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寶”事件到底誰是誰非?誰最該“背這個鍋”?

  近日中行原油寶事件的突發,讓市場一片譁然!有批評中行嚴重失責,責任由中行承擔,也有說原油寶的投資者自己沒有管控好風險,這個損失的“鍋”不該由中行背!真是是眾說紛紜呀!

  對於此次事件筆者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今天有幸可以和讀者朋友們聊一聊。

  我們先來說說"中行原油寶"到底是什麼?

  中行原油寶作為中行的一項理財產品,是國內投資者通過中行而參與芝加哥原油期貨的一種途徑。而中行承擔著做市商的重要角色,客戶的每一筆交易都要通過中行買賣,中行也通過客戶的買賣賺取手續費。

  說白了中行就相當於國內的證券公司的角色,而芝加哥交易所就好比我們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一樣。

  對於客戶來講,是沒有門檻就可以參與中行原油寶交易的,由於原油寶採取的是100%的保證金交易,無槓桿,這可能是吸引投資者參與國際原油期貨的原因,因為沒有槓桿他們認為風險就相比其它商品期貨要安全。


“原油寶”事件到底誰是誰非?誰最該“背這個鍋”?


  但事實上投資了“原油寶”真的就安全了嗎?事實並非如此!

首先就拿本次事件來講,中行作為專業投資機構對於風控管理的確太差,本可以提前提示投資者風險,讓他們提前平倉,投資者沒有執行的話那確實也怨不著中行;


  其次,中行為何不提前做到移倉呢?其他工行和建行都能在4月中旬交割日之前移倉,為何中行不去做呢?理由是中行只有在交割日的前一天才去移倉,而本次在4月20日的22:00前,中行既沒有去移倉結算,同時還鎖倉禁止了客戶交易,這樣說的話,中行的責任是不是很大?


  在4月20日的22點時,原油期貨的每桶價格已經已經跌至10美元,當時原油寶中行交易系統上已經顯示"結算交易",也就意味著要移倉下一個6月合約,但為何沒有當時去執行,而是等到半夜2點暴跌開始才平倉,按照原油寶的合同來講,保證金跌至20%時就要強行平倉,但為何跌到-37%才去平倉,這樣一梳理就發現中行的風控做的較差,也許當時的中行交易員也"蒙"了!


  現在中行對於此次事件的處理就是要按下跌-37%去結算,也就是說,客戶除了虧光保證金還要倒賠跌去的37%。這個投資代價大不大?這個理財產品看似無槓桿,但造成的損失不言而喻!


“原油寶”事件到底誰是誰非?誰最該“背這個鍋”?


  對於本次虧損嚴重的原油寶投資者的來講,難道就沒有責任嗎?

  一、 投資國際期貨,受到的影響會很多,而且還是疫情期做多原油期貨,明明原油現貨市場過剩,需求和供給端嚴重失衡,此時抄底做多的投資者你們沒想到風險嗎?


  二、 為何在原油期貨持續下跌的過程中做多投資者不去平倉?作為一名期貨投資者難道不知道合約交割時的波動到底有多大嗎?為何不去把自己的資產風險管控好?


  三、 更有甚者還在原油期貨跌至1分錢去抄底做多,難道就你聰明嗎?就你能看到底?芝加哥交易所在4月15日發佈了一則公告,公告稱:本次原油期貨跌至0或者負值時,系統將正常交易!這個信息量夠不夠大?史上沒出現過的負值不代表現在不會出現,說句實話,人家已經提前和你打招呼了,告訴你接下來會跌到負值!

  但,這一切遺憾的是:中行作為專業機構沒有告知客戶不平倉的風險,客戶更是想要順延到6月合約再狠狠的賺上一把,但誰曾想交割日的風險把這些夢想全部吹滅!


  風險投資的確有諸多不確定性,投資者想要投資還是要選擇自己熟悉的品種,熟悉的領域,因為,不是什麼錢都能賺到的。

  即便是想要在高風險領域參與投機,首先要考量好理財的風險係數,對於極為敏感的資本市場,投資者必須要有提前預知和判斷的能力。

與此同時,像中行這樣的機構平臺是不是也要盡些責任?把風控管理做好,讓具有專業水準的人員去管控這類高風險理財產品,哪怕內部自測好才去推出諸如"原油寶"這樣的理財產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