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東2億美元“無奈”接盤,WeWork中國獨立求生

老股東2億美元“無奈”接盤,WeWork中國獨立求生

從成立到賣身,短短3年,WeWork中國變成“中國WeWork”。


9月24日,WeWork宣佈WeWork中國獲得其現有投資者——摯信資本2億美元的追加投資。同時,摯信資本的運營合夥人姜躍平將出任WeWork中國的代理CEO。據悉,此次投資完成後,摯信資本對WeWork中國的持股比例已超過半數,即WeWork將中國業務給賣了。


老股東2億美元“無奈”接盤,WeWork中國獨立求生

WeWork中國旗艦社區:上海威海路696號

來源:WeWork官微


01 短短3年,夢想墮入現實

WeWork中國的起步可謂高調。


2017年7月,WeWork正式宣佈成立WeWork中國,並獲得來自弘毅投資和軟銀集團的5億美元A輪融資,專門用於加速WeWork在中國的業務擴張步伐。


2018年,WeWork中國進一步獲得由摯信資本、淡馬錫控股、軟銀集團、軟銀願景基金及弘毅投資領投的共計5億美元B輪融資,以便進一步加速其在華業務增長。


彼時的WeWork中國可謂春風得意。WeWork亞洲董事總經理李愷先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中國市場潛力巨大,WeWork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中國有可能成為WeWork在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


而現實並未按照預想中一帆風順的路線發展。2019年,WeWork衝刺IPO之後不久,便發生了眾所周知的戲劇性的滑落,也引發了資本市場對Coworking商業邏輯極大的不信任。至今想起,行業劇變之快,令人唏噓。


2020年1月份,外媒報道稱WeWork意欲出售其在中國業務的多數股權,並就此目的與淡馬錫控股和摯信資本進行了洽談。當時,有知情人士透露,WeWork中國的估值約為10億美元。儘管這一估值相較於2018年年中50億美元的估值已經下跌了80%,但從此次交易來看,摯信資本追加2億美元就獲得超半數股權,或許WeWork中國的估值早已不足10億美元。


估值大幅下滑的直接原因是WeWork中國近些年發展並不如意,至少不像原來WeWork想象中那樣樂觀。


據2019年WeWork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中國佔據了WeWork總辦公空間的15%,但當年WeWork在大中華區的總收入為9953萬美元,僅佔公司收入的5%左右。


市場表現不佳的直接體現是空置率過高。據英國《金融時報》調查數據,2019年10月,上海WeWork辦公地點空缺率為35.7%,深圳WeWork空缺率為65.3%,西安WeWork空缺率高達78.5%。另有外媒報道,2019年底,WeWork就已經開始計劃關閉中國的辦公空間,因為中國市場過低的入住率,造成了現金的流失。甚至有熟悉該業務的人士稱,中國已成為WeWork表現最差的市場之一。


02 PE股東接盤,三方共贏?

如此艱難的市場表現註定了WeWork遲早要斷尾求生,將WeWork中國捨棄。畢竟,WeWork已是自身難保。


2019年WeWork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的首次公開發行(IPO)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儘管近年來公司營收保持翻倍,但虧損情況也一路飆升——2016年-2018年,WeWork淨虧損額從4.29億美元擴大至19.27億美元。其中,僅2019年上半年淨虧損就高達9.04億美元。


持續的虧損使得WeWork估值暴跌,據2020年5月份軟銀集團發佈的消息稱,WeWork估值在2020年3月份已跌至29億美元,相較於巔峰時期的470億美元縮水了九成以上。


睿和智庫認為,在經歷IPO擱淺、創始人離職、機構撤資等連環打擊後,WeWork一直在尋求戰略收縮,放棄了以往的快速增長方式。在此次交易完成後,WeWork可以進一步收縮其資源,降低此前大幅擴張帶來的風險,可謂壯士斷腕。


而對於WeWork中國來說,新一輪投資則可以進一步為其後續發展輸送資金,並大幅緩解此前的經營壓力,擺脫WeWork帶來的不利影響——畢竟WeWork在系列負面纏身的情況下,已很難再為WeWork中國賦予更多資源,特別是在當前中美關係惡化的大背景下,全面推進中國本地化不失為一個較好的選擇。


此外,睿和智庫還認為,在此輪WeWork中國的追加投資事件中,WeWork與WeWork中國雙方意圖都很明顯,也能為人理解,但原本就是WeWork中國投資者的摯信資本,從參股一躍成為控股方,頗有一點令市場感到意外。


因為畢竟PE投資在國內發展的時間並不長,而即便在美國,PE投資大部分也是以少數股權投資為主,只有少數PE機構才會涉及控股型投資,因為控股型投資對投資機構的資源整合能力及投後運營能力明顯有更高的要求。


也或許正是為此,此次摯信資本在入主的同時就迫不及待換上新任代理CEO,急於改變WeWork中國現狀,實現本土化經營。


但本土化經營並不代表PE機構的運營管理能力優秀。也就是說,WeWork中國能否在新任代理CEO的領導下實現飛躍,就要看摯信資本的綜合能力如何了。


“這是WeWork中國發展的新篇章,標誌著公司全面實現決策和管理本土化、產品及業務本土化、運營和效率本土化,從一家跨國企業的中國子公司正式成為兼具全球品牌優勢及戰略資源的中國企業。”新上任的WeWork中國代理CEO姜躍平如此表示。


希望WeWork中國的未來如其所說。


睿和智庫持續跟蹤聯合辦公5年時間,深知空間變革創新之難,但不管前路如何,至少WeWork、優客工場、納什空間、DISTTRII辦伴、夢想加等等,這一系列的企業所走過的彎路、經歷的苦難,正在顛覆中國的商辦不動產的生態鏈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