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篇一:舊小區改造工程必須以建立長遠穩定運行機制為前提(三)

五、加強舊小區改造的宣傳與引導工作,夯實工作的群眾基礎。

在以往的舊小區改造工作中,從實際工作的經驗教訓來看,群眾的發動和宣傳教育及引導工作嚴重不足,舊小區改造的目的、意義、急迫性、業主的主人翁責任感和參與意識宣傳教育的不夠,部分業主形成了等靠要思想,一點兒也不付出就能有所收穫,但對舊小區改造中自己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日常管理長遠穩定運行機制、建立對鞏固舊小區改造成果、促進自己的房產保值增值認識不足,表現在參與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責任意識缺失等幾個方面,部分業主養成了寧可住的破破爛爛,也不要物業公司服務的免費就好的觀念,所以地方政府在舊小區改造實施前,應在相關媒體或網站開闢專欄,組織專業人士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活動,同時開闢業主問答專欄,對業主的諮詢和疑問給予正確解答和引導,這樣才能為正確開展舊小區改造、打造長遠穩定運行管理機制、保證舊小區改造的成果奠定堅實的群眾思想認識基礎。

六、舊小區改造的組織實施。

我在單位任職時,始終實行的是物業行業管理職能部門牽頭、各區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居民委員會配合的相關管理機制,由於未考慮舊小區改造以後的長遠穩定管理機制問題,還尚可,但在新的形勢下,需要廣泛發動群眾,徵求業主對舊小區改造的意見,還要選聘改造後管理的物業公司等項工作,工作很繁雜,內容大多需要依靠街道辦事處、社區居民委員會做好深入的小區業主思想工作才能完成,因此原有的體制機制並不相適應。

新形勢下的機制應該是配合社區網格化管理,落實社會主體管理責任的區政府牽頭,街道辦事處、社區居民委員會負責具體組織實施,物業行業主管部門只是負責綜合業務的彙總和協調新機制,把舊小區改造工作實施與日後的長遠穩定管理機制打造融為一體,也與社區網格化管理相適應,既是改造小區的實事民心工程,也是改革社會治理結構的一次有益探索,細化工作步驟和工作標準,確保舊小區改造目標的實現,把好事辦好落到實處。

舊小區改造與扶貧工程都是為解決社會困難或弱勢群體的民心工程,最根本的措施是建立長遠穩定的運行管理機制,只有這樣才能把民心工程變得紮實有效,能看到長遠的利益,也希望自己對舊小區改造工程的一點感悟能夠給相關的部門工作人員與共鳴,把中央的決策落實好,真正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讓更多弱勢群體感受到國家和社會進步的成果,提高社會成員的幸福生活指數,改善市容環境和市容市貌,促進城市建設和城市發展,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全篇完。

政府篇一:舊小區改造工程必須以建立長遠穩定運行機制為前提(三)

某舊小區實景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