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變賣故宮多少國寶,多少珍貴文物成為遺憾

“ 非常時期,再多的錢再大的房,你也只能宅家無聊的發呆,而收藏人一家正在快樂地欣賞把玩,你收藏了數字而他卻藏了文化”---禪古茶人


溥儀,中國最後一個皇帝。

末代皇帝的“悽慘”宮廷生活

民國成立初期,溥儀等人還住在故宮裡。按照南京臨時政府與清政府議和代表商定的清室優待條件,溥儀等人還居住在故宮。民國政府每年撥發400萬兩白銀,供溥儀等人日常使用。

照說,這400萬兩白銀也是一筆鉅款,完全足夠溥儀等人開支。然而,溥儀等人過慣了豪華奢侈的生活,而且當時國民政府財政吃緊,經常不能按期交付“清室優 待費”,所以常常入不敷出。

溥儀在天津的生活依然奢華,還要打賞前來巴結他的晚清遺老。錢從哪裡來?溥儀不斷變賣這些文物,使得這些文物流失到外界。

幸運的是。《步輦圖》和《閬苑女仙圖卷》等文物在新中國成立後,通過各種渠道回到故宮博物院,而《歷代帝王像》等珍貴文物卻流失海外,如今保留在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成為永遠的遺憾。

“寓公”生活,心願未了

溥儀秘密潛往天津後,開始了他長達七年的“寓公”生活。剛安頓下,便急忙將存放的珍寶秘密轉移過來。溥儀在天津過著似乎是十分悠閒的“寓公”生活,這只是一種表面現象。溥儀的心中始終被兩大心願繚繞著。

其一為政治心願。歲月的推移不但沒能泯滅溥儀“敬天法祖”、“恢復祖業”的幻想,他的復辟之心反而與日俱增,變得更為迫切,行動上表現得更為積極,他加速了與國內封建復辟勢力和帝國主義列強的勾結。

溥儀變賣故宮多少國寶,多少珍貴文物成為遺憾

其二也可稱之為經濟心願。溥儀魂牽夢繞的還是他從北京故宮中盜運出的那批國寶的安危。溥儀在張園剛剛安頓下,便急忙將存放在戈登路的那些字畫珍寶秘密地轉移過來。

其中包括歷代的書畫手卷30箱近1300件,冊頁2 箱70件,掛軸1箱21件。裝這些寶物的箱子是統一尺寸、樣式,箱長1米、寬40釐米、高50釐米,均為松木製成的中間立柱開兩扇門的普通木箱。而那500多函的宋元善本書也分別裝入35個箱長70釐米、箱高70 釐米、箱寬40釐米的長方形松木箱內。還有裝古玩珍寶的大金庫2個以及裝300 餘件皮張的大躺箱8 個。

溥儀變賣故宮多少國寶,多少珍貴文物成為遺憾

這批字畫珍寶安全順利地轉移到了溥儀的身邊,令他欣喜萬分、興奮異常,自從被趕出北京故宮後這是一件最讓他開心的事情了。雖然溥儀早已在外國人辦的華比銀行以“浩然堂”的名義存入了大批的款項,同時在關內外還擁有大量的土地,也就是清朝入關後“跑馬圈地”弄來的所謂“皇產”,僅當時直隸省的皇產,不算八旗的就有12 萬垧。

國寶淪為失意軍閥囊中物

一個失意的小軍閥為何敢在溥儀面前指名要這要那?

為了實現復辟的迷夢,溥儀就如同“病急亂投醫”一樣,不論是軍閥,還是解甲的軍人,或是窮途政客,溥儀和他們交往的親疏,決定於他們對復辟的態度,對於他們也不再過分端“皇帝”的架子。

溥儀變賣故宮多少國寶,多少珍貴文物成為遺憾

溥儀對奉系將領中最早發生好感的是畢庶澄,因為他比別人更熱心於溥儀的復辟事業,什麼“人心思舊”、“將來唯有帝制才能救中國,現在是群龍無首”,說的話和遺老遺少差不了多少。畢庶澄是張宗昌手下的一名軍長,兼渤海艦隊司令,曾請溥儀到他的軍艦參觀過,溥儀對他抱有較大的希望,所以賞給他的古玩珍寶和活動經費也不在少數。後來當畢庶澄被褚玉璞槍斃後,還流傳著一個關於“漢玉”的故事。

所謂的“漢玉”,並非漢朝的玉,其實就是“舊玉”的一個總稱。就是曾經被裝入棺材中,經過多年的土蝕、血浸以及其他的侵蝕作用,而成為紅色、土色或黑色的舊玉。達官顯赫和有錢的人差不多都喜歡用高價購買“漢玉”,當作古董來收藏。

溥儀變賣故宮多少國寶,多少珍貴文物成為遺憾

溥儀在北京故宮盜運出的“漢玉”相當多,不論是從年代、玉質、色澤等方面來講都是世上罕見的珍品。溥儀十分喜歡“漢玉”,平時不論穿長袍馬褂、朝服還是西裝, 照例都要掛上幾塊“漢玉”。

這主要是因為“漢玉”有這樣一種傳說:“如果人在身上掛有真正‘漢玉’,萬一跌倒,或是遇到什麼危險的事情,那麼在‘漢玉’上便會發生一條裂痕,而人便可安然無恙。”畢庶澄也十分喜歡“漢玉”,多次向溥儀討要。溥儀為了拉攏他曾賞給他幾塊成色相當不錯的“漢玉”,畢庶澄也總是把“漢玉”掛在身上。

溥儀變賣故宮多少國寶,多少珍貴文物成為遺憾

據傳當畢庶澄被槍斃中彈倒地後,多時尚未斷氣。有人發現他身上掛有“漢玉”,方悟出他沒有斷氣的原因,等到把他身上的“漢玉”取下之後,他才瞑目而逝。當然,這只是好事者所杜撰的傳說故事。

溥儀變賣故宮多少國寶,多少珍貴文物成為遺憾

如此看來,溥儀將故宮的國寶偷出、變賣,作為滿足自己私慾和復辟夢的資金來源,這種行為不僅是家賊,實為國賊的行為。歷史的節點之上,一念之差,罪人的名聲就落在自己身上了。


溥儀變賣故宮多少國寶,多少珍貴文物成為遺憾


去偽存真 淨化收藏 藝術源於生活


(圖文源自網絡 版權屬原作者)


(聲明: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佈文章,請另取標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標題,必須註明:轉自公眾號:“清江晚吟”。謝謝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