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將為我們帶來什麼?-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作者: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政策法規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王夙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佈。這份重磅文件旨在深化要素配置的市場化改革,推動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其中,《意見》的第六部分是“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這凸顯了黨中央和國務院對數據要素的高度重視。

這樣的重視一以貫之。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份《決定》明確指出,“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這標誌著中央給“數據”以新的歷史定位,不再視其為信息化時代的單純產物,而是上升到了生產要素的重要地位。國務院於2015年發佈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也指出,加快建設“數據強國”,釋放“技術、制度和創新”三大紅利。所以,這次《意見》的出臺,可以說是國家對此前關於數據一系列認識的深化和統合。

一方面,《意見》的出臺將加快我國數字轉型的進程。足夠體量的數據,是數字化轉型不可或缺的基本前提。我國作為工業大國和人口大國,一直以來沉澱了大量相關數據,只不過這些數據長期處於“未開發”狀態。如果這些“沉睡”的寶藏得到數據利用者的有效發掘,就能夠為提升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質量發揮巨大作用。另一方面,《意見》的落實有助於保持我國在相關領域的國際競爭力。目前,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都在佈局數字經濟,如美國的《美國聯邦大數據研發戰略計劃》和歐洲的《歐洲數據戰略》等。《意見》從戰略高度強化了全社會對數據要素重要性的認識,鼓勵產業界堅定地推進數字化轉型,有利於我們在數字經濟的國際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意見》還點明瞭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三條工作主線。

首先,政府必須起好帶頭作用。由於承擔著必要的公共管理職能,政府天然地掌握著海量的數據。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這些數據不再是單純的紙上文字,而是實實在在的工具。部分地方政府已經開始嘗試將數據用於政府治理,這是好的開始,未來應在保護國家秘密的前提下向適當的商業主體開放。如氣象、海洋、交通等公共數據,對於運輸服務、裝備製造等行業提升服務或產品質量大有益處。

其次,塑造數據自由流動的市場秩序。既然是生產要素,必然要具備流動性。數據作為無形資產,在交易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應當鼓勵市場主體、行業協會乃至政府機構共同搭建數據交易平臺,探索適當的數據交易程序、交易擔保等機制。通過創制規則,減少不必要的數據要素交易成本,最大程度地加快社會數據交易的頻次。

最後,加強合理的數據確權與保護。只有數據的權屬得到了明確規定,流通、交易才成為可能。哪些數據屬於個人數據還是公共數據,哪些數據可以直接使用還是須經授權,那些數據可供科研需要還是商業運營,這些問題都有待相關法規的完善來明確。確權是從法律角度對數據進行保護,數據擁有者或使用者還應從技術層面對數據進行保護,防止數據價值的“失竊”。

《意見》對“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提出了綱領性的指引,未來仍有待政策細化和措施落實。隨著市場對數據價值的合理挖掘和有序利用,產業界有望迎來新一波數據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