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文的小毯子》:故事虽短,蕴含孩子成长的依恋和父母爱的表达

文|九儿媽天使育心

  • 阿文有一条黄色的小毯子,当他还是个小宝宝的时候,他就有这条小毯子,阿文非常喜欢它。
  • “我去哪里,小毯子就跟我去哪里。”
  • “我喜欢的东西,小毯子都喜欢。”

相信读过《阿文的小毯子》这本绘本的人,都被阿文和他的小毯子之间不离不弃的故事而感动。绘本虽然篇幅较短,短到几分钟就可以读完,但它的余味深长,需要我们用一生来细细品味。

《阿文的小毯子》:故事虽短,蕴含孩子成长的依恋和父母爱的表达

有些父母初次看这本书觉得阿文太娇惯了,可是等到仔细阅读完,就会对阿文和他的小毯子投入情感。的确如此,绘本的故事很简单,通过阿文与他的小毯子形影相伴,惹得隔壁阿姨给阿文爸爸妈妈出谋划策来让阿文丢弃小毯子,在阿文与爸爸妈妈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中”,用欢快的童趣彰显了孩子童年世界的美好以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演变。无论是故事中的阿文和爸爸妈妈,还是隔壁的邻居阿姨,不同的角色身上有着不同的身体动作表达,不仅增添了阅读的兴趣,而且有利于亲子共读。而阿文的妈妈也是奇思妙想最后赢得孩子的认可和拥抱,阿文上学时既有了小毯子的陪伴,也有着父母爱的陪伴。

记得第一次带两岁多的女儿读《阿文的小毯子》时,女儿用稚嫩的声音说老鼠宝宝好可爱,走到哪里都拿着他的“盖盖”(盖盖是女儿对所有遮盖物的昵称)。让我不禁联想到孩子的世界真的是只有孩子懂!恰巧两岁多的女儿也有着和阿文小毯子类似的枕边物——她的一只玩偶小兔子!一只同样走到哪里,不管做什么都要带上的小兔子。我想无论是阿文的小毯子,还是女儿的小兔子,都是他们舍不得丢弃的好朋友,即使破了、脏了,好像一点都不影响好朋友在他们心中的位置。我想这也是作者凯文·亨克斯要表达的关于孩子世界的真相吧。今天我将从绘本创作者,孩子成长路上的依恋,父母爱的表达以及孩子的想象力四个方面谈谈我们如何带领孩子一起阅读这本绘本。

一、绘本创作者凯文·亨克斯:独特的老鼠视角,捕捉孩子最纯真、最柔软的内心世界

说起绘本,我们不得不先谈谈创作者凯文·亨克斯,他尤其擅长绘画小老鼠,用小老鼠比拟人物、形容生命,笔调生动地将小老鼠之间的感情和彼此的关系全然拟人化。2004年,《阿文的小毯子》获凯迪克银奖。

《阿文的小毯子》:故事虽短,蕴含孩子成长的依恋和父母爱的表达

1.家喻户晓的“小老鼠明星”

有些人的成功,除了后天的努力,跟先天的天分自然也是离不开的。

1960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亨克斯,自幼就展露出绘画天赋,19岁开始创作童书,20岁即出版了他的处女作。他以真实的生活素材写下一本又一本引起读者共鸣的好书,他创作了一系列以老鼠为主角的作品,广受读者欢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小老鼠明星”,也为他赢得多项大奖。

亨克斯是美国著名童书作家、插画家,纽伯瑞奖和凯迪克奖双奖得主。作为荣获两大世界儿童图书领域奖项的作家,亨克斯在儿童文学创作和绘画方面的才华都无比令人瞩目。他的画风明亮、温暖、可爱,不是单纯的每页一幅画面,而是运用组合的画面来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图画来讲故事,所以他的文字和图画结合的天衣无缝。

《阿文的小毯子》:故事虽短,蕴含孩子成长的依恋和父母爱的表达

2.“二十世纪会用老鼠讲故事的人”

或许是因为亨克斯心里住着一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才能如此深谙孩子的心理,才能把孩子的小心思讲得如此透彻。

在《凯文亨克斯和他的小老鼠》系列图画书中,这几个自然拟人化的小老鼠身边发生的事情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亨克斯讲述的故事,从来没有说教。他善于捕捉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段段经历,而这种经历是真正在孩子身上发生过的。比如,柴斯特和威尔逊是怎样打破固有的观念接受了特立独行的莉莉;比如,莉莉是怎样从讨厌弟弟到最后维护弟弟进而成为了世界上最棒的姐姐。这些可爱的小老鼠,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性格,每个故事都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和爱意,也充满了父母对孩子爱的表达。

真正贴近孩子最纯真、最柔软的心灵世界,在于亨克斯创作的主题紧扣孩子的内心世界,反映出孩子的心声。这也正是《凯文亨克斯和他的小老鼠》的特色,也正是这样的共情打动着千万读者的内心,也成为儿童必读的治愈系经典。

二、小孩子成长路上的依恋,需要父母的看见

依恋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思维里应该是跟父母关系的一种亲密,但对于小孩子而言,除了父母在他成长路上的陪伴外,他们还有着类似于布偶、小汽车之类的小东西的陪伴。很多孩子都会有一件爱不释手,不论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的东西,就像阿文和他的小毯子形影不离,令大人匪夷所思。

1.阿文的小毯子是孩子童年的朋友,无论父母怎样的看法

  • 妈妈说:“小毯子好脏。”
  • 爸爸说:“小毯子又破又旧,丢掉算了。”
  • 阿文不肯,他说:“小毯子很好啊!”

在爸爸妈妈一次次嫌弃的话语中,阿文始终认为他的小毯子是很好的。不管别人怎么说,阿文对小毯子的爱和小毯子对阿文的爱都是如此的真实简单。

《阿文的小毯子》:故事虽短,蕴含孩子成长的依恋和父母爱的表达

一直以来,为人父母我们总是引导孩子要有爱心,殊不知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却忽视了与孩子朝夕相处的那些“好朋友”。

作为一个两岁多女孩的妈妈,我深深感慨陪伴孩子走过的每一个快乐的日子,但我也看到了在孩子需要我们的同时,她也需要类似小毯子、小兔子一样的小伙伴的陪伴。那种在大人看来不能理解的想法和做法,实则是孩子童年真相的一种表现。我的女儿有时会因为看不见她的小兔子而放声大哭;有时会因为我把她的小兔子洗干净晾起来而闹,仅仅是她觉得那样挂起来小兔子会很疼。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真的不愿相信小孩子对这些她眼中的好朋友是如此依恋。

孩子对身边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真的是超乎我们的想象。在他们单纯的世界里藏着对父母,对朋友,对身边一切美好东西最简单,最纯粹的爱。他们在给我们温暖幸福的同时,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育儿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真正的累并快乐着。

我们常常说爱孩子,对孩子可以是无条件的付出。可是,面对孩子小时候仅有的一丝丝依恋,我们有时却狠心让他们丢弃,仅仅是觉得它们又破又脏又旧,觉得丢了就丢了。甚至面对孩子的伤心哭喊时,我们还在各种指责,这样的爱孩子如何教育孩子更好的去爱呢?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和小孩子在一起,可以拯救你的灵魂。

我想准确的说,是孩子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爱,如何去宽容。当面对孩子眼中那个让父母匪夷所思的小毯子,小兔子时,无论父母有多么想让他们丢弃,他们仍然无条件的去保护,去勇敢的爱。

2.阿文的小毯子,实则是孩子成长路上对过渡客体的依恋

温尼科特对于宝宝与环境的早期关系非常敏感,也是最早对婴儿与这个被选中物体(即过渡客体)的早期依恋感兴趣的人。早在1951年,他就在一篇名为《过渡客体和过渡现象》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关于过渡客体的理论。二十年后,在《游戏与现实》一书中,温尼科特又重新发展了这个主题,并试图明确过渡客体这个概念。

过渡客体代表了孩子最初对象征符号的使用和最初的游戏经验。重要的是,它不是一个幻想,而是一个有情感的存在:一只玩具熊、一个娃娃、一句神奇的话或者孩子睡着前哼的一首有魔力的歌曲。

这些过渡客体中的其中一个可能会脱颖而出,显得特别重要。通常是一个温和、柔软的物体,它让人想起母亲在场时的一些平静时刻。

这个物体应当具有一定的坚实度,能够移动,有一些生气和独特的现实性。并非它的形状,而是它的触觉纹理和气味具有着重要性,它们对于小孩子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阿文的小毯子》:故事虽短,蕴含孩子成长的依恋和父母爱的表达

绘本《阿文的小毯子》中写到“阿文剪头发、看牙齿的时候,都把小毯子带在身边。”“虽然小毯子还有一些怪味道,但是阿文一点儿也不在乎。每天带着它,披着它,拖着它……每天吸着它,抱着它,扭着它。”阿文并没有因为小毯子的变丑变脏而苦恼嫌弃,反倒是让我们看见一个无比快乐无比天真烂漫的孩子,也许这就是温尼科特在过渡客体中所阐述的对于孩子而言具有的重要意义吧。无关乎外表,只要能够陪在身边就好。

所以,当面对孩子在这个阶段的特殊需求时,作为父母,我们是否该静下来思考,并且找到有效帮助孩子过度的好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或是盲目的听取别人的意见等等。我想,每位父母无论是指责孩子的行为,还是听取别人的指导意见,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好,出发点都是爱孩子的。就像绘本中阿文的爸爸妈妈一样,当面对阿文如此的依恋小毯子时,除了言语的打击外,又不断地听取邻居阿姨的献计献策,但也无济于事。只有当我们自己静下来思考时,才能在了解自己孩子的基础上,找到不去伤害孩子幼小心灵,同时给孩子更好爱的表达的正确解决办法。

三、当父母对孩子的爱变得不知所措时,换种智慧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更好的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所以养育孩子并没有标准答案,父母总能在斗智斗勇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办法来解决与孩子之间紧张的亲子关系和面对的难题。但有一点是相通的——看见、接纳、陪伴,这是孩子对父母的核心要求。

1.面对与成长中的阿文亲子关系的紧张,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变成了伤害

  • 隔壁的阿姨忍不住说话了:“阿文长大了,怎么还带着毯子到处走呢?你们没有听过毛毯小精灵的故事吗?”阿文的爸爸妈妈摇摇头。“来,我说给你们听,在教你们怎么做。”
  • 隔壁的阿姨又说话了:“阿文不能永远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你们试过泡醋的方法吗?”阿文的爸爸妈妈摇摇头。“来,我教你们怎么做。”
  • “快开学了,怎么办呢?”阿文的爸爸妈妈担心地问。隔壁的阿姨说:“不可以让阿文带着小毯子上学,你们直接告诉他——不行。”

在隔壁阿姨一次又一次的献计献策中,阿文与爸爸妈妈之间的斗争愈加激烈,亲子关系变得愈加紧张。无论隔壁阿姨的哪种方法,对于阿文来说都无济于事,他总会想出应对的办法来,好像显得这三个大人不是阿文的对手。

《阿文的小毯子》:故事虽短,蕴含孩子成长的依恋和父母爱的表达

面对阿文一再地不舍得丢弃小毯子,爸爸妈妈显得无奈但又不得不寻求解决办法。是的,阿文的爸爸妈妈想法很简单,就是认为阿文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不能再走到哪里带着小毯子。这也是别人眼中认为阿文该有的样子——“像”个长大的孩子,“是”长大的孩子!

但,作为父母我们似乎忽略了孩子作为他自己该有的样子,而是想法设法让孩子变成我们大人眼中口中那个标准的“长大的孩子”模样。

最终,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就变得愈发不可收拾。当阿文说:“我要带着小毯子上学。”妈妈说,不行!爸爸说的更大声,不行!阿文听了,用小毯子遮住脸,伤心得哭个不停……

父母对孩子的爱到头来好像变成了一种伤害,是不够爱孩子吗?我想不是不爱,而是没有真正的看见孩子内心的需求,即使父母为了孩子不断的寻求采纳别人的意见,但依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2.父母智慧的爱,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孩子需要父母真正的看见、接纳和陪伴

  • 妈妈说:“乖,不要哭。”
  • 爸爸说:“我们再想想看。”
  • 忽然,妈妈大叫:“哎呀,我想出办法了!”

完美的故事结尾除了让阿文有了小毯子继续的陪伴外,我想更多的是阿文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对他真正的爱。这种爱在于父母从内心首先接纳了孩子现有的问题,而不是像之前一样想着让孩子丢弃小毯子。其次在面对孩子的伤心哭泣时,父母及时看见并安慰,这是对孩子幼小心灵最好的保护,让孩子成长路上有着足够的安全感。

《阿文的小毯子》:故事虽短,蕴含孩子成长的依恋和父母爱的表达

我想阿文是幸运的的小老鼠宝宝,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需要父母时被看见,被陪伴着。

前些天关于训练三个多月婴儿独立入睡能力的话题上了热搜,首先抛开不幸的意外来谈这件事,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有着他与生俱来的能力,父母真的没有必要过多的干预孩子自身能力的发展。越是着急的父母,越是把孩子拔苗助长,到头来收获的只能是大人眼中那个“优秀可爱的孩子”。

当那个仅仅离开母体才三个月的婴儿向妈妈发出最后的求救信号时,她的妈妈不是没有看见,而是没有真正的看见。她没有了解孩子那会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只是本能的用她自以为对的想法和做法去帮助孩子,殊不知这种看似爱的背后却成了孩子最致命的伤害!这位新手妈妈寻求别人解决问题的样子像极了小老鼠阿文的爸爸妈妈,但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不同的是阿文的爸爸妈妈看见了孩子因为问题得不到解决伤心的流泪,最终透过孩子内心的需求,既解决了问题又缓解了亲子关系。而这位新手妈妈却没有,她的固执己见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孩子。

没有哪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在育儿这条深似海的路上,父母更需要智慧的爱给孩子,而不是盲目的寻求意见,让爱变得不知所措。

四、把握孩子想象发展的重要阶段,锻炼孩子的想象力

绘本中阿文把小毯子当披风,想象自己就变成了飞天鼠。吃饭时,假装自己躲在小毯子里面,这样爸爸妈妈就找不到自己。可是面对阿文的这么多可爱的想象力,爸爸妈妈表现的却是一脸无奈,很不能理解阿文这样的游戏。

有人说,这个世界是想象出来的。人们想吃,于是就有了美味佳肴;人们想穿,于是就有了漂亮衣裳;人们想住,于是风格各异的建筑被设计和制造出来;人们想日行万里,于是飞机、汽车、轮船乃至飞船就被制造出来了。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儿童的想象比成年人更加丰富、更加新奇,幼小的儿童有一半时间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他们的思维没有定式,不墨守成规,不怕别人议论,他们更热衷探索新奇的事物,他们的整个生活都渗透着幻想和创造。就像绘本中阿文和他的小毯子,不管大人怎样的想法,他只在乎他眼中的那个小毯子形象。

《阿文的小毯子》:故事虽短,蕴含孩子成长的依恋和父母爱的表达

可能大部分的父母会像阿文的爸爸妈妈那样,在面对孩子各种想象的游戏时表现的爱答不理,有时甚至会指责孩子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做法。可是,想象力是智力的构成因素之一,是创造新形象的能力。也是智力活动的翅膀,是创造的先导。幼儿借助想象对类似的事物进行推断,可以认识从未见过又不可能见到的事物,发展创新能力。因此,父母不能忽视孩子在想象力初期时的表现,更应该适当的锻炼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的发生和儿童大脑皮质的成熟有关。两岁前的孩子脑发育很不成熟,两岁左右大脑神经系统的发展趋于成熟,儿童在头脑中有可能储存较多的信息材料。而儿童语言的发生,是儿童想象的重要因素。词具有概括性,词和它所代表的具体事物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而想象正是借助于词的这种概括性联系,对各种具体事物在大脑皮质所留下的痕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加工改组、重新配合。

所以,一岁半至两岁,儿童基本具备了想象的基础。尤其是面对像绘本中阿文一样两岁多又处在违拗期的孩子,父母更是需要耐心的培养。

比如,在孩子跟我们分享她的想象游戏时,我们可以有这样的互动:

  • “妈妈,看我是虎妞(老虎的爱称),啊呜。”“虎妞好害怕啊,不要吃妈妈呀!”
  • “我是公主!”“嗯,参见公主。漂亮的公主是不是需要把手洗干净,牙齿刷干净才更漂亮呢?”

这种及时的回应,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和爱,能让孩子更好的去发展她的想象力和思维。相反如果我们看不见孩子的快乐,甚至觉得这是一种打扰行为,那我想这个孩子久而久之也不愿再去分享她的快乐。

在孩子大些,比如过渡到幼儿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故事续编等鼓励孩子自己大胆想象,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象,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自豪和快乐,培养孩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所以,语言发展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重要部分,也是想象的重要因素,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就要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多跟孩子交流,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在语言中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

写在最后

《阿文的小毯子》虽然只是篇幅较短的绘本故事,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几分钟就能结尾。但却在阿文和小毯子一起一落的故事中,让我们看到并感受到一个小孩子在成长阶段的真相——一个有着成长依恋的孩子,在爸爸妈妈和邻居阿姨的眼中已是个长大的孩子,却不能再有自己心爱的小毯子。

但孩子终究是孩子,无论别人怎样的想法和做法,他都不会丢弃和他朝夕相处的小毯子,因为那是他童年的好朋友。而阿文的爸爸妈妈也是在一次次的挫折中最终接纳了成为孩子童年依恋物的小毯子,最后做成小手绢让阿文上学时能够带在身边。父母最终智慧的爱不仅安慰了伤心的孩子,而且收获了更美好的亲子关系,同时也让孩子在想象力初期得到更好的发展。

当然,绘本的阅读不仅仅在于它的内容,最重要的是绘本带给父母和孩子一起共读的快乐时光,让我们在陪伴孩子阅读的同时,更多的去发现孩子,去真正的走进了解孩子。

正如作家粲然在《骑鲸之旅》亲子共读一文中说到:共读,归根到底不在“读”,书只是通往心灵的“途径”。骑鲸之旅重要的,是彼此怀着温柔的心共同寻找和经历。只要让孩子感觉到共读过程中的爱与被爱,让真与美降临在他们心田,让幻想王国在他们灵魂里扎根,那么哪怕仅仅读了一本书,这趟骑鲸之旅都是奇妙殊胜的。

那么亲爱的屏幕前的您,是否准备好和孩子一起畅游在《阿文的小毯子》这本知识的海洋里呢?欢迎您阅读后的心得体会,留言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