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問答引發的思考——醫院應該以盈利還是治病救人為目的?

這個問題其實不應該成為問題——醫院的終極目標本來就應該是救死扶傷。

醫者仁心,療愈眾生為根本。

建安三神醫之一的董奉,看病不收分文,只令病人在後院山坡上栽種杏苗。病重者栽五株,輕者栽一株,如此經年,種下的杏樹有十萬餘株。每至春來,枝繁葉茂,花香濃豔。到了秋天,果實累累,來人絡繹不絕。董奉在林邊建草房而住,有人買果不需問他,只要裝一盆米倒入房中米倉,便可自裝滿滿一盆。董奉又把用杏換來的米拿去救濟貧苦的百姓,養活了很多人。後人為了紀念他,在其隱居處修建杏壇、真人壇、報恩壇,以紀念董奉救死扶傷、施貧濟困的善舉。而董奉的杏林,也成為了千百年來醫者驕傲的身份代言。


對於古代醫者的精神操守,我們除了精神膜拜外,似乎也只能望其項背了。當代醫療體系建立的初衷,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專業化水平。把經過專業訓練的醫生集中到一起,分門別類地進行諮詢和接診,為患者節省了盲目就醫所耗費的時間。這種醫院模式最初是以西醫為主,後來又推廣到中醫領域,但醫院大規模出現後,問題也隨之出現了:醫院為患者省去的時間成本,往往轉嫁為醫學檢查的高昂資金成本。這個問題尤其以西醫為甚。一到醫院就化驗,一個簡單的感冒也要興師動眾地走一套檢查流程,已經成了程式化動作。而檢查化驗,都需要支付較高的費用。

  1. 不管是全科醫院還是專科醫院,為了治療不同的病人,需要考慮到從就診到治療的方方面面,每一個階段都要達到專業精準。這需要龐大的備用資金、技術手段、人員隊伍作為支撐。
  2. 無論規模大小,醫院的建構體系都是非常龐大複雜的。就好像一部精密機器,不僅要做好主責主業,還要維持正常的運轉。盤子大了,運營成本必然會成倍增加。
  3. 由現代疾病的複雜性和多變性所決定,醫護人員能力水平和醫療技術檢測設備都需要不斷更新升級,這都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持。

—— 那麼,問題就來了:錢從哪裡來

基於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知道,醫院必須維持正常運轉才談得上救死扶傷。連生存都成問題,又怎麼能保證醫療質量?但是我們必須弄清楚的一個前提就是:醫院成立的首要目的永遠都是治病救人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也不應該改變。但是無論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盈利都是最基本的生存前提。只有持續的現金流作為支撐,才能保證醫院維持正常的醫療活動,提高診療質量和服務水平。

公益與否與資本性質其實並無關聯。實現公益性的關鍵是要“全民醫保”,在減輕百姓看病壓力的同時,分擔醫療機構的費用風險,將社會資本引入,作為降低看病風險的補償途徑。

新醫改的重點之一是公立醫院改革,這也是新醫改的最大難點。該方案給出了公立醫院改革的一些原則性意見,並且提出在未來的3年內鼓勵各地方積極試點,逐步取消事業編制,完成主體角色轉變。

“部分公立醫院將轉為民營醫院”,對於這一項改革內容,不少網友有一種疑慮和不安,擔心這會損害醫院的形象、加劇醫院的私利化和盈利傾向。這樣的擔心,並非完全沒有道理———特別是借鑑以往國企改革、公立學校改制中的經驗教訓。

有關專家認為,公立醫院更應該突出其市場主體的角色,公立醫院、公立衛生院等可以通過劃分所有權和經營權,實現管辦分離,使公立醫院享有獨立的法人地位和經營自主權,充分享有人權、財權、物權和決策權。政府機構也可藉此轉變職能,由“辦”醫院轉為“管”醫院,這樣做肯定是利大於弊的。

對於新醫改能不能很好的解決長久以來的問題,我們將拭目以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