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lla麗江物與嵐:關於雪山下許拍的繪本

Hylla麗江物與嵐:關於雪山下許拍的繪本


Hylla麗江物與嵐:關於雪山下許拍的繪本


寫一本關於雪山下許拍的繪本,然後把繪本變成現實,送給大地的孩子們。


——麗江物與嵐


許拍是一棵四季常青的樹。對於傳統納西村落來說,許拍是神靈的象徵。村民們遷居至一地,除了要考察宜居的自然環境,還得找到一棵“許拍”樹,每逢年節,便向這棵守護之樹“貢許”祭祀,祝福祈禱。


麗江物與嵐的土地上也有這樣一棵樹。它被賦予了神的使命,注視著土地和我們,傾聽人們關於日子的盼頭。它從周圍綿延的森林裡獨立出來,從我們所要構建的村落裡獨立出來,與雪山對望,呼應著個體生命的獨特性與孤獨感。

Hylla麗江物與嵐:關於雪山下許拍的繪本


我們以“經過世界、行走、觀望世界、駐留、離開” 的態度,輕度干預、參與環境,想要寫一本關於雪山下許拍的繪本,然後把繪本變成現實,送給大地的孩子們。這件事,我們稱之為“麗江物與嵐”項目。

Hylla麗江物與嵐:關於雪山下許拍的繪本

描繪麗江物與嵐之前,我們想跟大家聊一聊這塊土地:北望玉龍雪山,南鄰束河和大研古鎮,向東步行可達白沙古鎮,西向山上則有“佛教聖地”福國寺的守望,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並流)、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東巴古文化)的聚集地。


但要想真正認識這片土地,這些還遠遠不夠。


歐亞大陸最南端的冰川區


近20年來,麗江無疑是國內旅遊市場上的流量明星,玉龍雪山也成了許多人見過的第一座雪山。似乎也因此,雪山不再遙遠神秘。麗江物與嵐,便是一個可以無死角守望雪山的地方。但,你真的瞭解它嗎?


大約在三疊紀至侏羅紀時期,印度板塊由南向北與亞歐板塊劇烈撞擊,擠壓形成了東西走向的喜馬拉雅山脈。但構造運動並未因此結束,與此同時,沿東西方向擠出的板塊物質在東部受到了揚子板塊的奮力抵抗,轉而流向南方。

發源於青藏高原的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在經過橫斷地區時,由於山勢的阻擋,形成了自北向南,三條大江在60公里的寬度內,並行奔流而下的奇景,即“三江並流”。


其中,金沙江從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的夾縫中奔騰穿過,在兩山挾持之下,縱深三、四千米的大峽谷內,衝出七道瀑坎,十八險灘,這就是世界著名的大峽谷——虎跳峽。正是虎跳峽的大規模物質剝蝕,引起了玉龍雪山地殼均衡反彈,導致山體隆升了468米!

Hylla麗江物與嵐:關於雪山下許拍的繪本

由此,該區域從汪洋大海變成了皺褶的橫斷地區,以複雜的地貌為依託,多樣的生命與文化才得以孕育和保存。也才會有我們今天的故事。


地殼運動的巨大力量使雲貴高原上山嶺與盆地、河谷相望,也形成了玉龍雪山與周圍地區的相對高差。而水的力量,又把玉龍雪山繼續向上抬升。


Hylla麗江物與嵐:關於雪山下許拍的繪本

發源於青藏高原的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在經過橫斷地區時,由於山勢的阻擋,形成了自北向南,三條大江在60公里的寬度內,並行奔流而下的奇景,即“三江並流”。


其中,金沙江從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的夾縫中奔騰穿過,在兩山挾持之下,縱深三、四千米的大峽谷內,衝出七道瀑坎,十八險灘,這就是世界著名的大峽谷——虎跳峽。正是虎跳峽的大規模物質剝蝕,引起了玉龍雪山地殼均衡反彈,導致山體隆升了468米!

Hylla麗江物與嵐:關於雪山下許拍的繪本


最終,玉龍雪山以主峰扇子陡為中心呈南北向一字排開了13座海拔5000米左右的金字塔角峰,在溫暖的南國裡積雪終年不化,至今分佈著13條現代溫冰川,守候著中國整個冰川王國的南大門,是整個亞歐大陸距離赤道最近的雪山和典型的溫帶海洋型冰川區域。


納西先民的“母城”


麗江物與嵐位於白沙鎮巖腳村,舊時稱為巖腳院,是納西先民來到麗江壩子最早安居的地方。而這塊土地以前也被叫做“解脫林”,是木氏土司一族的祖居地。

Hylla麗江物與嵐:關於雪山下許拍的繪本

從這裡出發,散步到白沙古鎮街上,不過十分鐘,樹林、果園、田園、水流、古鎮便依次在眼前鋪陳開。


沉甸甸的酸梨、野李、山核桃、柿子……依著時節次序,掛滿路邊。村裡人家也不甘冷清,除了嚴冬,門前屋後總是花團錦簇。誰家想種花了,扒拉下幾顆結了種子的花骨朵,撒到自家院裡,不用多時它們就自己繁衍得枝繁葉茂了。

Hylla麗江物與嵐:關於雪山下許拍的繪本

午後的水渠邊,有人坐在石板上洗衣服,也有人把家裡不用的沙發搬出來,癱在樹蔭下曬太陽。他們穿著傳統的納西族服飾,絲毫不做作地埋頭幹活兒,或者安然閒坐。這份古老卻真實的呈現,足以打敗所有聲名鵲起後的刻意偽裝。

Hylla麗江物與嵐:關於雪山下許拍的繪本

古樸、安靜、真摯,這就是白沙,也是我們偏愛它的理由。


從知名度上,白沙自然是不如大研和束河的。但你知道嗎?白沙其實是它們的“母城”。

Hylla麗江物與嵐:關於雪山下許拍的繪本

隋末唐初,納西束尤部遷徙到麗江壩子,就在抱山守水的白沙岩腳村建村立寨,發展農牧,連綿繁衍。直到宋元時期,白沙作為麗江地區的商貿、政治和文化中心,達到了繁榮頂峰。一直到明初,木氏家族才把統治中心遷到大研,其民居建築群佈局仍以白沙為基礎。


毫無疑問,如果想要了解保存最完整的納西文化和生活樣貌,白沙就是最好的樣本。

Hylla麗江物與嵐:關於雪山下許拍的繪本

事實上,在木氏土司大力發展大研後,也並沒有放棄這片土地,他們把它當成了後花園,在此修建別墅行宮,用以培養繼承者,宴請貴客。


徐霞客在人生的最後一次遊歷中行至麗江,當時的納西首領木增就把徐霞客接到解脫林盛情款待。山中半月,木增請徐霞客為其校書作序,並指導其兒子的漢學。兩人從學問談到時事,把臂恨晚,成了莫逆之交。

Hylla麗江物與嵐:關於雪山下許拍的繪本

徐霞客還為這裡留下了“喬松連幄 , 頗繞煙霞之氣”的詠贊。直到今天,如果你在天氣晴朗的中午時分,站在麗江物與嵐的土地上向村落眺望,就會發現灼熱的日曬和發達的水系分佈,使土地上煙霞蒸騰,整個村莊籠罩其中,給煙火人間平添了幾分縹緲。


信仰與文化的包容之地


麗江物與嵐是一組緩坡臺地,被玉龍山境的餘脈芝山環抱,不是特別高,但足以俯瞰麗江壩子。如果繞山而上,車行也不過十分鐘,就可以到達福國寺。

Hylla麗江物與嵐:關於雪山下許拍的繪本

福國寺曾是木氏土司的家廟,守望著居住於此的木氏族人,建於公元 1601 年,原為漢傳佛教寺廟。在木天王請教大寶法王后,改為麗江藏傳佛教寺,也是整個麗江的第一座藏傳佛教寺廟。在其後的歲月裡,香火不斷,成為滇西北十三大藏傳佛教的母寺。

Hylla麗江物與嵐:關於雪山下許拍的繪本

地處漢藏文化的夾擊之地,納西族人在維繫著自身東巴教傳統的時候,表現出了他們對信仰與文化極大的包容度。其實,何止於包容,他們還主動向外來文化學習並推廣。徐霞客之所以會得到木增的青眼,首先就源於他們對漢學的嚮往。木氏土司崇尚中原文化,在麗江廣建漢傳佛教寺廟,也傳播道教。

Hylla麗江物與嵐:關於雪山下許拍的繪本

在這一點上,白沙古鎮尚有遺蹟。古鎮上保留的“麗江壁畫”中,便出現了漢傳佛教、藏傳佛教、道教,三教神佛一起開法會的盛景。而保存壁畫的琉璃殿,本為寺廟,在建築上卻出現太極八卦圖的樣式。據說,此廟還出現過前院住和尚,後院住喇嘛的情況。諸教神佛在這裡還真是不拘小節,跟著高原上的民風,一起自由散漫起來了。

Hylla麗江物與嵐:關於雪山下許拍的繪本

如果留意,你會發現納西建築也是把多種建築制式融合進本地風土的智慧結晶。中原地區的斗拱、藏式建築的立柱,還要講究因地制宜、冬暖夏涼。


就像這裡開遍四野的花一樣,似乎只要有了種子,每一種文化都能在這裡紮下根來,茁壯成長。

Hylla麗江物與嵐:關於雪山下許拍的繪本


從地理到人文,它是青藏高原與雲貴高原的接壤,是三江並流與橫斷山區的交錯,是冰川與河谷的夾擊,是喧囂與古樸的並存,也是移民者與遺民的交融……這些複雜而多樣的狀態,就是這片土地的基因。


在土地上生長出來的,終將紮根人心,形成滋養靈魂的生命力量。這是我們看待土地的眼光。每個人都希望能找到自己心之所向的沃土,得以自然、自在、自由地舒展。這是土地能帶給人的期許。


Hylla麗江物與嵐:關於雪山下許拍的繪本


麗江物與嵐,即是我們在這塊土地上重新耕作的方式。而作為耕作者,我們與這片土地的故事,也才剛剛開始。



-END-

//

編輯:江林謙

圖片:孫一文、吳瑕、江林謙

(部分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