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S專家視點】劉尚希 | 一季度經濟數據解讀

4月22日,新華網與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聯合推出的投資者教育公益節目《國民財富大講堂》第十二期播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等五位專家在節目中就

一季度經濟數據解讀和未來經濟發展機遇展開了一場高峰對話。

【CAFS專家視點】劉尚希 | 一季度經濟數據解讀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 劉尚希

劉尚希認為,應認真研究4月17號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這次會議對形勢的判斷非常精準,用兩個“前所未有”進行了描述和概括,一個是指衝擊前所未有,另一個是指挑戰前所未有。

第一,衝擊前所未有在經濟數據上已經有所體現。一季度經濟負增長6.8%,對於我們國家來說,近四十年罕見。這種衝擊不僅是一次,而是兩次。第一次是疫情在國內爆發帶來的衝擊,第二次是海外疫情蔓延帶來的衝擊,這兩次衝擊疊加,放大了不確定性和風險,所以導致經濟深度下滑。2019年分析經濟形勢時,曾提出警惕經濟螺旋式下行,這個分析判斷是基於供給側和需求側可能會形成負反饋,但未曾料到疫情的兩次衝擊使經濟出現了螺旋式下行。

第二次衝擊的影響還沒有完全顯現,預計會在第二季度經濟數據上有所體現。當前,沿海地區的進出口都受到第二次衝擊,影響比較大。企業受到影響,也會導致就業等一系列的活動受影響。因此,今年全年都不能樂觀。從全球看,疫情還在不斷擴大,假如說全球疫情中心變化,從歐洲移到了美國,那下一步可能就會移到印度。如果印度再出現更大的疫情,對我國帶來的影響也不能小覷。因此,還是要將當前全球疫情的變化作為衡量宏觀經濟運行及我國復工復產、經濟恢復發展狀況的一個重要條件去分析判斷。從這個角度看,衝擊前所未有,不僅指的是一季度,還很可能是二季度或者全年。

第二,挑戰前所未有實際是來自於國內疫情衝擊帶來的挑戰和國外疫情衝擊帶來的挑戰。內外挑戰疊加,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也就是政治局會議上所說的,要充分估計我們面臨的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這個挑戰恐怕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也對中國的未來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中國的戰略機遇期恐怕也有了新的內涵、新的條件,要做戰略判斷,短期的形勢要放在長期背景上看。如果說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進入了一個新的軌道,有可能是一個高風險的軌道,那麼短期的判斷恐怕就不能僅僅基於當前的數據,還要長遠地看,置於長期以及可能進入高風險發展軌道來綜合衡量,看到全年及以後的發展態勢。因此,這個挑戰可能不僅是運行層面的,也可能是戰略層面的。

同時,還面臨著一個挑戰,就是如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這個統籌是非常有難度的,如何優化升級當前的疫情防控模式,這是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如何實現疫情防控模式的升級?這有一些基本條件。

一是死亡率,假如說新冠肺炎的死亡率能降到普通感冒的水平,死亡率降低,大家不恐慌,那麼一切就可以恢復到常態。二是檢測,比如檢測的升級換代,真正做到早發現,從而有效隔離風險,這個條件非常重要。三是醫療資源不被擠兌。這三個條件具備了,疫情防控模式就可以升級,疫情防控就可以與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到兼容,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復學才有可能。這些條件是在分析經濟形勢的時候必須要考慮的。如果把這些問題撇在一邊來看經濟形勢,可能有片面性。


問題一:如果在正常情況下,中國經濟的活躍度是100分,當前中國經濟的活躍度大概恢復到多少了?能打多少分?

劉尚希:從恢復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角度進行判斷,與從潛在增長率角度判斷,結果是不一樣的。現在看,還沒有達到恢復經濟社會秩序的狀態,從這個角度,達到了80%,如果進一步講,達到經濟潛在增長率6%,現在也就是恢復到40%左右。


問題二:我們把視野稍微的往前拉一拉,看整個二季度,是不是可以說二季度經濟正在進行V型反彈,或者說二季度您預判這個V型反彈的力度能夠有多大?

劉尚希:我覺得現在講V型、U型都是根據GDP的增速來看的,因為把GDP的增長速度畫到紙上就形成了一個V或U型曲線。我覺得現在的問題不僅僅是經濟增速的問題,當前最應當關注的是什麼問題?首先是就業的問題,這是“六保”的首位。當然孤立的保就業是不行的,必須要保市場主體,還要保供應鏈、產業鏈,這些都是相關聯的。如果就業的問題能夠穩住,其他就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所以,我認為我們首先不要糾結是V型還是U型,不然我們的政策會隨著經濟增速調整,我們的政策目標可能有意無意的會回到傳統的路上去。我覺得現在最重要的政策目標就是保就業。


問題三:遇到這樣百年一遇的衝擊,會對我們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是否會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呢?

劉尚希:我覺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全面來看,不能只看收入指標,不能只看GDP指標。我們現在要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認為首先要從高質量發展的維度來考慮問題。當前抗擊疫情,我們就是要保證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在這些方面做到了,老百姓能安居樂業,也是提高發展質量。這些指標可能比經濟增速指標更加重要。像教育、公共衛生、健康、食品安全這些方面的質量提升,都應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非常重要的內容,這方面都是在不斷的改善的。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脫貧攻堅,就是按照現有的標準,讓所有的貧困人口脫貧。相對貧困總是存在的,但是我們按照現有的標準讓貧困人口脫貧了,這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如果做到了這一點,所有的貧困人口脫貧,所有的貧困縣摘帽了,那我覺得這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最重要的標誌,而不應僅僅著眼於看GDP翻了多少,人均收入增長多少。當然,人均收入增長現在已經邁過了一個大門檻,人均1萬美元,我覺得這也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再回到過去的追求經濟增長速度軌道上去來看待和評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不是實現了,而是要全面看。


問題四:在當前極為特殊的情況下,在哪些領域、哪些地區、哪些行業可能存在著新的發展機遇,尤其是對於我們的企業家朋友而言,對我們普通的居民,特別是年輕人而言,有什麼建議?

劉尚希:我認為潛力至少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是城市化。中國的城市化現在基本完成了60%,按照國際經驗,一般可以達到70-80%。當然,中國的國情比較特殊,不一定能達到國外的最高的水平。但人口的城市化還是有空間的。我們現在儘管強調城鄉一體化發展,但並非說把農村的人口固定在農村,城市化實際上還是在推進的。我覺得這應當是一個基本的趨勢。

  二是數字技術革命引發的生產生活方式的全方位的革命。

這種虛擬的要素,比如數據,它會激活實體的生產要素,使整個效率得到提升。這會導致整個工業體系的全新變化。現在強調發展工業互聯網,那實際上就是用工業互聯網來實現原有工業體系的再組織,這裡面有很大的經濟潛力或效率空間。

三是改革的空間很大。比如從實體要素來看,土地制度改革潛力很大。現在土地是兩種所有制——國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兩種所有制在市場上怎麼樣實現公平,還需要採取很多的改革措施,現在還沒有完全做到兩種所有制在市場上的平等對待。再比如資金,資金就涉及到金融體制了。我們的金融體制改革應當說有進展,但金融體制的市場化推進相對來說是滯後的。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勞動力,像社會身份制度改革,尤其是戶籍制度,現在正在大步推進。我們過去是城、鄉兩大身份,但現在還有體制內、外的身份,消除體制內、外的身份改革也是非常緊迫的。如果這方面改革推進到事業單位,我認為可以把現有的人才紅利釋放出來。因為在現有事業單位體制下,大量的人才被捆住手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技術創新、產學研結合方面進步不明顯的一個重要體制原因。此外,大家都關注民營企業,涉及到混改的問題。混改實際上就是所有制改革,真正讓產權成為市場經濟的基石。如果這個方面做到位了,那市場信心就會爆棚,內在動力就會激發。這樣一來,用經濟抵抗疫情衝擊就更有潛力了。這是我國的獨特優勢,應充分發揮出來。

總之,我們的潛力很大,但是潛力發揮的基本條件就是加大改革力度,尤其是一些基礎性改革。在這些方面,如果我們能跟當前疫情條件下的一些政策有機結合起來,我想更能改善預期、提振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