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為兵——中國古代那些戰爭事

縱觀中國古代戰爭史,水曾無數次與軍事鬥爭結緣,以水代兵,以水為戰,從而決定戰爭勝敗的戰例很多。

一、上古時期有炎帝、黃帝與蚩尤的涿鹿之戰、共工與顓頊的戰爭都採用過以水圍攻的方式。

涿鹿之戰:《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在涿鹿之戰的最後階段,“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覆上,所居不雨”。這一個故事反映黃帝與蚩尤的戰鬥無疑是一場水戰,黃帝呼喚有翼的應龍畜水,以便淹沒蚩尤軍隊,蚩尤也請風伯、雨師相助,掀起一場大的風雨,使應龍的水攻無法發揮左右。黃帝又請天帝的女兒旱魃參戰,最終取得了最後勝利。


以水為兵——中國古代那些戰爭事

涿鹿之戰


共工與顓頊的戰爭:居住在今河南輝縣的共工氏以擅長治水而著稱,處於黃河上游的丘陵地帶。顓頊一族居住在帝邱今河南省濮陽一帶,在黃河的下游。當雙方發生衝突後,共工利用上游的優勢,壅塞河流,用水來攻擊下游的顓頊,史書有共工“壅防百川,跺高堙庳”(《國語 周語》),“蕩滔洪水,以薄(迫)空桑”的記載。

二、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之間戰爭頻繁。各國之間“壅防百川,各自為利”,以鄰為壑,交站雙方以水作為戰爭的武器,因此水攻的情況十分普遍,尤其是戰國時期以水代兵更是司空見慣。

公元前512年,吳國築壩壅山水,以灌徐城,滅掉了徐國。公元前453年,晉國上卿智伯聯合韓、魏圍攻趙與晉陽,攻城3年未克,智伯下令掘晉水灌城,“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懸釜而炊,易子而食”。公元前358年,楚國罰魏,決黃河大堤淹長垣。公元前332年,齊魏聯軍攻打趙國,趙國決開黃河南堤淹灌齊魏聯軍。公元前281年,趙國在衛地決黃河大堤攻打魏國。

鄢郢之戰: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秦昭王派大良造(爵位名)白起率軍大舉攻楚。白起率軍數萬沿漢江東下,攻取沿岸重鎮,掠取漢水流域豐饒的糧草補給軍需,出敵不意突入楚境。秦國軍隊在白起帶領下長驅直入,迅速攻打併佔領了楚國在漢水流域的要地鄧,一直到達楚國的別都鄢。鄢城作為拱衛郢都的軍事重鎮,楚人集結重兵在鄢城,阻止秦軍南下進攻郢。秦軍在鄢城遭到進入楚境以來最頑強的抵抗,屢攻不克。因秦國軍隊孤軍深入,不宜消耗過久,於是利用夷水從楚西山長谷出而流向東南的有利條件,在鄢城西邊百里處築堤蓄水,並修長渠直達鄢城,然後開渠灌城,水入城為深淵,鄢城的東北角經河水浸泡潰破,城中百姓被淹死數十萬。秦軍佔領了鄢城。隨後秦軍攻克西陵,切斷了郢與西面巫郡的聯繫。第二年白起貢獻楚國都郢,楚國遷都陳自保。

秦滅魏之戰:公元前225年,秦滅魏之戰中,大將王賁決黃河大堤,引黃河、鴻溝之水淹灌大梁城,魏國滅亡。


以水為兵——中國古代那些戰爭事

秦滅六國

三、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

下邳之戰:建安三年(198年),曹操東征呂布,決泗水、沂水灌下邳城,呂布投降,被曹操斬首白門樓。


以水為兵——中國古代那些戰爭事

下邳之戰


鄴城之戰: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大軍圍攻袁紹大本營鄴城,圍城挖溝20公里,引漳水圍城,城中人餓死大半,數月後城破。

樊城之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逢劉備之命率軍攻打曹仁駐守的樊城。曹操派于禁增援。正當8月雨季,連綿大雨不斷,漢江氾濫。平地水深數丈,于禁所率七軍被大水圍困。關羽趁機大舉進攻,斬龐德,擒于禁,敗曹仁,大獲全勝。這就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水淹七軍”的故事。


以水為兵——中國古代那些戰爭事

水淹七軍


劉曜石生金墉城之戰:東晉咸和三年(328年)八月,劉曜攻石生,決黃河千金堤灌金墉城。因金墉城的地勢和護城河水系而失敗。

慕容垂、苻丕鄴城之戰:太元九年(384年),慕容垂攻打苻丕,引漳水灌鄴城,翟斌決堤水潰,城不拔。水攻失敗。

梁、北魏 壽陽之戰:514年,梁為攻破北魏的壽陽城,徵調民20萬人,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在淮河干流上築成了浮山堰。堰城壅水之後,回水向上遊兩岸淹了幾百裡。北魏軍被迫向北撤退,壽陽城居民移到八公山。是年八月,淮河暴漲,浮山堰潰決,大水傾瀉而下,聲震百里之外,造成百姓十餘萬人,被大水沖走。

四、隋唐代以後

後梁後唐楊劉之戰:貞明四年(918年)二月,梁北面行營排陣使謝彥章領兵數萬攻打楊劉城,並挖開黃河大堤,利用河水阻止晉軍來援。六月,李存勖從魏州來到楊劉,親自泛舟測量河水深度,並率親軍過河,登上黃河南岸。梁軍沿岸阻擊,死傷慘重,謝彥章隻身逃走。晉軍攻佔臨近黃河的四個營寨,從而加強對楊劉城的戍守。

北宋後漢晉陽之戰:969年三月,宋將李繼勳與晉陽城下被北漢軍隊打敗。宋太祖觀兵南城,覺得可以用汾水淹晉陽城,於是下令在汾河上築壩蓄水,決晉祠水注入其中,北引汾水淹城。980年宋太祖帥兵再次階段汾河蓄水,引導晉祠水淹晉陽城,城破後下令焚城,在水與火的吞噬下,晉陽這座恢弘的歷史名城在宋王朝的鐵蹄下被夷為平地。

李自成水淹開封: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第三攻打開封城。吸取上兩次教訓,改為圍城。崇禎帝命令保定、山東、河北、湖北等省官兵前去剿匪。各路大軍皆潰敗於李自成軍。崇禎帝又令山東總兵劉澤清前往援助開封。 開封城中糧食已盡,明軍堅守城池。劉澤清援兵來了,諸軍在河北硃家寨集合。劉澤清計劃築甬道給城中運糧,遭到李自成部隊攻擊而失敗。李自成大軍三次攻打開封,損失慘重,誓必拔之。圍困半年,已經疲乏,糧食短缺,欲決黃河灌之。但因為城中子女貨寶,猶豫不決。聞秦師已東,恐諸鎮兵夾擊,欲變計。明軍計劃決河水淹李自成軍。李自成軍得知,後移師高處,同時驅掠民夫數萬反決馬家口以灌城。九月,夜半,二口並決。河水從北門入,東南門出, 城內一片汪洋。開封城原有百姓百萬,已經蕩然無存。

以水為兵——中國古代那些戰爭事

李自成中原大捷土

蔣介石花園口事件:1938年5月19日,侵華日軍攻陷徐州,並沿隴海線西犯,鄭州危急,武漢震動。為阻止日軍西進,6月9日,國民政府決定“以水代兵”,下令扒開位於河南省鄭州市區北郊17公里處的黃河南岸的渡口——花園口,造成人為的黃河決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黃泛區,致使89萬人葬身魚腹,1250萬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同時,間接導致慘絕人寰的1942河南大饑荒。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水作為生命的源泉,它孕育和滋養了生命。然而它一旦被作為戰爭的武器卻用猛獸一般無情吞噬著生命。其本無善惡之分,善惡根在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