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之死撲朔迷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大家好,然然今天還是帶大家穿越到古代去看歷史。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堂堂天命汗的死因,努爾哈赤的死因究竟是什麼?史說界眾說紛紜,大致上分為兩種,一是正史上記載中所說的,他是因病於(1926年8月11日)駕崩,另一種說法是命喪於寧遠之戰時的明軍紅衣大炮下。在鄂爾泰《清太祖武皇帝實錄》中,鄂爾泰並沒有明確指出努爾哈赤是患何病而死的,趙爾巽的《清史稿》中,也是大同小異的同樣沒有指出努爾哈赤的死因,只是說“不豫”頗有一種諱忌莫測的味道。結合後世對幾位清朝皇帝的臨終記載來看,更使努爾哈赤之死變得撲朔迷離。

努爾哈赤之死撲朔迷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正史上記載總會有“為尊者諱”的顧慮,纂史者會礙於身份不能信口開河,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三緘其口。因此,努爾哈赤之死,絕不僅僅是因病死那麼簡單。也正因為便產生了另一種懷疑的說法,也就是說努爾哈赤是死於袁崇煥之手。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我們再回顧一下天命汗努爾哈赤的葬禮。一位喇嘛,一位突然而來的弔唁者,引起了後金國的一片的混亂,奉袁崇煥之命的使者一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置天命汗於死地的仇人竟然派人來到靈前。是惺惺相惜還是另有他圖?即使是努爾哈赤的繼承者,在政治智商上更勝更勝一籌的皇太極,也看不出這個冤家的真實念頭。

努爾哈赤之死撲朔迷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唯一可以解釋的就是,袁祟煥並不是上演《臥龍弔孝》的諸葛亮,也並沒有與金主握手言和的打算,更不會與努爾哈赤有英雄相惺之意,之所以派使者來弔唁,實際上是要探看一下努爾哈赤死訊的真假,因為這關係到明軍下一步的軍事行動。這次打聽的結果,努爾哈赤的確是死了。寧遠大戰時,手上只有兩萬個人,一座孤城的袁祟煥之所以能擊潰十三萬大軍的後金軍,除了在戰前所做的八條動員令來鼓舞士氣外,更重要的是他使用了11門的紅衣大炮等火器,給毫無精神準備的後金軍以沉重的打擊。

努爾哈赤之死撲朔迷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袁祟煥當年使用的紅衣大泡,為英國製造的早期的加農炮,炮身長、管壁厚、射程遠、威力大,特別是對密集騎兵具有很強大的火力,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也是後金軍最大的剋星。紅衣大炮打死敵人不計其數,還擊中了“黃龍幕”,後金軍出師不利,急的用皮革裹著屍體,伴隨著一路號哭匆匆的撤退。一 個人的死能夠讓一支有十三萬的軍隊悲傷的撤退,恐怕中彈的只有努爾哈赤。那麼如果說努爾哈赤是真的死在了明軍的炮火之下,那麼首先,他不可能在幾個月後再去攻打蒙古。其次擊斃努爾哈赤,對於明朝方面來說是個重大的勝利,無論是袁崇煥,還是朝廷上下,文武百官都會將加以濃墨重筆,以鼓勵士兵的士氣。而袁崇煥在寧遠大捷的奏書裡,對努爾哈赤被擊斃之事隻字未提,由此可見,被炮轟中的確實不是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之死撲朔迷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但是也有史記載,努爾哈赤在寧遠戰場上的確受傷。隨後讓一個進士出身的“小子”袁崇煥的冷言譏諷。回到盛京後,一直耿耿於懷,心中的怒火無處發洩,傷勢也無從復原。更由於後來親征蒙古等一些系列的軍事行動,讓傷口難以癒合。待到七月份前往清河洗湯浴,致使傷口進一步惡化中,而引起了“癰疽”併發症而死。尤其可見,寧遠城下的炮傷可能就是導致努爾哈赤去世的最重要的原因。

努爾哈赤之死撲朔迷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那麼史書上為什麼沒有記載呢?你細想一下,大清王朝的一代開國君主竟喪命在一個進士出生的小子手中,清皇朝的顏面何在?古今中外在用兵時,為了穩固軍心,隱瞞、遲報主將死亡仍常用的技倆,因此可以說,努爾哈赤是在寧遠之戰受傷後致死的。而清政府為了自己的顏面,“忘記”將它寫進史書罷了。好啦,今天然然和大家分享到這裡,明天同一時間再見,歷史是人類的一個進化史,也是人類自己編寫出來的一部過去史。所以說歷史也並不是百分百完全準確無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