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長桌、9個書櫃、12000本藏書!泗水老漢自建書屋,公開免費向村民借閱!

“知識的寶藏,都在業聚農家書屋這個既平凡又神奇的地方等著我們去挖掘。它不像城堡那樣華麗美觀,也不像宮殿那樣金碧輝煌,但它卻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進步的能量。”這是一名泗水縣高峪鎮的一名小學生在業聚農家書屋裡寫下的作文。

1張長桌、9個書櫃、12000本藏書!泗水老漢自建書屋,公開免費向村民借閱!


1張長桌、9個書櫃、12000本藏書!泗水老漢自建書屋,公開免費向村民借閱!


泗水老漢自建書屋 公開免費向村民借閱

推開掛著業聚農家書屋牌匾的大門,穿過小院,在一間不大的房間裡,放著9個書櫃、一張長桌。從國學到社科類的書籍,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書櫃裡。算上另外一個房間裡的存書,這個不大的農家書屋裡,共有一萬兩千多本藏書。這些書對於今年65歲的田業聚來說,是多年的心血,是一點點匯聚起來的。

在書屋裡,最老的一本書是1952年出版的《毛澤東選集》,為田業聚岳父所贈。“早年家庭條件比較差,只能到同學和朋友家裡借書看,學校的圖書館和閱覽室是我最喜歡去的地方。後來年紀大了些,身邊的人都知道我愛看書,就常常將他們看過的書籍贈與我。”田業聚告訴記者,看到有人將二手書籍當做廢品回收出售,他會將書買回,久而久之,家裡的存書也就越來越多。

最早的業聚農家書屋設置在田業聚家中,堆滿書籍的二十平米的房間,也是泗水縣第一個農民個體書屋,並且在田業聚的堅持下,公開免費給村民借閱。“我想著這些老書同樣也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應該傳承下來,這才有了創立書屋的想法。”談到書屋剛建立的時候,田業聚看了看他妻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田業聚妻子告訴記者,最開始的時候,老田說是想要蓋個雜物間放點東西,沒想到剛蓋好半年,老田就說要放書進去,就這樣雜物又堆到了院子裡,允諾的雜物間變成了書屋。在妻子眼中,田業聚的行為可以稱得上是不務正業,不光免費給人借閱,還提供地方,甚至因為這個書屋耽誤了自家農活。

新書屋掛牌開放後 來此讀書的村民絡繹不絕

2017年4月,業聚農家書屋正式掛牌。2018年10月份,他的農家書屋搬遷至隔壁的一間空房,據瞭解,這間空房是同村鄰居免費借與田業聚農家書屋使用。新的書屋大門口懸掛著一副告示:定於每星期天中午為公開讀書活動時間,歡迎光臨。在這個新的書屋裡,除了有一間房間放置書櫃、讀書桌、電視和報架之外,在院子裡田業聚還安裝了一臺乒乓球桌給來此讀書的孩子們鍛鍊身體用。而院子裡的黑板和影音牆,是供孩子們放飛天性,寫寫畫畫的地方。田業聚還自費購買了羽毛球、魔方等多種兒童玩具,供孩子們娛樂。

新的書屋掛牌開放之後,來此讀書的村民絡繹不絕,最多時當天達到20多名,連鄰村的孩子們都慕名來此。“之前放假休息的時候,家裡孩子要麼抱著手機電腦玩遊戲,要麼幾個孩子聚集一起跑出去瘋玩,不光學不到知識,家長們也擔心他們的安全。”村民馮芳燕告訴記者,自從新的書屋開放後,放假的時候來書屋成了孩子們的新選擇。吃完午飯之後,孩子們經常結伴來到書屋,看書學習。田業聚在家沒事的時候,也會指導孩子們看書學習,並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愛好推薦適合的書籍,每到書屋開放的時間,往往都是一片琅琅書聲。

讓傳統文化在此生根開花

沒有高科技的借閱系統,田業聚就用最古老的辦法,自己製作了一本借閱冊。裡面詳細記載著時間,借書人的姓名和借了哪本書。翻開借閱冊記者發現,最受書屋讀者們歡迎的是種養殖技術類和兒童讀物類的書籍。

為了讓傳統文化繼續生根開花,田業聚近年來收集了不少國學經典書籍,每當有孩子借閱國學書籍時,田業聚就會站在一旁,及時進行講解。看到書屋讀者們求知若渴的精神,田業聚倍感欣慰,他告訴記者,從這些孩子們身上,他看到了文化傳承的希望。

田業聚所在的崔家莊村盛產西瓜。附近有村民遇到種植上的問題,都會來書屋尋求幫助,田業聚會將適合的書籍找出來,並告訴對方如果有不懂的,可以標註下來隨時過來問他。“俺家的西瓜之前長的不太好,這也不懂,就想著找老田幫幫忙。老田給了一本《農業知識》,我就自己對著書研究了下,還真按照上面的辦法治好了。咱這自己看書掌握了技術,以後也不用麻煩別人了。”田業聚的鄰居說。

如今,業聚農家書屋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越來越多附近的年輕人開始來到書屋讀書。田業聚告訴記者,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他會對書屋裡的藏書進行更新,多收集一些適合現在青少年人的讀物,跟上時代的發展。“我的行動就是一粒種子,希望傳統文化在此生根開花。”

記者 湯偉 實習記者 劉一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