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超市在華出新招,本土化之路該如何走

前端時間剛在上海開業的美國零售商開市客(Costco)可以說是火爆網絡,因為被蜂擁而至的顧客將整個超市擠的水洩不通,更是將超市的商品搶購一空,使得超市不得不在開業第一天就被迫提前暫停營業,即使是到現在開業已經有11天左右的時間,但是顧客的熱情依舊不減,每天限流的營業方式更是維持了在網上的熱度。

外國超市在華出新招,本土化之路該如何走

相比Costco的熱度,許多外國超市卻在忙不迭離開中國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

今年六月,法國連鎖企業家樂福同意以7億美元價格,將其中國門店的多數股權出售給中國公司蘇寧,而早在他之前,英國樂購和西班牙迪亞天天也已經出售其在華業務,美國知名連鎖超市沃爾瑪也在不斷縮減其在華門店。這些在華經營的外國超市紛紛離開中國市場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首先就是交通問題。在華外國連鎖超市大多比較極端,不是建立在市中心卻不方便停車,要麼就是在太過於偏遠的地方來去不方便。和外國人一週跑一次超市購齊所有生活用品不同,中國人更喜歡慢慢的體驗生活的味道,可能是特地開車去超市來一次大采購,也可能是在茶餘飯後散散步順便去逛逛超市然後買點東西,既能方便停車又在步行能夠到達範圍內是中國人心中最為理想的距離。

第二就是性價比。中國文化中就有勤儉節約一項,挑選商品不僅自己會多跑跑進行比對,更會在圈子裡進行交流,實惠的自然會更受到青睞。國外許多超市雖然品質上有很大的優勢,但相應的卻是將其中的開支加在了消費端上,這種無形的產品自動被消費者所忽視。

外國超市在華出新招,本土化之路該如何走

第三就是銷售以及服務模式。喜歡湊熱鬧算的上是中國人的一個通病,所以更有人氣的地方始終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流。中國本土大型超市在經營過程中不只是給員工發死工資,而是將員工和所負責的特定產品進行掛鉤,銷售的產品更好就能夠得到更多的獎金,所以當你在一類櫃檯前猶豫不決的時候會有銷售人員熱情的上前為你介紹不同品牌之間的優劣,並進行推薦,給人親切感。甚至很多超市僅僅為了增加人流量,為了在城市中製造存在感而降低利潤,搞大減價。而外國可能更講究一些自由,選擇權交給客戶自己,你就在那兒慢慢看、慢慢挑,想買哪個隨便你。

第四就是和環境的有機結合。前面說到中國人更喜歡的是體驗生活的味道,如果一家大型超市只是提供一些煙、酒、副食、生活日用品等想必很多人在周邊小店或是菜場就能夠得到解決,甚至更為便捷和實惠。因此大型超市所提供的還有很多雜物甚至是遊樂設施,一些則是專門會提供店鋪低價租售,以吸引其他一些能夠吸引人流量的店鋪。

最後就是線下線上的結合。互聯網的發展,讓中國人的生活變的越來越便捷,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夠指定什麼東西送到什麼地方去,很多中國本土的超市都在思考或者探索著如何做到線上線下完美結合,提供好產品的同時做好服務。

外國超市在華出新招,本土化之路該如何走

在KFC剛進入中國的時候慘淡的可以說連發員工工資都有些困難,在調查之後才發現中國人的習慣和美國人並不一樣,美國講究一種快餐文化,打包就走,因此在店面中很少甚至可能沒有可供客人坐著吃東西的地方;而中國自古以來有種餐桌文化,喜歡坐下來慢慢吃、慢慢聊,最後根據中國人的習慣進行本土化才造就了近日一番盛景。因此外來超市在經營的時候應該首先學習好中國文化,瞭解中國人的習慣,進行本土化適應,才能夠在這塊大蛋糕上分上一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