧合)。在所有類型的呼吸機中,有創呼吸機技術門檻較高,產量限制較大。

國元證券的報告顯示,在全世界範圍內,有創呼吸機的頭部企業為瑞士哈美頓、德國德爾格、瑞典潔定集團以及中國的北京誼安等,這些企業佔據了四分之三以上的全球呼吸機市場份額,其中的德國德爾格是歐洲以及全球最著名的醫療器械生產商之一,已擁有131年曆史。德爾格表示,公司之所以在市場上有所建樹,關鍵在於其明確地專注於醫療和安全技術這一有希望增長的行業,並且在早期就開始向國際市場擴張。德爾格早在1899年就研發出了第一款提供呼吸支持的設備,開展呼吸機相關研究超過120年。

而生產ECMO的製造商則有美國美敦力、德國邁柯唯和英國理諾琺三家,其中,德國邁柯唯公司是隸屬於潔定集團的德國本土企業,生產產品包括呼吸機等重症監護室設備。潔定集團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公司在全球高端呼吸機市場上的市佔率約為25%。邁柯唯是全球最早研發出ECMO技術的公司之一,其ECMO產品2009年開始在美國上市,並推動ECMO開始廣泛應用於治療呼吸困難的病患。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