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年轻人的岁月静好是父母在负重前行?

记录魔都的幸福生活


这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底线不明确的问题。要让孩子尽早明白父母的底线。

我的孩子还在上大学。按照中国的国情,我不会要求她18岁就要自己养活自己,相反,我会让她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本领,挣得未来的资本。

工作后,就不一样了。那她就完全独立了,做父母的就应该让孩子自己规划自己的生活,量入为出。她的是她的,我们的是我们的,界限感很重要。

同时,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三观要正。我们的小家都是靠我们自己一点一滴建设起来的,从不指望双方父母帮什么。我们跟父母说得最多的是,你们不要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我们不需要你们存钱,身体健康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里。要相信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然,如果孩子将来需要我们经济上的帮助,我们也会适当考虑。但帮助和靠,是两个概念。

如果说,孩子的岁月静好是建立在父母的苦扒苦做上,而不是自己的本事上,坚决不惯这毛病。


姗姗未迟


这是一个令人感到心酸的话题。

现在的年轻人,“岁月静好”的现象比较普遍,手机要用最新款,鞋子要穿名牌,化妆品要用进口的,时不时聚个会吃个饭唱个歌,花费几百甚至上千,那简直多了去了。还常常动不动要寻求“诗和远方”,岀门旅游,花费自然不菲。

高消费要有金钱的支持,自己的收入不够怎么办?那就啃老呗。而中国的父母对子女的疼爱那可是岀了名的,大多数父母宁愿自己节衣缩食,勤扒苦做,也要千方百计满足儿女的需求,不愿让儿女在外面丢了面子,受了委屈。

加之现在的高房价、高物价、高消费,年轻人要完全凭自己的能力买房、成家、养娃,的确有点难,父母予以援手,实在不行就贷款,之后父母还要帮忙给还贷,帮忙给带娃。遇到感恩的子女,尚且能体谅父母的不易,遇到不感恩的,还会埋怨父母“奉献”的少。如果父母是一个职业,那这个职业恐怕是所有职业里收支最不平衡、强度最大的一个了吧!

当然,现在的年轻人中也不乏勤奋上进、事业有成、收入不菲、孝敬父母者,但不少年轻人,吃苦精神退化、勤俭观念淡化、耐挫能力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愿这部分年轻人,能够看到父母的辛苦与付岀,不要甘之若饴,认为理所当然。这一世父母与子女的情缘,确实要珍惜。


长天物语


可以说现在百分之五六十的年轻人,过着生活静好养尊处优的生活,六七十岁的老人,仍然还在打工,当今社会,这种现象普遍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