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年輕人的歲月靜好是父母在負重前行?

記錄魔都的幸福生活


這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底線不明確的問題。要讓孩子儘早明白父母的底線。

我的孩子還在上大學。按照中國的國情,我不會要求她18歲就要自己養活自己,相反,我會讓她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本領,掙得未來的資本。

工作後,就不一樣了。那她就完全獨立了,做父母的就應該讓孩子自己規劃自己的生活,量入為出。她的是她的,我們的是我們的,界限感很重要。

同時,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的三觀要正。我們的小家都是靠我們自己一點一滴建設起來的,從不指望雙方父母幫什麼。我們跟父母說得最多的是,你們不要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我們不需要你們存錢,身體健康就是對我們最大的幫助。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裡。要相信潛移默化的作用。

當然,如果孩子將來需要我們經濟上的幫助,我們也會適當考慮。但幫助和靠,是兩個概念。

如果說,孩子的歲月靜好是建立在父母的苦扒苦做上,而不是自己的本事上,堅決不慣這毛病。


姍姍未遲


這是一個令人感到心酸的話題。

現在的年輕人,“歲月靜好”的現象比較普遍,手機要用最新款,鞋子要穿名牌,化妝品要用進口的,時不時聚個會吃個飯唱個歌,花費幾百甚至上千,那簡直多了去了。還常常動不動要尋求“詩和遠方”,岀門旅遊,花費自然不菲。

高消費要有金錢的支持,自己的收入不夠怎麼辦?那就啃老唄。而中國的父母對子女的疼愛那可是岀了名的,大多數父母寧願自己節衣縮食,勤扒苦做,也要千方百計滿足兒女的需求,不願讓兒女在外面丟了面子,受了委屈。

加之現在的高房價、高物價、高消費,年輕人要完全憑自己的能力買房、成家、養娃,的確有點難,父母予以援手,實在不行就貸款,之後父母還要幫忙給還貸,幫忙給帶娃。遇到感恩的子女,尚且能體諒父母的不易,遇到不感恩的,還會埋怨父母“奉獻”的少。如果父母是一個職業,那這個職業恐怕是所有職業裡收支最不平衡、強度最大的一個了吧!

當然,現在的年輕人中也不乏勤奮上進、事業有成、收入不菲、孝敬父母者,但不少年輕人,吃苦精神退化、勤儉觀念淡化、耐挫能力不足已是不爭的事實。但願這部分年輕人,能夠看到父母的辛苦與付岀,不要甘之若飴,認為理所當然。這一世父母與子女的情緣,確實要珍惜。


長天物語


可以說現在百分之五六十的年輕人,過著生活靜好養尊處優的生活,六七十歲的老人,仍然還在打工,當今社會,這種現象普遍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