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急診室醫生親筆日記:這是美國真實的畫面

4月28日,美國新冠病毒確證病例超100萬。


一個光看著就令人驚心的數字。


紐約急診室醫生親筆日記:這是美國真實的畫面

還記得特朗普宣稱:“美國阻斷了病毒,病毒不會來到美國,等天氣熱一點,或許就在四月份病毒會一下子消失的。”

信誓旦旦的保證,到今天疫情肆虐,不過才過去兩個多月。


在這期間,美國究竟經歷了什麼?


一位叫Helen Ouyang的紐約急診室醫生,用日記記錄下來了自己真實看到的,經歷的一切。


紐約急診室醫生親筆日記:這是美國真實的畫面

去急診室的路上,Helen 用創口貼保護臉上被壓出的傷口


3月2日

紐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1


讀新聞的時候,看到紐約有個病人因新冠病毒住院,我開始擔心紐約未來會面對什麼。


3月2日,意大利倫巴第已經成為疫情重災區。


一位倫巴第的醫生告訴Helen:因為呼吸機和病床的緊缺,他們不得不優先考慮那些生存機會更高的人,然而這樣的提議卻遭到嚴厲的譴責和批評,認為他在扮演上帝。


“大多數批評來自倫巴第以外,疫情並不嚴峻的地區,他們完全生活在另一個世界中,所以根本無法理解我們此刻經歷著什麼。”


紐約急診室醫生親筆日記:這是美國真實的畫面

3月13日,意大利倫巴第大區城市貝加莫一份報紙上的訃告欄,長達10頁


那個時候,多數地區,不管是美國,甚至意大利其他地方對疫情都還不以為意。


3月2日特朗普競選團隊的高級官員公開發聲,表示:“病毒對普通美國民眾風險極低。”


有兩位流行病學專家後來通過模型分析:如果美國在3月2日就採取了行動的話,死亡率或將減少90%;哪怕能在3月9日能採取行動的話,死亡率也或將減少60%


但沒有如果。


Helen 接下來的日記,記錄下了紐約的醫院是如何被病毒“吞沒”的。


3月15日

紐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729


一位80多歲的男子因為發燒、咳嗽和腹瀉被送到醫院,他可能是我遇到的第一位新冠病毒患者,但我並不能肯定,因為測試結果需要等待24小時。


距離這場疫情的全面大爆發可能還有幾周的時間,但我們已經在努力節約口罩、防護服和防護面罩。


前幾天,新冠病毒彷彿還只是紙上的新聞,如今威脅已是近在咫尺。


疫情在美國的爆發已經成為現實,如何分配醫療資源,包括呼吸機和病床,如何保護自己不被病毒感染,也成為了Helen 和同事必須思考的問題。


然而卻還是有人不當回事。


3月15日,一位美國男子發帖質疑新冠病毒是一場陰謀:“如果你怕得病,那就不要出門。你不能阻止我們過我們想要的生活。這種瘋狂行為得停下來。”


在發帖一個月後,4月15日,男子因新冠肺炎去世。


紐約急診室醫生親筆日記:這是美國真實的畫面


因為疫情原因,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家迪士尼主題樂園宣佈在3月15日暫停營業,結果閉園當天的“告別”派對上,無數遊客前來觀看煙花表演,這操作?????


紐約急診室醫生親筆日記:這是美國真實的畫面


3月22日

紐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10356

美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32717


僅僅過了一週,整個世界好像都變了。就在上週,我們所有人還都保持著樂觀的態度,認為我們不必面對意大利的選擇(優先考慮生存幾率高的人)。


早些時候我加入了幾個醫生的群,有人說:紐約有三家醫院已經沒有呼吸機可用了,一家醫院一天之內13名新冠患者去世,因為停屍房已經滿了,不得不用冷藏卡車來安置屍體。


而由於呼吸機緊缺,我們開始嘗試讓兩名患者同時使用一臺呼吸機,我真的不敢相信我們竟然走到了這一步,但還是有越來越多的病人湧到走廊。


Helen 和同事很害怕卻又總是聽到相同的一句話:你知道那天來的那個病人嗎?他回來了......


這意味著那些本來可以在家隔離的人,病情變得惡化,不得不回來進行插管治療。


“那些患者前幾天看起來看不錯,可能突然就惡化,然後變成了重症”;

“護理人員說:他們一天會遇到300例病人,送到醫院就已經去世。”


紐約急診室醫生親筆日記:這是美國真實的畫面

圖片來源:小央視頻

因為病人的增加,Helen 有時候一天要工作12小時,但最大的壓力不是超時加班,而是防護資源嚴重短缺,他們沒辦法得到應該有的保護。


我們沒有足夠的消毒紙巾,口罩,防護服.....


有醫生不得不在沒有面罩保護的情況下給兩名患者插管,另一位同事正在想辦法,和其他人合作進行3D打印面罩。


醫院領導和市衛生部門發來的電子郵件告訴我們要節約使用N95口罩,一個醫生助手不得不用烤箱烘烤對口罩消毒,我們不能立刻扔掉一次性口罩,脫掉一次性防護服,除非它們變得非常非常髒。


我已經看到越來越多的醫生住進了醫院,有些住進了ICU,有些被插管。


一位60歲以上的同事告訴我:如果她不幸感染,她會去那些病例較少的地方,希望醫生在治療她的時候,不要思考她的年齡。


我看著我身邊那個重複使用過的口罩,它似乎還沒有弄髒,我將它又帶到了臉上。


另一位紐約醫生所在的醫院,醫護人員的感染人數甚至超過了住院的新冠病人,但醫生卻不被允許大多數醫生戴口罩。因為口罩嚴重缺乏,要供給更危險的科室去使用。


一直到4月份,紐約醫院仍然有護士不得不穿垃圾袋製作的防護服。


紐約急診室醫生親筆日記:這是美國真實的畫面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3月24日

紐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14905

美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50206


在這周的會議上,一位同事宣佈:不久,我將不再給80歲以上的患者插管,將呼吸機留給30多歲更年輕的人。聽起來很無情,但如果疫情人數不斷增加,這便是不得不做出的決定。


3月26日

紐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37258

美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超8萬


我休息了兩天,在返回醫院的前一天晚上,一位同事告訴我:一位49歲的患者在急診室外等待床位的時候死了,什麼時候死的?死之前說了什麼?沒有人知道。在上班的路上,我從廣播聽到,紐約市另一家醫院的一名48歲護士死於新冠病毒。而我們醫院的麻醉醫師也用上了呼吸機。


當我走進醫院的大門,那個曾經熟悉的急症室竟變得如此陌生。


到處是插著呼吸機的患者,來自不同年齡段,急症室裡很安靜,家人和朋友早就不允許進入,大多數病人也病得無法說話,偶爾的咳嗽聲也被口罩遮住了,只有氧氣管嘶嘶的聲音。


上班幾個小時後,一個護士來找我,眼淚不停地流,經歷了前幾天,她已經崩潰了,我很想抱抱她,但是我不能。


又過了不久,有人過來問我:“醫生,可以帶病人去太平間嗎?”我和另一個值班的醫生看著對方:太平間?誰死了?那是一個正在等待床位的患者,在等待的過程中已經去世,但我們都還沒發現。


這樣的事情一直在發生.......


紐約一名臨時搬屍工後來透露,因為運屍袋短缺,有時候不得不用床單裹屍體,一車會裝上百具遺體。


短短几天之間,Helen所在的急症室,就彷彿成為了意大利倫巴第的醫院。每一個來測試的患者,結果都是陽性,偶爾出現一兩個陰性還會覺得驚訝。


防護設備依然緊缺,但:“即使我們沒有充分的防護設備,也要與患者接觸,只要我們沒有出現症狀,我們就要工作。”


不過這些真實發生的事情,好像對特朗普無法造成什麼觸動。


3月26日,特朗普接受採訪時,表示不信紐約州需要上萬臺呼吸機,呼吸機也是很貴的,並在當天新聞發佈會中,1分鐘喊9次要求國人復工,讓美國復工。


紐約急診室醫生親筆日記:這是美國真實的畫面

圖片來源:小央視頻


我看到一個和我差不多年紀的病人被插管,一位同事發短信告訴我:她的室友也已經插管了。新冠病毒可以感染任何年齡的人群。


我不敢去想自己是否感染,會不會死亡,否則我無法繼續自己的工作。


晚上回家,我看著鏡子裡的自己,眼睛裡滿是血絲,臉上是被口罩壓出來深深的痕跡,我只想倒在床上睡過去,但還是強迫自己洗了個澡。


重新打開手機,我收到了意大利一位護士的短信:“我們太累了,很累卻睡不著覺”,“我覺得我真的需要去看心理醫生。”


不停地接受病人,無法休息;看著身邊的人倒下,自己卻無能為力;時刻擔心自己被感染........


疫情還沒結束,疫情帶來的心理創傷卻已經出現。


4月,紐約一名急診科主任參加抗擊新冠病毒疫情多日後選擇自殺,在和父親最後一次對話中,這名醫生告訴父親:不斷看著患者死亡實在太痛苦。


3月28日

紐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超5萬

美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超12萬


今天上班的時候,一位通宵插管的病人醒來後,就想要拔掉管子,因為精神錯亂,還把輸液管抽出來,痰、血液和汗水瞬間在屋子裡飛濺。


我穿上防護設備去幫忙,穿上真的好熱啊,我立刻就開始流汗。我和同事幫她重新插了呼吸管和輸液管。一個小時過去後,我已經感覺到頭暈,但現在我還不能摘下口罩,也不能喝水。


上班六小時後,我第一次去洗手間,在沒有通風的浴室裡,我靜靜站了一分鐘,深深呼吸著並不新鮮的空氣,這成為了難得幸福的時光。


疫情依舊在肆虐,死亡的人數每天都在增加。


還記得特朗普此前說得那句話嗎?


“死亡人數在10萬到20萬之間,那我們就已經算做得不錯了。”


10萬——20萬,死亡彷彿成為了一個冷冰冰的數字。


然而每一個死亡都會在Helen和同事的心上烙下一道傷,但他們等不到傷癒合就必須立刻投入到戰場。


紐約急診室醫生親筆日記:這是美國真實的畫面


“一位同事告訴我:她不得不推開屍體,為旁邊的新病人插上呼吸機。”


“你好嗎?”一位意大利醫生髮信心給我,“我們聽說你那裡太糟糕了。”

“是的。”

“一定要堅強。


我正在努力讓自己變得堅強,但我能夠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 —— ICU已經住滿了人,急症室裡到處都是人,這一切糟糕的彷彿沒有盡頭。


3月30日

紐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超6.6萬

美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超16萬


確診後過了近一個月,第一例在紐約住院的患者終於出院了。但與此同時,有很多人已經死亡,甚至很多人都沒有被計算在死亡人數內 —— 因為他們死的時候,還沒被確診。


還是有很多人在急診室等待病床,從他們身邊走過的時候,我不敢和他們有任何眼神上的交流,我覺得很羞愧,做了15年的醫生,這一次除了為他們帶上氧氣面罩,我什麼都做不到。


在急症室裡,Helen 遇到一個說話很溫和的爺爺,一直笑著告訴她:不用擔心,自己很好,只是有點累。


然而第二天這個爺爺的情況就開始惡化,爺爺在此前就決定不上呼吸機,Helen 本想多陪一陪這個孤獨卻慈祥的老人,但不斷湧入的患者卻讓她分身乏術。


那一天的輪班結束,太累了的Helen 沒有和爺爺說再見,當天晚些時候,爺爺去世了。


紐約急診室醫生親筆日記:這是美國真實的畫面


我一直在聽到人說“拐點”,幾周後就到了。


可是我已經不能忍受這個詞了,拐點到底什麼時候來?我們怎麼知道它什麼時候到達?如果病例減少,之後又增加了怎麼辦?不過現在的我,很少去想“拐點”,我要想的是如何度過下一個小時,想那麼遠幹嘛呢。


3月底,我收到了意大利醫生朋友的短信,他們說終於看到了一些曙光 —— 新冠患者的數量似乎正在減少。從世界各地朋友那裡接收到的消息,是讓我堅持下去的理由。


雖然現在很糟糕,但總有一天會結束的,只是,那一天到底什麼時候會到來呢?


從置身事外,到噩夢重演,不過短短一個月的時間。


而就在當天,美國一大批人還無視紐約“社交距離”的規定,圍觀美軍最大醫療船“舒適”號靠岸。


紐約急診室醫生親筆日記:這是美國真實的畫面

圖片來源:燃新聞


4月1日

紐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超8萬

美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超20萬


昨天一個50多歲的婦女走進急症室,在做心電圖的時候,突然就失去了意識。


那天晚些時候,我收到了一位60多歲的同事發的短信,她說:“我感覺世界正在走向終結.....你搶救的那個人比我小六歲。”


今天到達急診室時,我找到了那個被搶救婦女的電子病例,希望告訴同事:這個病人一切都好,我們也都會沒事的。


然而打開病例的時候,電腦提醒我:“您正在輸入已故患者的病例,您確定還要繼續嗎?”


她沒有挺過來。


4月5日

紐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超12萬

美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超30萬


在急症室,我碰到兩個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同事,他們已經痊癒,又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在推特上看到新澤西州一位70多歲的醫生也已經痊癒,他是美國第一批因新冠病毒感染住院的醫生之一。我們都怕他挺不過去,但他出院的時候精神如此的好。


我從沒有見過他,但看到視頻裡他精力充沛的時候,我立刻就哭了,來回看了4次視頻,並把它發給其他人。


“他能挺過去,我們也一定能挺過去。”


Helen 的日記停在了4月5日,經歷了太多的她,在那一天的日記裡,寫下了希望,也記錄下來了自己最重要的感觸。


作為一名醫生,我從未覺得自己像現在這樣沒用。但我還是能做一件事,這也是經歷了這麼多天之後我認為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做一個人,為這些病人和他們的家人。


把情緒割裂在外,麻木一點,有助於應對變化和壓力,但我需要作為人,保持人性才能繼續工作。


我們深陷在這場災難中,我們必須感受現在所發生的一切 ,記住現在所發生的一切才能在這場災難中倖存下來 —— 即使這讓每一刻都變得更加難以忍受。


紐約急診室醫生親筆日記:這是美國真實的畫面


而今天,Helen 和同事依然在拼命搶救病人。


只是一批人依然在拼了命的拖後腿。


回顧50場疫情簡報會上特朗普大約26萬字:大約有600次是自我表揚,超過110次是將應對措施的不足歸咎於他人。作為總統,前不久特朗普又提出用“光熱療法”和注射消毒劑治療新冠肺炎,美國已經出現消毒劑致死事件。


疫情仍在肆虐,各州人民反“居家令”遊行卻如火如荼的進行,此前他們遊行要求炒掉傳染病專家福奇,當地時間4月25日,大批抗議者衝上街頭,又要求政府逮捕比爾·蓋茨,因為認為新冠是比爾·蓋茨的陰謀;


哪怕確診病例已經突破100萬,卻絲毫不影響美國加州人民成群結隊聚集到沙灘曬太陽.......


還記得3月30日,特朗普出席白宮記者會,再次強調:“ 保持冷靜,病毒會消失的,你也知道它會消失的,我們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


4月28日,特朗普回應美國確診病例超百萬,表示:“病例最終會降到零”。

……


我們知道病毒總有一天會消失,病例最終會降到零,但美國還要付出多麼慘痛的代價,Helen 和她的同行們還要經歷多少糟糕的事情, 才能迎來最後的勝利,我們誰也不知道。


來源:視覺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