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留學生,家國在看著你們…

我同學在4月初寫了一篇文章“獻給在彼岸疫情中堅守的所有孩子們”,不僅扣動了孩子們的心絃,也擊中了多少父母內心的柔弱之處。欣賞他的“回家”說法,特別是對於那些年齡小的孩子——

在這裡,

我更願意用“回家”來替代“回國”。

因為家是每一個人的宿命,

沒有了家就沒有了宿命,

而離開宿命的人就如同沒有了靈魂,

所以家對每一個人是如此重要,

剝奪了回家的權利如同剝奪了生命的權利。

再談留學生,家國在看著你們…

然而,大部分的留學生,疫情期間是回不來的。幸好科技進步,網絡流暢。圖文視頻雲團聚,日日夜夜都可以。以至於重複關照防疫要點、再三強調社交距離,都會被孩子們嫌煩了。

這群孩子們,除了得到家的關愛,還得到國的關心。當我們內防反彈,外防輸入,繼續抗疫時;當我們把成噸成噸的防疫物資送上國外的專機……駐外使領館的工作人員,一邊關注並努力調整著外部輿情的各種風向與現實之間的偏離,一邊組織防疫專家與留學生網絡會議分享資訊,調集防疫物資分發給在外學子。

口罩、消毒液、中藥、防疫手冊……很多留學生的朋友圈被中國大使館發放的防疫“健康包”刷屏。

再談留學生,家國在看著你們…

中國駐米蘭總領館發給留學生的健康包。裡面有醫用外科口罩、連花清瘟膠囊等防疫物資,還有一張紙條,上面用毛筆字寫著兩句詩:“細理遊子緒,菰米似故鄉。”受到留學生們大讚。

再談留學生,家國在看著你們…

中國駐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總領館發放的健康包。

再談留學生,家國在看著你們…

中國駐荷蘭大使館發放的健康包。

再談留學生,家國在看著你們…

中國駐冰島大使館為留學生們準備的健康包。

再談留學生,家國在看著你們…


再談留學生,家國在看著你們…

在美國英國的中國留學生人數最多,包裝袋就沒有駐冰島大使館準備的那麼精緻了,但同樣內容豐富。

“馬來西亞大使名字亮了……”我家孩子轉來一張照片,一看的確,屬於在昏暗的疫情中帶來溫暖與光明。特別是那六個字:“有困難,找使館。”

再談留學生,家國在看著你們…

我的孩子在倫敦讀研,參與了大使館的這項活動,作為志願者分裝分發健康包,感受留學生們的喜悅和外國同學的刮目。他們還在收集有趣的包裝袋,大使們溫暖又漂亮的文字……


“爸爸,國家這波操作,反響可好啦!”


“難得的機會給國家與同胞做一次志願者,全副武裝一天真的挺吃力,向醫護人員致以崇高敬意!雖然倫敦人多包裝很樸素,但是健康包分量不輕……”

再談留學生,家國在看著你們…

“I think the government is sweet to ship all these to UK for us……”

再談留學生,家國在看著你們…

的確孩子們享受到的關愛,是前幾代漂洋過海的遊子所沒有的。他們不僅是家的甜心,也是國的甜心。我們所有的付出與努力,就是為了讓孩子們心中感到更加甜美,離家回家都能自由而喜悅,未來能夠為國家為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而盡力!

孩子宅在倫敦宿舍網課之餘,有兩件事情讓我欣慰。一個是烹飪水平極大提高,自我料理妥帖;第二個獲悉從兩月份開始就在寫倫敦疫情日記。


我希望孩子能分享,以幫助修改錯別字為由,索要幾篇看看。他們這代人的視野,是我們當年不能夠比的……在徵得孩子同意的情況下,我截屏一張,因為有句話讓我感慨——


外面的世界比你想象的要危險,比你爹媽想象的要安全。

再談留學生,家國在看著你們…

想到二位援鄂醫療隊同學的分享,大讚他們隊裡的九零後,積極報名去武漢,敢作敢當,家國情懷令他們動容。直呼新生代醫護人員經此一役,完全體現了接力接棒的能力和擔當。


想到自元月封城起,東西方輿論戰一波接一波。由於話語權上西方擁有一貫的優勢,引領和主導著議題,讓我們時不時地無法淡定。

想到因為六十天的那個日記產生的撕裂還在繼續。科技的進步、時代的變革,以及理性的多元化,必將替代無謂的撕裂。在普眾人文需求與飢渴得到不斷滿足與充實的基礎上,獨立思考的人,會越來越多,會促進治理能力的提升,和良知與良智的迴歸。


想到錢穆在《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說: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縱使有些可以從國外移來,也必然先與其本國傳統有一番融和媾通,才能真實發生相當的作用。否則無生命的政治,無配合的制度決然無法長成。”

想到了很多……


最後,發現永遠成立的公式還是:a

年輕人與年長者,東方與西方,左邊與右邊,歷史與未來……

“比你想象的要危險,比你爹媽想象的要安全!”

再談留學生,家國在看著你們…

即便是在灰暗的日子裡 也不要讓冷酷的命運竊喜

精彩總在未來 | 下一篇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