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剛出生時,曾“目運兩道金光”,為什麼後來金光消失了?

悟空剛生出時,能目運兩道射衝斗府的金光,是因為靈根尚未被矇蔽。

萬事萬物皆具靈根,即那先天一氣(或稱為金丹、圓覺、道、源頭)。這靈根具有的特點之一即不增不減,聖賢不會多一些,凡人也不會少一些。猴雖石猴,但神性未被遮蔽而大放光明之時,必定照天照地。


聖凡同體,但之所以有凡人與聖人的差別,只因為以下兩點:

一是聖人知道自性本自具足,凡人卻不知;

二是聖人的自性放出光明,而凡人的自性受到負能量的包裹,光明透不出來。

為何悟空“服餌水食”,金光就消失了呢?

孫悟空剛出生時,曾“目運兩道金光”,為什麼後來金光消失了?


1,東西方文化,雖有很大差異,但也有共識,其中之一即知識一開,就會遮蓋靈根。

西方文化也有類似的說法。西方文化認為亞當和夏娃是最早的人類,在創世的第六天被造物主所造,是全人類的祖先。居住在伊甸園的蛇,引誘他們吃了知識樹的果實之後,他們被驅逐出花園。


那這是不是說人不能學知識了嗎?

當然要學!而且要多多地學。《道德經》說:“為學日益”。理想的狀態,是每天在學習新知識方面都有增益。

為什麼知識開則靈根昧?

一是許多人從小被父母等灌輸了錯誤的認知,以致於三觀不正,靈根昏昧。

二是很多人做了知識的奴隸而不是主人。知識能夠改變命運,但不能讓知識掌控自己的人生和命運,而是要做知識的主人,駕馭知識,讓自己的人生更順滑。

三是辨別力不佳,不能判斷知識的真偽。《道德經》要求我們“為道日損”,就是讓我們每天主動祛除那些蕪雜錯誤的思想、觀念、信條等,而這些統稱為知識。

孫悟空剛出生時,曾“目運兩道金光”,為什麼後來金光消失了?


2,靈根昏昧之後的表現有以下幾種:

——不辨真假,常認假為真;曹雪芹說的“假做真時真亦假”,就是對這種狀態的描述;


——邪正不分,即是非不明。對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心裡一塌糊塗。更別說,該堅持什麼,該放棄什麼。


——天理人慾混雜。由於做人沒有中心思想,常常被慾望牽著鼻子走,甘心做慾望的奴隸,皆因不知仁義為何物?!

孫悟空剛出生時,曾“目運兩道金光”,為什麼後來金光消失了?


3,讓人迴歸大道、再放光明的是仁義。孟子曾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者”。


他說人和禽獸的差別不是很大,唯一的差別是人多了一項內容,即仁義。

對仁義,普通人不注重仁義,而注重仁義的人,都升級為君子。


現代科學研究,也佐證了這句話,表明人和猿的DNA的相似度達到了98%,這2%的差異庶幾為仁義乎?


僅那不相似的一點點,就讓人有機會上升為超人。可見仁義之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