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网络效应从何而来?

嗨讯社-长风

网络平台可以概念化为互相连接的实体或节点系统,无论是工业平台还、内容消费平台还是电商平台,其获利的关键都取决于平台中网络效应的出现。本期嗨讯社将以两个小案例为大家讲述平台如何获得稳定的网络效应。

研究认为稳定的网络效应主要源自于以两个方面:网络效应的基础—流量、平衡多方利弊——多方交互的顺畅进行。

(1)网络效应的基础—快速抢占流量资源

众所周知,这是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无论平台成功与否都离不开流量的管控。马化腾曾自问,腾讯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众多人的反馈中其一是流量,其二是资本,但实质上只有具有流量的基础才能够实现资本的积聚。微信坐拥11亿月活,QQ月活也破7亿,这种级别的流量绝对是首屈一指,庞大的流量基础不仅为企业实现单一产品的获利,还能够依托流量基础孵化出更多创新性的产品,微信与微视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例子,两大产品的关系好比父子,而且这个儿子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短视频市场竞争相当残酷,爹总需要给后辈铺好前路,不仅给了其得天独厚的流量基础,还试着为其扫清一切障碍。那么如何快速的抢占流量资源?依托流量的平台会都会依赖先期的定价策略,针对不同人设计不同的收费结构,通过提供物美价廉的服务促进交易规模的增大、实现利润的增加。因此,最快速抢占流量资源的办法便是贯彻看似“免费”或接近“免费”的模式。

(1)平衡多方利弊——促进多方的交互

多方交互的关键在于如何与他们实现价值的共创,简而言之便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平台中获得所需要的东西,平台提供商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交互体验,如何固化参与者,形成长期稳定变现的流量基础,实质上平台放要做的是多方的权衡,权衡什么?以“滴滴”为例,任何人都知道雨雪天打车不好打,但同样雨雪天里司机恐怕也并不想工作,这种情况下用车的需求远远超过了供给,那么为了更好地激励司机出车,雨雪天乘客打车将会支付更高的费用,这种“潮汐定价”在经济学领域再平常不过,但是真的就这么简单么?这种情境下交易量虽然有所上涨,但也会有人存在一种质疑,质疑什么?乘客会质疑这和趁火打劫有什么区别?人类的根本是自私以及对公平的渴望,任何人都不会让自己受到伤害,哪怕这种伤害在所难免。试想一下极端的情况,如果大量客户放弃在雨雪天打车的想法,这表明需求量在下降,供给量也随之下降,为了提升司机的积极性,平台将进一步提升计价机制,那么久而久之必然会对供需结构产生循环性地抑制作用。所以,如何促进各种情况下的交易的顺利进行其实是一个看似简单、操作艰难的事情,平台作为一个中介需要通过规则的设定让不同参与者在不同情境下均受到同等交易价值的优待,这不仅要考虑经济因素,还要保证各方情感、心理、商业伦理等多方因素的协调,利用大数据等在动态交互的过程中权衡利弊,从双元(阴阳)的视角考虑交易过程的两面性。

本期嗨讯社从两个方面解析平台如何获得稳定持续的网络效应基础,接下来,我们将利用2-3期来解释平台如何在竞争中胜出?平台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现实商业环境中的“赢者通吃”真的存在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