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大軍在握!鰲拜為何不造反?他不敢!

不少清朝古裝電視劇裡面都有鰲拜的身影,

大家應該對他並不陌生。

劇中他身材魁梧,

說話向洪鐘一般響亮,

有著滿洲第一勇士的稱號。

在康熙帝年幼的時候,

權臣鰲拜已經手握40萬大軍,

且桀驁不馴,

最後康熙訓練了一批小太監,

在韋小寶的帶領下與紫禁城抓住了鰲拜。


40萬大軍在握!鰲拜為何不造反?他不敢!

幼年康熙


不過令人疑惑的是,

他有如此的權勢,

為什麼沒有在皇帝年幼尚未掌權之際造反自立呢?

首先,就是孝莊太后不會同意。

孝莊太后在清朝初期的貢獻非常大,

如果沒有她全力擁護新帝,

清朝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模樣了。

孝莊雖是一介女流,

但是在籠絡重臣,

使他們相互牽制的造詣極高,

完全是一個合格的政客。

鰲拜之所以能夠手握重兵,

也有孝莊太后的功勞。


40萬大軍在握!鰲拜為何不造反?他不敢!

孝莊太后


清朝初期的幾位皇帝在位時間短暫,

使得政權不夠穩定,

孝莊極其重視對滿族大臣的培養,

並壓制漢族大臣。

鰲拜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慢慢成長起來了,

正是因為經常一起共事的緣故,

鰲拜深知孝莊的為人和手段。

他不可能輕易的造反,

畢竟他還沒有足夠的把握,

能夠戰勝這位女政客。


40萬大軍在握!鰲拜為何不造反?他不敢!

鰲拜


其次,順治帝早就做好了準備。

很多人對順治帝有誤解,

認為他沒有做皇帝的擔當,

這種想法當然是錯誤的。

順治在位期間,

正好是多爾袞權力越發膨脹的時候,

這位年輕的帝王深知,

自己無法掌握實權的痛苦。

於是,在他羽翼豐滿,

掌握實權之後,

先後提拔了幾位很有才能的大臣相互牽制,

以便他更好的掌握政權。


直到順治帝臨終之前任命的四個輔政大臣是

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和鰲拜,索尼是四大臣之首,

索尼在世的時候鰲拜一直不敢專權,

可以說是老老實實的。

事實上出現問題的時候,

恰巧是索尼已經死去了。

因為索尼死後,

鰲拜才囂張起來,

當時遏必隆投靠了鰲拜,

共同對付蘇克薩哈。


40萬大軍在握!鰲拜為何不造反?他不敢!

正白旗


因為蘇克薩哈是正白旗,

而鰲拜和遏必隆屬於兩黃旗,

雙方當年在多爾袞時代就結下了不小的樑子。

後來,蘇克薩哈被鰲拜害死。

可這並不能證明鰲拜就有了造反的可能,

因為遏必隆投靠鰲拜是為了對付當年的仇敵蘇克薩哈,

畢竟鰲拜和遏必隆屬於兩黃旗,

在對付白旗的蘇克薩哈的利益上是一致的。

一旦鰲拜起來造反,

遏必隆不但不會幫他,

反而也會起來反對他。

因為遏必隆也是輔政大臣之一,

並且位置還在鰲拜之上。

鰲拜如果聰明的話,

就不應該害死蘇克薩哈,

而應該在朝堂上和蘇克薩哈一直鬥下去,

並且形成平衡,

那樣的話皇帝也不會抓他。


40萬大軍在握!鰲拜為何不造反?他不敢!

正黃旗


正是因為鰲拜過於囂張,

害死了蘇克薩哈,

導致朝堂失去了平衡,

令皇帝感到不安。

這個時候等於是鰲拜置自己於不利之地,

因為失去了制衡的鰲拜,

再怎麼表現得忠心也會讓皇帝感到無法放心,

更何況鰲拜還不知進退,極其專權,

所以最後康熙皇帝就抓了他。

再者說,歷史上有很多手握重兵的將領,

但是膽敢造反並且成功的寥寥無幾。


主要是因為,這些將領之所以能夠管理軍隊,

是皇帝授權,

一旦皇帝宣佈他是反賊,

那麼朝廷的軍隊也不會同意,

甚至可能群起而攻之。

畢竟古人講究綱常倫理:

天地君親師,

皇帝的位置甚至在自己的親人之上。

還有就是,

當時的滿清政府採用的八旗制度。

軍隊的實權實際上控制在八旗旗主手裡,

鰲拜不過是輔政大臣,

可以臨時抽調軍隊而已,

所以他並不具備調動軍隊造反的實力,

因為八旗旗主那一關都過不了。


40萬大軍在握!鰲拜為何不造反?他不敢!

康熙


總之,當時的鰲拜並沒有造反之心,

不過是作為輔政大臣過於專權了一些,

因此令皇帝感到不滿。

而且以當時的局勢,

就算鰲拜造反也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