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隨心而行,奈何世間無路,吾應奈何?

蜉蝣於天地,我們只是滄海一粟,但有鯤鵬之志,五嶽之心,本想隨性而為 ,樂觀悲喜,奈何世間無路,規之為圓。

人之隨心隨性為精神的至高追求,是人生真正的大徹大悟。張三丰忘己隨心而創太極,李白隨心揮灑而成千古詩仙。

本想隨心而行,奈何世間無路,吾應奈何?


" 人之初,性本善", 此為性善論,我個人是比較認同這一說法的。其實剛出生的嬰兒並非一張毫無內容的白紙,我記得在《誰知道答案》這本書中寫到過,主要是說嬰兒體內的水是純淨的,其內所攜帶的信息也是最為原始,最為純真的。所以嬰兒可以做到真正的隨心隨性。

那麼我們要想做到隨心隨性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內心,並非是世人的看法以及環境的影響。但是要想真正的做到堅守內心,又要顧及到外界的環境,因為人與外界的交互是無時無刻,無止無息的。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待人處事的問題。

本想隨心而行,奈何世間無路,吾應奈何?


人生本就是一場旅途,無非就是去別人去過的地放和別人沒去過的地方,旅途中看 別人沒看過的風景和別人看過的風景。

世間有路便走過去,無路就找路,找不到才要自己造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遠,爬的更高。


本想隨心而行,奈何世間無路,吾應奈何?

隨心而行到底是好是壞呢,我覺得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案,也許會有兩三二人的答案一樣,也許每個人的答案都是獨一無二的。我覺得,問題的答案會與每個人的人生觀相聯繫,不同的人生時期需要不同的思想來維持運作,有時候隨心而行,堅守自己,牢固了前進的方向。有時候隨心而行看似瀟灑,實則以蜉蝣搏天地。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