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趙“長平之戰”後,秦國為何沒有順勢攻下趙國

引言

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秦始皇統一全國對後世可是立下了很大功勞的,同時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國家的皇帝。秦國對趙的戰爭,在長平一戰裡取得了巨大的優勢,也正是因為長平一戰直接讓全國統一加速了時間,長平一戰之後使趙國直接失去了很多年輕人,想要讓趙國重新回到巔峰的時候已經不太可能。 但是這時秦國卻沒有及時的拿下趙國國都,這又是為何?在我們看來,秦國拿下趙國是必然的事情,而且他們之間的兵力相差那麼遠,輕輕鬆鬆拿下是沒有問題的,為什麼會出現被別人反而追擊的事情呢,其實是秦國自己本身官員的問題。

秦趙“長平之戰”後,秦國為何沒有順勢攻下趙國

長平大戰之後沒有及時滅亡趙國

趙國在輸給秦國之後,也就是長平之戰之後,趙國答應會讓6座城池送給秦國統治,當時這件事過了差不多大半年,趙國根本沒有做到他承諾的贈送6座城池

長平之戰趙國大失元氣,元氣指的就是趙國的年輕力壯的年輕人,但是這些年輕人在這次戰爭之後已經死了太多。而且成長成年輕力壯的年輕人的話是需要很多的時間,在那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時間,但是那個條件不允許他擁有,趙國也就無可奈何了。而且世界給他的機會絲毫讓他們看不到,最後的危及情況之下,那些士兵也只能在城裡面視死如歸。

秦國輕而易舉了對趙國進行了圍追堵截,甚至秦國已經達到了趙國的首都,這一場戰爭趙國根本是沒有絲毫辦法。面對秦國的大舉入侵他們根本沒有一點勝算,而且國家的兵力已經大大損失了,如果比兵力的話趙國和秦國根本沒得比。但是秦紹襄王這次並沒有把名將白起帶過來,而且在長平之戰的時候白起已經成為了趙國最討厭的人,也是趙國內心最恐懼的人,正是因為這名將軍把他們的國家的兵力直接折損了,導致他們國家現在元氣大傷,人民十分痛苦。有很多人會問為什麼白起沒有來呢,這個時候趙國已經元氣大傷了,為什麼這個時候不應該乘勝出擊呢?

秦趙“長平之戰”後,秦國為何沒有順勢攻下趙國

其實是因為秦國裡面出現了一個爭鬥心很強的范雎,正是因為白起取得了那麼大的功勞,這個國相非常妒忌。如果白起一口氣取了趙國國都的話,那麼白起再回歸國家的時候地位就會比他高了。所以他就利用自己手上的權力跟皇帝說秦軍已經作戰很久,需要休息,這個時候讓趙國提出交換條件,給他們苟活的時間,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給他們施加威力,讓他們的自信心消失掉。這個時候再跟我們打的話他們肯定是完全沒有戰勝心,皇帝聽到他這麼一說還覺得挺有道理,就讓他這個計策實施了。

但是現在我們慢慢分析,其實這完全都是在范雎的計劃裡面。其實大家都知道,打仗和過家家不一樣,要在敵人虛弱的時候挺進,而且這個時候秦兵雖然虛弱,但是依然能夠將趙國吊起來打都是沒問題的,問題就是在於秦國的文官居功之上,不讓白起繼續進攻,這也是後來秦國被追殺的原因,給了趙國視死如歸信念,打仗的時候是非常容易出現其他狀況,秦國也沒想到趙國怎麼這下子變得如此厲害了。

秦趙“長平之戰”後,秦國為何沒有順勢攻下趙國

白起在長平之戰裡面已經威脅到了趙國,趙國現在根本沒有勇氣跟白起來打仗,而且趙國首都裡面的糧食早就已經吃完了,而且它的城牆早就已經被攻破掉,這個時候直接入侵的話可以完全取下趙國的首都,而且趙國現在最強的兵力還在邊疆留守,那麼短的時間內根本回不來,所以秦國拿下趙國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

但是范雎哪裡知道戰爭裡面的孫子兵法呢,雖然秦紹襄王應該也知道這場戰爭的結局,但是他被讒言所左右了,很難判斷。所以白起這次白白浪費了拿下趙國的機會,白起的內心也十分崩潰,所以後來的邯鄲之戰白起根本沒有聽從任何人的指揮。其實白起真的非常冤枉,手中那麼強大的兵力卻依然被其他人控制,心裡肯定不舒服,雖然他也是一個忠臣,但是打仗應該是他自己說了算,戰鬥的技巧也應該讓我來,居然被范雎這不懂兵法的人來操控,白起真的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遇到了趙國軍民的殊死對抗

即使給趙國半年的時間,趙國也無法恢復元氣,而且秦軍要攻打趙國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在所有的趙軍看來他們也即將迎來終局之戰。

秦趙“長平之戰”後,秦國為何沒有順勢攻下趙國

秦軍這個時候真的非常強大,半年的時間也讓秦軍恢復到了長平之戰之前的氣勢和兵力。這個時候的趙國還無法恢復元氣,這個時候非常的虛弱,因為城裡面的糧食早就被用完了,士兵們在邯鄲裡面非常絕望。其他的國家都非常害怕秦國,每一個國家都害怕被國吞食掉和攻打,所以都不敢跟秦國沾染上一點關係。

但是結果卻出乎人的意料,攻打邯鄲一年卻完全沒有拿下趙國,所有人都在想,趙國這個時候不是最虛弱的嗎?為什麼攻打一年卻拿不下一點點好處呢,攻打一年一點結果也沒有出來,這讓當時的秦軍非常氣餒,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邯鄲裡面的人已經有一種必死的覺悟。所以他們在反抗敵人的時候也有一種必死的信念,這種信念已經足以讓他們奮力抵抗秦軍,所以這個時候的趙國非常難以攻下。

這個道理認識歷史的人都知道,項羽攻擊秦國也是一樣的道理,在他屠殺了第一個城市的時候,後面的城市就已經有了一種必死的信念,這個時候的敵人其實是最可怕的,而且他們都知道自己最後還是要死,所以他們就用盡全力去抵抗敵人。歷史上很多時候出現這種以少打多還能勝利的情況,打仗的士氣是非常重要的,即使給你一百萬士氣消沉的隊伍,你也依然無法戰勝十萬士氣高昂的軍隊,士氣在戰爭時期是可以決定戰爭走向的主要原因之一。

秦趙“長平之戰”後,秦國為何沒有順勢攻下趙國

魏無忌救趙,解趙國於危難之際

秦國在攻打趙國一年之後,這場戰爭又再次迎來轉變,所有人都想不到魏國的魏無忌居然會過來救趙國。而且魏楚聯兵到達的時候所有人都意想不到,他們的兵力居然可以和秦軍互相打平手,結果這一場戰爭結果又繼續反轉了。

其實邯鄲之戰秦軍已經跟趙國打了一年,這個時候即使再強力的兵也會累的,一年的時間足夠讓兵馬都變得疲勞。原本秦國靠著自己的兵力強壯還是可以拿下趙國的,但是魏無忌這一次趕來真的威脅了秦國。

秦趙“長平之戰”後,秦國為何沒有順勢攻下趙國

這個時候魏國和楚國趙國已經開始一起出擊,和秦軍作戰,秦軍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步步退後,最後還是選擇了全面撤退,結果在撤退的時候,還遭遇了聯軍的圍攻。

結語:

最後邯鄲之戰秦軍慘敗,這場戰爭嚴重地消耗了秦國的實力,造成秦國軍隊近三十萬人的傷亡,推遲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步伐。所以在戰爭發生的時候一定不要拖著,能夠乘勝追擊的一定要追擊,能夠解決掉的事情要迅速解決。無論如何也不能讓自己的隊伍士氣消沉,消沉的軍隊就如同爛泥一般,我們在生活裡面也一樣保持高昂的生活態度。

參考文獻:

《左轉》

《戰國策》

《史記·秦始皇本紀》

《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