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宋元瓷器為何借鑑青銅器造型?

北宋時期,統治者鼓勵經學,為鞏固統治之需,倡導復古三代禮制,詔令工匠仿照商周時期的青銅禮器鑄就新廟堂祭器,並向民間詔求大量青銅禮器。

《宋史‧禮志一》所載視為官方復古青銅器門類標準

“初,議禮局之置也,(徽宗)詔求天下古器,更制尊、爵、鼎、彝之屬。”

▼明代《重修宣和博古圖》插圖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宋代究竟有哪些仿製青銅器燒製的瓷器呢?且看下文。

仿青銅尊

從商代至戰國,尊始終是重要的青銅酒器之一,其基本形態為大敞口、鼓腹、高圈足。北宋時期鈞窯便有仿青銅尊造型的出戟尊,用來替代青銅尊,作為莊重的陳設品。

宋代仿製青銅尊造型瓷器大多以宣和三年(1121年)所燒製的方澤壇青銅禮器宣和尊為原型,後流行於明代。

此尊屬三段式筒狀尊,通體飾花紋,口沿下飾仰葉紋,頸部為垂首弓身小蠶紋,腹部和圈足飾獸面紋。器身裝飾有4條扉稜,上端齊於口沿,使器體愈顯莊重。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北宋 宣和尊

高29cm,口徑17.4cm,重5.4kg

廣口,鼓腹,圈足尊內底鑄大篆5行26字,釋作:唯宣和三年正月辛丑,皇帝考古作山尊,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於方澤,其萬年永保用。


故宮博物院的

鈞窯月白釉出戟尊風格古樸,便是以此樣本燒製。但是在裝飾上摒棄青銅器表明繁瑣的紋路,更突出釉色與造型,是宋代宮廷的典型陳設用瓷

除該件外,世上僅存不到十件左右,同款於上海博物館(宋鈞窯月白釉出戟尊)、臺北故宮博物院(宋丁香紫釉出戟尊)各有收藏。


▼尊的造型仿古代青銅器式樣,喇叭形口,扁鼓形腹,圈足外撇。頸、腹、足之四面均塑貼條形方稜,俗稱“出戟”。圈足內壁刻劃數目字“三”,數字越小器型越大。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還有一類青銅尊造型較為獨特,作鳥獸狀,譬如牛、羊、犀、豬、馬、魚等。其功能特點除盛酒外沿用於祭祀,寓意追慕先祖、犒享上天


▼商代 龍虎紋青銅尊

高50.5釐米,口徑44.9釐米,足徑24釐米,重26.2千克

本青銅器為盛酒器,1957年安徽阜南月兒河出土,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但是此類獸面紋尊於明清常見,而兩宋難尋。宋代鈞窯所製作類似瓷器刪繁就簡,造型仿古銅器式樣,口沿外撇,直頸且頸部較長,鼓腹,寬圈足,相較於青銅器,圈足略收,以素面紋、單一釉色居多,是宮廷的陳設用瓷


▼宋 鈞窯月白釉尊

通體月白釉,釉面開有細紋片。此尊造型端莊、古樸,釉色純淨典雅,底刻有“二”字標記,為宋代宮廷使用的陳設用瓷。現藏於恭王府博物館。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宋 鈞窯玫瑰紫釉尊

器型仿青銅器式樣,為渣鬥型。底刻有數字“六”,為該組器物中較小者,另底有五孔。現藏於恭王府博物館。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鼎式爐


青銅鼎流行於商周時期,一般作為烹煮炊器,有之被用於承放食物或佐料的盛器,或祭祀神明與祖先的禮器、陪葬的明器刑具

青銅鼎由足、腹、耳、蓋等部分組成,以三足圓鼎或四足方鼎為基本樣式,四足圓鼎較少。著名毛公鼎為三足圓鼎,其圓形的開口與飽滿渾圓的腹部,展露出宗法強權下的一絲溫情。


▼西周晚期(宣王世)毛公鼎

高 53.8cm、口徑 47.9cm

腹內刻有500字金文冊命書,字數為舉世銘文青銅器中最多。現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在宋代仿製器型中,鼎式爐的基本形制為三足背飾三角形突脊、雙耳、圓鼎身。宋代耀州窯郊壇下窯(官窯)、老虎洞窯龍泉窯越窯吉州窯皆有生產。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南宋官窯鼎式爐,靜嘉堂美術館藏,原清宮圓明園舊藏。


日本靜嘉堂文庫中藏有一件南宋官窯鼎式爐,與此類青銅器較為相似,圓腹身,三足矮小,立有兩耳。該仿古爐原為清代圓明園舊藏,後被日本藝術品商人廣田不孤齋傳至巖崎小彌太,得以成為靜嘉堂文庫典藏文物。


鬲式爐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鬲原是甗(yǎn)的一部分,甗是先秦時期的蒸食用具,除青銅製品外,陶器居多。


青銅鬲(lì)爐的用途與鼎相似,最初為烹煮食器,用於煮水,後慢慢演變成祭祀禮器燻爐

在宋代的仿古陶瓷中,鬲式爐比鼎式爐,在博物館傳世名品中更為常見。基本形制為圓口,寬沿平折,直頸,扁圓腹,三足,其中腹與足背飾有三角形突脊是為一大特點


▼西周 杜伯鬲

高13.2釐米,寬17.5釐米,重1.58k

本件青銅器是西周時期的飪食器,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譬如故宮博物院所藏龍泉窯三足爐,又稱鬲式爐、鋼筋爐,爐腹至足部凸起的三條稜線原系仿青銅器的裝飾紋樣

因凸起處釉層較薄,呈淺白色,形成了出筋的裝飾效果,翠玉般的釉色中顯露出數道規整的白線,分外醒目。


▼宋 龍泉窯三足爐

高12.4釐米,口徑14.5釐米,足距9.2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在龍泉窯中,仿青銅鬲的瓷器眾多,造型樸素大方,古拙典雅,線條曲直有致,精緻工巧,有白胎、黑胎,薄胎厚釉、薄胎薄釉、厚胎厚釉等各種類型。除龍泉窯外,宋代鈞窯所燒製鬲式爐也有少量存世。


▼北宋/金 鈞窯天藍釉紅斑三足爐

高6.8cm,口徑7.4cm,足距3cm。

爐敞口,折沿,短頸,鼓腹,平底下承以三個乳足。現藏於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簋式爐


出現於商代早期,數量較少,晚期逐漸增加,是中國商周時代的青銅食器兼重要禮器

作盛食物器皿時相當於碗,用來盛放黍、稷、稻、粱等穀物飯食;在祭祀宴享時,常以偶數組合與奇數組合的鼎配合使用,如:天子九鼎八簋,諸候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此種制度得以清楚劃分君臣貴賤,體現商周時期嚴格的等極制度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西周中期 青銅簋

高13cm,腹徑24.4cm

於1984年山西省曲沃縣天馬-曲村遺址第6195號墓出土,現藏於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簋的形制多樣,器身橫截面為圓形,器腹較深,有圈足,無蓋或有蓋,無耳、兩耳或四耳,圈足下或有方座

附足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一件重要級文物,是牧野之戰的唯一見證,被認為是迄今為止西周最早的有確切年代記載的青銅器

其上半部為圓形,侈口,鼓腹,兩側有兩隻獸形耳,獸形耳上還有垂珥,下半部為少有的方形底座,造型莊重沉穩。


▼西周 利簋

高28cm,口徑22cm

本件文物是西周最早青銅器,是國家禁止出國展出的64件珍貴文物之一。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宋代的簋式爐承襲宋代至簡之風,以釉色和造型取勝,普遍沒有底座,且刪去青銅器紋路,以釉面開片金絲鐵線為裝飾。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南宋哥窯青釉魚耳爐,曾作焚香之用。這件爐屬於清宮舊藏,乾隆皇帝對其愛不釋手,摩挲把玩時曾賦詩一首,由宮廷玉作匠師楷書鐫刻於爐之外底,詩云:


"伊誰換夕薰,香訝至今聞。制自崇魚耳,色猶纈鱔紋。本來無火氣,卻似有云氳。辨見八還畢,鼻根何處分。「款署:乾隆丙申仲春御」"


▼南宋 哥窯青釉魚耳爐

高9釐米,口徑11.8cm,足徑9.6cm,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此爐通體施青灰色釉,釉面金絲鐵線開片紋,如網密佈交織,“S”形輪廓線上斂下豐,勾勒出端莊飽滿的體態,腹部較深且腹兩側對稱置魚形耳,下承以圈足。與青銅器相比,精緻小巧且更適合上手把玩。


觚式瓶


青銅觚(gū)是一種盛行於商代和西周初期的酒器,有時也作為禮器運用於祭祀和陪葬,商代晚期,觚與爵、斝、角、觶成為配套的酒器,常與爵組合成套。

其形制呈喇叭形口,細腰,高圈足,造型極為符合人體工學。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商代的各種觚

(1)商代 受觚,恭王府博物館藏,高26.4cm,寬14.8cm,重0.93kg。

(2)商代晚期 旅觚,首都博物館藏;

(3)商代 獸面紋觚,高15.1cm,寬10.7cm,重0.37kg,獸面紋觚形體較小,紋飾簡單,頸部較短,口沿向外伸張不大。

首都博物館收藏有一件商代“旅觚”,呈喇叭口,長頸,直腹壁,圈足沿有邊圈,腹和圈足有四道扉稜。

根據朝代演變來看,商代後期的青銅觚比前期觚高,口部增大,器身變細,十字孔變小,腰部、足部常有凸稜,故“旅觚”應為商代晚期作品。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宋《瑤臺步月圖》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絹本,設色,縱25.6cm,橫26.7cm。圖中有一隻作為花器的觚。


宋代觚作為青銅觚的替代品,扮演著禮器的角色,有時也作插花之用。

由於實用器在日常生活中損耗較大,因此傳世品極少,杭州老虎洞南宋修內司官窯窯址曾出土一件米黃釉觚,其形制釉色可作參考。


▼南宋 官窯觚(式瓶)

高20.5cm;直徑13.5cm

器形仿自商周青銅獸面紋觚, 為典型的陳設器。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貫耳壺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商代 獸面紋貫耳壺,高35.3cm,S型腹壁曲線,圈足貫耳,頸飾獸面紋,足飾回首夔紋。


青銅貫耳壺

在商周代盛行,為盛酒禮器,周代數量居上。

其形制以直頸、鼓腹、圈足,雙貫耳為特點,且長方形貫耳可上下穿帶,故稱穿帶瓶,又有 “貫耳瓶”或 “貫耳壺”之說。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貫耳壺/瓶

(1)宋 哥窯八方貫耳扁瓶,故宮博物院藏

,高14.9釐米,口徑4.6-3.7釐米,足徑4.8-6.4釐米。

(2)宋 龍泉窯青釉貫耳弦紋瓶,故宮博物院藏,高31.5釐米,口徑10釐米,足徑11.7釐米。

(3)南宋龍泉窯仿官窯貫耳壺,2018年紐約佳士得拍賣「古韻天成-臨宇山人珍藏( 三 )」以 1,092,500落槌;高22.5 cm。


青銅貫耳壺器身裝飾為一道,或為多層滿工的饕餮紋,饕餮的中心以扉稜作分隔。而瓷質貫耳瓶刪繁就簡,多以素面呈現或兼開片裝飾。

譬如上圖南宋龍泉窯仿官窯貫耳壺,以橫向的凹線,代表青銅器上橫向排布的紋飾帶,用縱向貼塑的泥條,模仿青銅器上的扉稜,展現出不同於瓷的意境,仿古而非“泥古”

瓷質貫耳瓶於官窯、哥窯、龍泉窯皆有燒製,是古代娛樂項目投壺用具,後多作

陳設器具


琮式瓶


玉琮雖然不是青銅器,但是列屬於新石器時代文化禮器,是權利和地位的象徵。於是本文將其列入宋瓷仿古器一類。


▼《周禮》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宋代社會動盪,玉器有著開採難度與交通阻隔等問題,於是瓷器燒製的“琮式瓶”逐漸代替“玉琮”,功能也從祭祀轉向裝飾。

琮式瓶是南宋龍泉窯特有的器物造型,模仿浙江新時期時代良渚文化玉琮的形制,加了圈足和底,演變為瓶。

琮式瓶一般作為插花之用,明代時期也用來放置占卜用的蓍草和竹籤,直至傳入日本後,又增加了茶道盛水的功用。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南宋杜良臣的家書——《致中一哥新恩中除賢弟尺牘》(25.7*36.3釐米),又名《勤顧貼》,書中琮式瓶作為花瓶栽有水仙。

宋人也仿古:宋瓷中有哪些器型借鑑青銅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