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練習要“用意不用力”,重要的話說3遍!看看明師如何說的?

太極拳練習要“用意不用力”,重要的話說3遍!看看明師如何說的?

太極拳與其說是肢體的運動,

不如說是心意的鍛鍊”。——王培生

這是吳式太極拳名家王培生老師在八十年代中,接受中國日報英文版記者採訪時說的一句話。王師言簡意賅,一語道破了作為內家拳種之一的太極拳鍛鍊時的大要與精髓。

太極拳論雲:“凡此皆是意”,十三勢歌講“勢勢存心揆用意”。也就是說意識問題是太極拳的首要問題,各式太極拳也無不強調心意為先,以及意識存在的重要性。太極拳體用之四要:意專、氣斂、神聚、勁整。“意專”乃四要之首,太極拳的行功要領為“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具體講就是“以心行意,以意導氣,以氣運身”。

先在心,後在身”,“意氣君來骨肉臣” 就是以君王和臣子的主從關係打比喻,強調後者要聽命於前者,而且內裡的意氣與外在身體各部既要有主從先後之別,又必須是協調一致、密不可分的。呈現出的結果,則是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周身一家、完整一氣。具體到練拳,就是要求頭腦中擯除任何思想雜念,未動之前用感覺思維的心理過程,想動作的要領、方法以及動作運行的軌跡,前一動開始以後,隨著意動而考慮下一動的開始、發展和結束。

因此“以心行氣”絕不是故意努氣,而是心意一動“意之所至,氣即至焉”。也就是腦子一想,意為響導氣隨行。意到氣到,氣到勁到。此乃太極拳內練要義的根本所在。始而意動,繼而內動,然後形動,是內動帶動外形,外形合於內動,由內及外,內外一致。這就是太極拳運動規律的一大特點。內,指的是意氣;外,指的是骨肉(形體),也就是身體姿勢的變化和四肢動作的屈伸。在封建社會,君王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臣子是聽命於君王的。

這樣,週期性的進行下去,直至練拳停止。這裡充分說明太極拳的一切動作都是在意識的引導下進行的,意動形隨,身心合一,如秋風之掃落葉。八十年代中,王培生老師曾“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意氣君來骨肉臣”作過一個通俗易懂的比喻,他說:“外形動作好比是年輕人,心意內氣好比是老年人,年輕人是照應老年人的,不能自顧自,想怎麼動就怎麼動,要時時刻刻聽命於老年人的支配和調遣,一點也不能摻雜自己的想法和意思。老年人要往東,他就得往東;老年人要往西,他就得往西;老年人要慢點,他就得慢點;老年人要快點,他就得快點;動作的大小亦復如是。也正因為太極拳運動的特點是由靜而動,由內及外,全憑心意用功夫,一切動作純以心意為主、不妄用力為最重要之原則。”所以,也有人詼諧地把太極拳運動說成是“意識體操”。

一、太極拳的意識

練拳時頭腦中沒有任何思想雜念,未動之前,用感覺思維的心理過程,想動作的要領、方法及動作運行的軌跡。前一動作開始後,隨著運動而思考下一動作的開始、發展和結束。這樣週期性地進行下去,直至練拳停止。“先在心,後在身”。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力,就是用意識蓄養精神來引導動作。

二、切忌把意識貫注於呼吸或勁力上

如果把意識作為呼吸的途徑,想呼就呼,想吸就吸,這樣就會出現動作凝滯,不能獲得吸則拿得人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也放得人出的較高技擊效果。如果把意識放在勁力上,有意識地去用力,就會造成動作僵硬。從中醫角度來說,就是周身氣阻不通,就會出現病變。所以說:“切記不可用力,不可尚氣,以致有氣者無力,無氣無力者純剛。”太極拳的意識就是把動作的方法要領潛藏在腦子裡,然後通過大腦的感覺思維恰如其分地反映到肢體上。正是“以意領先,先在心,後在身”。太極拳理論都非常重視和強調意識問題,在太極拳中一切要求以意領先。

三、在太極拳運動中,大腦神經都集中在動作中(意識引導動作),運動神經的興奮性高並且壓倒疾病的神經興奮性

久而久之練習,機體內病神經的興奮性被驅逐、被抑制,所以疾病的活動範圍逐漸縮小。太極拳運動除肢體活動外,最重要的是使神經系統得到鍛鍊。神經系統除了有運動感覺機能外,還有所謂營養機能(營養神經),影響機能內的新陳代謝時,調節各個組織和器官的營養,對於機體的活動能力具有重大的意義。太極拳治病和健身之所以有顯著作用,就是意識與動作相結合的練法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可見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性刺激和積極的訓練,有助於使被疾病興奮所抑制或衰退的功能重新得到興奮,從而調節各個系統的功能達到治病、健身的目的。

四、從技擊意義來說,意識存在與否,關係到雙方勝敗的生死問題

在練拳時,要有意識地假設與對方準備交手時先至對方,每每在盤架後,全身血藏循環加強,局部皮膚時常有小蟲緩緩爬行之感,手指肚有細汗微微滲出。這些現象就是“以意領先,以意運臂,以氣貫指”。以意領先的主要作用是使競技中肢體(接觸點)感覺更加靈敏,從而使“後人發,先人至”獲得成功。另外,在推手中如果準備發放者的意識深而遠,就能準而狠地將對方發放出丈外。然而,具備了一定的身體條件而沒有進攻將對方打敗的意識,那也是無濟於事的,所以太極拳的意識所在是非常重要的。

五、如何用意識指導實踐

先不妨從外因到內因由表及裡地建立起意識部位的意識感覺,做一些進行放鬆的意識練習。例如:甲方對乙方進行語言刺激的意識練習,乙方隨意站立,聽到甲方的語言,進行自我暗示。甲方用誘導性語言刺激是:兩腳開立——兩目微閉——兩肩放鬆——兩肘放鬆——手腕五指自然放鬆——涵胸收腹——臀部內斂——腰胯放鬆——兩膝自然伸直。這樣往返1—2次使乙方進入安靜狀態,並使其有前後搖晃之感,這就達到了周身放鬆、不偏不倚的目的。在誘導性語言刺激中聲音要柔緩,速度要稍慢一些。這樣通過外界誘導性語言刺激訓練,對自己內意識形成的過程還必須在練拳中逐漸強化,使其形成“自動化”,在懂得了太極拳基本理論的基礎上,用意識引導動作。譬如:太極拳預備勢是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垂於體側,頭正、眼平視,這僅僅是外形的要求。而意識的要求則是從上到下用意識來蓄養精神,下頷微收,虛領頂勁,沉肩墜肘,指松如戳地,兩臂微微內合,胸肌鬆弛,不要挺胸努氣,能涵胸自能拔背,做到脊背舒展自然腰胯放鬆,裹襠溜臀,尾閭中正,兩膝自然伸直。通過自上而下的意識引導,使其周身放鬆,輕靈、敏感能力增強。在盤架子過程中,時時處處也能用意識來暗示自己。從身體內來講,全身放鬆,氣沉丹田,時刻都在蓄勁,含有技擊的意念;從外形來看,動作輕鬆,變化圓轉自如,精神內斂,穩如泰山。盤架子中努力做到有人若無人,無人人打影。相反,如果沒有意識的引導,盤架子中就會出現盲練,失掉了拳架中一招一勢真正的技擊意義,精神萎靡,似如木雞,動作形式化或動作與意識無關,出現輕飄浮散或是動作僵硬,若牽一髮而全身皆動的現象。故此,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力,全身鬆開,以意運臂、以氣貫指,這樣久久練之才能達到“意之所至,氣即至焉”。也正像拳諺所說“意到則氣到,氣到勁自到”。因而,練習太極拳從始至終必須思想集中,用意達身不滯心,以心至身,這樣不斷地強化自己內意識,久而久之,練習自如,意到身到勁自到,粘之則發。

六、太極拳的動作在意識引導下進行,也就是在大腦的支配下活動

怎樣才能進一步的加強意識,使其真正符合“意動身隨,勢勢存心揆用意”的練拳原則,我們不妨從動靜的兩方面來練習。

(一)樁功——站樁。站樁就是沒有一招一勢的活動形式,是一套固定不動的拳架子。練習時就是從拳路中隨意拿出一個動作,擺好姿勢,固定不動,用意念指導動作。如“左抱七星”,左臂前伸,右臂輕輕扶按在左臂上,豎頂,胸涵而不縮,擴大胸圍,兩肩微向內扣呈圓背,溜裹臀部,使力量全部下達到支撐腿上。這時試想是否做到上肢鬆勁,上體涵胸拔背,上下貫串一氣,尾閭中正神貫頂。此時應把意識集中到左臂上,胸中感到豁然寬廣,視野擴大,好像胸有成竹,隨時都有不粘則罷,一粘即發的思想意識。這樣的練習一則提高意識的能力,二則增強了下肢力量,使其在盤架子中周身松沉。

(二)專門性練習。太極拳的每個動作都有它的技擊意義,在推手或盤架子中,如果用意淺或丟掉深而遠的意識指導,就會出現欲發(放)而發(放)不成,或者只是膚皮蹭癢,打不中敵方,所以要用意養蓄精神意識來引導動作。在初學太極拳時,因為不懂技擊的意義和方法,故此要結合套路中的動作培養自己的意識,也就是在未動之前先想動作,隨之,運動之後邊做邊想下一個動作。譬如做倒攆猴時,在未推掌之前,先想推掌動作,隨之、再做推掌動作,又在推掌開始時想下一個倒攆猴的動作,由虛到實,由左到右,這樣連綿不斷地想與做相結合,就把意識與動作結合起來,使意、氣、勁三者合而為一。

七、隨著動作的熟練,用意也就能逐漸細緻起來,隨著動作的變化而不斷使意識深刻化

用意識指導手臂和各個部位的著力點(接觸部位),逐步做到以意運臂。在這個基礎上練拳時,要結合技擊方法用意,要像拳諺所說:“有人若無人,無人似有人。”進行假設性而含有技擊意義的練習,根據技擊技術的原理,用意識引導手臂的各個著力點的轉換,全神貫注,以意領先,這在太極拳推手中是十分重要的。

太極拳經說:“在意不在氣,在氣則滯。”這就是說,氣的隋性未免還是大,不如意的靈活。意的靈活性究竟有多高呢?可以說幾乎可能無窮之大,因為它的隋性幾乎可能等於零。所以說太極拳最著重的就是虛實的變化,每一動都要有虛實,一處有一處的虛實,處處總有一虛實。虛實的變化都是通過意識的轉換,即有意所注者為實,否則為虛,此時之虛並非無氣,只是無意而已。

太極拳練習要“用意不用力”,重要的話說3遍!看看明師如何說的?

再談太極拳的“意”的修煉

一、“用意不用力”是太極拳的本質特徵。

太極拳是內功拳的一種,也可以說她是“意拳”。而內功拳首在練意。“用意不用力”是太極拳的最顯著的特點,這是眾人皆知的常識。然而卻又是最難講清,最難運用的基本原理。從古到今,所有的太極拳理論無不強調“以意領先”,無不強調“用意”的重要。

目前,就大多數太極拳愛好者而言,對於太極拳“用意”問題,還未加深入研習,還未在太極拳體用上能進入用意引動的較高的層次。從某種意義上嚴格地講,這些同志還尚未真正進入太極之門。正如當代吳式太極宗師,太極拳技擊實戰家王培生老師所說:“現在許多人練太極拳懂得了不用拙力,但不足之處是失去了意念,沒有意念也就不成其為太極拳了。”打個不太貼切的比喻來說,沒有意念的拳架,就像沒有靈魂的空殼子,離太極功夫相差甚遠。因為沒有意念的引導, 就會出現盲目的演練,而失掉了拳架一招一式的真正的技擊意義。

如何理解“用意”,怎樣加強意識,怎樣運用意識,怎樣訓練才能實現“用意不用力”的高超的效果,都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本文將從幾個側面談談自己的認識與拳友們交流。

二、要全面理解太極拳的“用意不用力”。

對於“用意不用力”一語,一般人不易理解,如果簡單地從字面上狹義地去想,往往會鑽死牛角,怎麼都想不通。你想呀,除非躺下,沒有不用力的動作。打拳、技擊,又怎麼能不用力呢?

古人云:“法中有訣從何取,解開其理妙如神。”我們從小到大,從局部到整體,分步驟、分層次地把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的深奧道理解剖開來,一一細論,就能比較清晰地理解這個問題。

“用意不用力”,是太極拳體、用(推手、散手),實戰技擊的總的原則,在太極拳的任何姿勢或動作中都必須遵循這個基本原則,所以她是太極拳最本質的特徵,只有理解並掌握了“用意不用力”這個要訣,才算是真正進入了太極拳的大門。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看看太極拳是如何貫穿“用意不用力”的。

(一)太極拳正確的身法是用意識貫注而養成的。

打太極拳和太極推手時都強調不用氣力的,而是以“松力、沉氣、用意”為主。正確的身法是規範動作的基礎和保證。大家知道,太極身法主要有:松肩、沉肘、涵胸、拔背、裹襠、溜臀、松腰、抽胯、頂頭懸等九大法則。身法要求必須“立身中正安舒,才能支撐八面,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這是說打太極拳要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連成一條,使脊柱要節節松沉又虛虛對準,腰部松沉直立,不可動搖,使身法在任何變換時都保持中正,不偏不倚。這樣才有利於內勁發揮,即“氣貼背”、“力由脊發”、“主宰於腰”。正確身法的形成,是在懂得太極拳的基礎上,用意識引導動作,用心、用意、用神貫注動作的始終。即使是最簡單的動作,也是用意引導它的全過程,使身體各部都符合太極拳身法之要求。

比如,太極拳預備式,是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垂於體側,頭正,眼平視。這僅僅是外形的要求,而意識的要求則是從上到下用意識來蓄養精神,下頜微收,虛領頂勁,沉肩,墜肘,鬆手指如指尖戳地,兩臂微微內合,胸肌鬆弛,不可挺胸弩氣,能涵胸自然能拔背,做到脊背舒展自然,腰胯放鬆,裹襠溜臀,尾閭中正,兩膝自然伸直。通過這樣自上而下地意識引導,使周身放鬆,立如平準支撐八面,而做到輕靈圓活,從而保證身法的正確不乖。在盤架子過程中時時處處用意識暗示自己,每個動作都合乎正確的身法。每個動作都是意識引導,意從心中生,我意向何處,眼神直射何處,周身也直對何處,一轉眼則周身全轉,視靜猶動,視動猶靜,各條身法必須一一求對,結合起來,只有一個身法,一處不合,全身都會出毛病。所以心中要永遠牢記身法,永不許錯,推手、散打雖千變萬化,總要保持正確的身法,才能發揮拳技。以意識調控身法,是太極拳用意的基礎,又是太極拳永久的話題。即使拳技臻於化境,仍然不能離開此題。只是更熟練,更自然,不期然而然。

(二)虛實轉換全為意動。

太極拳最重視虛實的轉換,手與足上下配合虛實的變化,手足的進退也必須注意虛實轉換,身體重心的變換也是身體各部位虛實的轉換。拳譜上講:“進退須有轉換,往返須有摺疊”,要“欲上先下,欲左先右”。從而達到虛實轉換“內動不令人知”的目的,因敵變化示神奇。如果軀幹四肢用力行動,那是絕對不能掩人耳目的,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以轉換之法全以意行,正如前輩大師武禹襄所言:“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邊。”這種以意動變虛實是太極拳用意的一個重要體現。

當然虛實轉換“內動不令人知”的功夫,絕非一日可得的。據當代太極宗師王培生講,虛實變化意的運行功夫分為四個層次:初步練習虛實轉換完全是重心的轉移問題;中級階段的虛實開始與中氣結合起來,以意行氣也就是變成在意的指揮下中氣的轉移問題;到高級階段,在重心和氣的方面幾乎都可以保持平衡了,只是在心意和勁頭方面分虛實;最高層次是意變如神,不期然而然,《譜》雲:“不分虛實而自有虛實。”功夫到此,方為最高。所以,太極拳家特別強調虛實變化,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無論體用虛實之變化,皆是通過意識的轉換而實現的。王培生語:“有意所注之處即為實,無意之處即為虛。高功夫者虛實變化純以意行,全無外形可觀。這就是‘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奧秘。”

(三)太極拳各種勁法皆由意念活動而產生。

王培生老師傳授的太極功法,以天干地支來描述太極拳的陰陽變化。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對應人體穴位,以應太極十三勢中的五步(進、退、顧、盼、定),用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應人體穴位,通過六合六沖之法以應十三勢中的八法(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太極功的鍛鍊都是由意念引導,通過人體竅位的衝合來完成的,太極拳各種勁法完全是通過意念的變動和想象而產生的結果。如:“擠勁”是通過地支中寅與卯相合而產生。重心在右腿時,右弓步左手打擠,就應該意想夾脊穴(卯)與右湧泉穴(寅)相合,擠勁就產生了。熟練地掌握了天干地支要義,便得到了太極十三勢之真諦。天干地支要義不是三言兩語能講清楚的,限於篇幅不能詳論,作者今後將用專稿介紹。本文僅作為太極拳用意的一個方面提出。

太極拳的所有動作都是用意念引導穴位的衝合來完成的。由此可知太極拳“全憑心意用功夫”一語絕非妄談。太極拳盤架子時,每一開合要用意念把六合六沖在體內的不斷變換完整無遺地進行一遍,這正是打太極拳要慢的重要原因。練時慢,用時會因意動而生法反應驟然,攻防永在人先。

(四)太極拳技擊中的以意化勁。

以意化勁是太極拳技擊之精髓,掌握了此法,才算得到了太極技擊的化勁功夫。吾師王培生先生之所以能成為太極技擊實戰家,就在於他那神奇的意化勁運用純熟。與人交手,對方的拳頭、手掌無論怎麼樣揮舞,都打不到他身上。以意化勁,就是用意念的轉移化掉對方的勁力。在雙方對抗中,對方攻擊到我身何處,何處要動,動的要快速靈活,無論對方怎麼動,絕不能抵抗,我總是順著對方來力的方向走,不使對方得到反作用力。主要是用意走勁。比如,對方打我肩,我意用肘;對方打到肘,我意又回到肩;再打到肩時,我意轉到腰或膝,或足腳都可以,這樣循環無端的變化,即叫做以意化勁法。

一般沒有經過太極拳、武術特別訓練的人,對於外力打擊,必然按條件反射作出反應。如遇對方從高處打來,必用手臂架抵,如遇對方用力推來,立即還手抵抗對頂。這種見招打招、見勢打勢的攻防手法屬於先天自然之能。

太極拳不採取這種手法,太極拳則是用意識的訓練克服先天的“條件反射”作用,不頂不架,用特有的引進落空手法與對方競技格鬥,化引拿發。太極拳的以意化力最為神奇。《拳譜》雲:“人剛我柔謂之走”,即無論對方進攻的力大力小,都把它看作“剛”,絕不要抵抗,而要柔化沾連,以意化之。

(五)太極拳術如戰術,運用之妙全在一心。

技擊競技格鬥如同打仗一樣,以智取為主,太極拳講究攻其不備,襲其不意,避實擊虛,以實力為後盾,以計謀為先導。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文章不必細談。

三、關於“用意不用力”的訓練。

太極用意如何訓練?太極宗師王培生先生明確指出,要真正學會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的功夫,只練套路還不行,走架之後,還要練定步推手,活步推手,散打,最後還要老師喂勁等等,掌握了用意不用力的方法,再學會聽勁、懂勁,然後才能逐漸達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終至“從心所欲”的高深境界。

太極拳所要求的“用意不用力”,就是用意識蓄養精神來引導動作,說起容易做到難,必須經過長期的嚴格的訓練,才能達到“意動身隨”,“意到身到勁自到”,沾之則發的效果。太極拳“用意”之訓練,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大體上分四個階段:

1、“以意領先,先在心後在身”的初步訓練。

《十三勢行功心解》說太極拳動作是“先在心後在身”,這是太極拳用意的最基本的要求,這也包括由淺入深的幾個層次。

初學者剛剛學習套路,還不懂得技擊意義和方法。只能是先結合套路中的動作培養自己的意識。太極拳的意識就是把動作的方法要領,潛藏在腦子裡,然後通過大腦的感覺思維恰如其分地反映到肢體上。在盤拳走架時,對每個動作,在未動之前要先想動作的方法要領,動作所經過的路線,到達的位置,想好了再行動,隨之運動之後,邊做邊想下一個動作,連綿不斷地想與做相結合,也就是把動作與意識結合起來,使意氣勁三者合而為一。

2、第二步“以意運臂”的訓練。

太極拳套路打熟之後,隨著動作的熟練,用意應逐步細緻,隨著動作的變化而不斷使意識深刻化,用意識指導手臂和各部位著力點(接觸部位),逐步做到“以意運臂”。也就是根據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的原則,把我們的想象運用到動作中去。運動時應當是用意越多用力越少,即使是極輕微的一動一靜也不能例外,這樣連續不斷利用想象力,使動作越練越細緻。以意運臂,關鍵在於一個“輕”字,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動作輕靈才能達到用意不用力。體內因全身各關竅鬆開,經絡暢通,而真氣運行無阻。久久練之就能達到“意之所至,氣即至焉,以意運臂,以氣貫指”。

3、假設性含技擊意義的練習。

經過老師的拆著說手之後,練習者初步懂得太極拳套路中每一招式每一動作的技擊意義,這時便進入了結合技擊方法用意的階段。在盤架時要“無人似有人”,根據技擊原理,用意識引導動作,假設在與人交手,想象手臂各著力點的轉換,全神貫注,以意領先。這一訓練階段,在太極拳運動中十分重要。

在盤架子的整個過程中,時時處處用意識暗示自己,全身放鬆,氣沉丹田,時刻都能在蓄勁,含有技擊的意念,努力做到無人似有人,意動人打影。從外形上看必然是動作輕鬆,變化圓轉自如,精神內斂,穩如泰山。

盤拳時,身體各部位無論何處,觸之即被彈出。常聽人說,在打拳時,突然有人跑來撞到自己身上,自己被撞毫無動搖,而對方反倒跌個跟斗。這就是拳譜所說的“粘之則發”、“犯者立僕”。所以用意訓練,要求練拳時不斷地強化自己的意識,使用意之效應得逐步鞏固與提高,行功用意運氣自如,練至“意到身到勁自到,粘之則發”。所以練習太極拳從始至終必須思想集中,用意正身,心中有假設之敵情。

4、推手實戰中的用意訓練。

太極推手用之四要:“化”“打”“拿”“發”。在推手中如能正確地發揮“引進落空”、“乘勢借力”、“四兩撥千斤”的技巧,就可以將對方乾脆利落地發出去。這都需要用意訓練。發勁之前要有拿,在拿之前要有引。意思是說,先用引誘之法,使對方的重心出於體外,處於不穩之態,或發呆之際,正好順其傾斜之趨勢施用拿,把對方的活關節管死,叫他跑不掉。關鍵在於掌握“接觸點和意念”,要同時達到你所想的地方(肩、肘、腰等處),一定要準確。意念不可移動才能管得嚴。發放之時,意在領先,目光隨之轉換,身、手、步隨。如欲將人發遠,則眼遠視,發高則高視,控制對方勁路以何手為主,則目光需視何處,目光決不可與動向有偏差。要立身中正,切不可前俯後仰,或左右歪斜,手腳前去時,腰部朝後微微一挺,同時要松胯提膝(這時只是用意一想),推手要訓練意形相連不斷,將欲發放,步須暗進,勝在進步,敗在退步,手法、步法、身法必須要配合協調一致。發勁時,身、手、步和眼神必須一齊俱到。在推手中運化中要運用摺疊之術、轉換之法。“粘連黏隨、不丟不頂、隨曲就伸、捨己從人”,而逐步克服“頂”、“匾”、“丟”、“抗”之病。打輪極熟練,有了“懂勁”功夫之後,方進入“問答”與造勢之階段,進而散手技擊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全憑心意用功夫。這時才真正體會到什麼是太極拳的“用意不用力”。

四、“用意”訓練中應注意的兩個問題:

對於太極拳的“用意”,往往會出現兩個誤區,一是過分強調意的運用而忽視了動作的正確性,而忽視了形體的訓練;二是不適當地強調呼吸的配合而造成動作的遲滯。

(一)正確的姿勢是用意的基礎,“用意”決不可忽視形體訓練。

有些人聽了拳諺中有“內家拳意氣為上,不重外面”,“太極拳重意不重形”的說法,在練拳時就不重視形體訓練了,對拳的姿勢也不講究了,這是完全錯誤的,必然誤入歧途走彎路。

太極拳重意不重形,指的是練拳至上乘功夫,在技擊中以用意為主,而不再強調動作之外形,真正的高功夫者與人交手,“彼之力方礙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裡”,沾之即發。你還沒看清他的動作,對方早被打出去了。

初學者練拳必先由外形入手,切不可忽視拳架姿勢的準確性,盤架子動作要工整到位,姿勢正確。要明規矩而循規矩。要知道正確的姿勢是用意的可靠保障。藝臻上乘之後,即可脫規矩而合規矩,這是學拳所應固有的正確程序,舍此無他徑可走。太極高手,動則為法,怎麼做都對,怎麼做都有,“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邊”。這才是太極拳“重意不重形”的全面準確的含義,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真正的太極功夫。

(二)尚氣則滯,用力則僵。

一般地說來,初學者在“用意”的訓練中,最容易犯的錯誤是把意識貫注到呼吸和勁力上。按照正確的教學程序,初學太極拳的人,不能馬上就結合到氣,只能是先搞身體運動,把姿勢擺正確,把動作練熟,達到“中正安舒,輕靈圓活”。《拳譜》要求的是“在意不在氣,在氣則滯”。然而,實際上很多人都急於把動作與呼吸結合,而誤入歧途走了彎路。因為,如果把意識貫注到呼吸上,想呼則呼,想吸就吸,這樣就會出現動作的遲重凝滯,從而不能獲得“吸則拿得起人,呼則放得人出”的技擊效果。如果把意識放到勁力上,有意識地去用力,就造成肢體的僵硬,使得周身氣阻,經絡不通。從中醫理論看,這種情況就會出現病變,絕對得不到健身之效果。在技擊上,身體出現僵硬之時,就是捱打之時,所以古代先賢諄諄告誡:“切記不可用力,不可尚氣”。太極拳一切動作都要“先在心,後在身”,以意領先。在加強意識訓練時,必須牢記兩個“不可”的古訓,才能使太極拳技術水平向更高層次發展。

更多王培生老師文章:

  • “得秘籍不可私藏”王培生傳授的太極拳技擊之法公之於眾,以饗同好。

  • 第1074期 | 在練拳或學拳時,想知道所做的姿勢是否正確?大師王培生談太極練習方法!

  • 太極本無法,動即是法!王培生對太極八法之解義

  • 王培生大師練功要訣、太極內功圖解

  • 王培生對“用意不用力”的七點看法

  • 講述太極名家王培生的故事!王培生吳式太極拳37式心意技擊教學視頻分享!

  • 王培生的“合力為零”,三個拳法要領就是核心!

  • 第860期 | 王培生:練太極拳時身體各部位極重要的基本姿勢之13個規則!

  • 名師 | 吳式太極拳大師王培生談太極的練習方法

  • 絕妙太極之神意不同處——紀念太極拳一代宗師王培生!

  • 【第402期】吳式太極拳名家王培生“蹲牆功”秘法及在太極拳中重要作用

太極拳練習要“用意不用力”,重要的話說3遍!看看明師如何說的?

4月-6月太極養生堂課程及活動安排

掃描以下二維碼添加白老師微信諮詢

太極拳練習要“用意不用力”,重要的話說3遍!看看明師如何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