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領域的黃金之戰

貨幣領域的黃金之戰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隨著人民幣和歐元的崛起,美元在世界貨幣市場的地位正在下降!

2018年,德國、荷蘭、瑞士、奧地利、比利時、委內瑞拉、土耳其等國家相繼宣佈運回或計劃運回此前存在美國等海外金庫中的黃金,

目前國際之間的矛盾、爭端不斷,美元地位也面臨著挑戰,各國的明智選擇自然是不斷增加黃金儲備來對沖美元的不穩定,世界各國將轉向對黃金的爭奪之戰中。

貨幣戰爭已經過時,黃金之戰才是未來。

這篇文章將為您講述,黃金與全球貿易體系的關係,蘇聯是如何被美國的金融戰爭打垮,中美歐三巨頭對黃金的爭奪戰,將會導致黃金價格上漲到何時......

=========

- 01 - ——序言:中國大媽的勝利

自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雖然偶有起色,但因為資本看不到金融危機解決的可能性,黃金價格始終在不斷攀升之中,2008年10月的681美元/盎司上漲到2011年9月的1921美元/盎司,即使略有下調,到2013年時,黃金的價格仍然高達1577美元/盎司。

大膽投資黃金的人賺的盆滿缽滿,為了迎合這種火爆的需求,那幾年中國的銀行或者各類金融機構,紛紛推出了紙黃金這個概念,即黃金的金融衍生理財產品。

紙黃金這種概念型產品雖然也能炒作,但畢竟看不見摸不著,對熱衷於穩健投資的中國大媽不是最優選擇。

中國大媽更喜歡金燦燦的實物,而黃金的持續上漲,讓非常多的中國大媽踏空了投資黃金的最佳時期,她們心裡期盼著黃金下跌回調,現實卻是黃金打破常理始終在上漲。

中國大媽迫切渴望黃金有一次下跌,她們急需一個入市的機會。

就在2013年4月下旬,金價從1577美元/盎司跌至1321美元/盎司的27個月最低,黃金市場突然大跌20%,這樣的“折扣”樂壞了對黃金有著特殊偏愛情結的中國“黃金大媽”,全國各地黃金賣場隨後出現了瘋狂掃貨場面:不到一個月,國內各大商場的金飾、銀行的金條全部售罄。

中國大媽一戰成名,手法之果斷,魄力之昂揚,震驚了整個黃金市場,被譽為以一己之力支撐全球黃金市場的絕對多頭。

貨幣領域的黃金之戰

隨後,由於在今年端午節小長假黃金價格下探至1240.61美元/盎司,“中國大媽”們又再次出手“抄底”不過仍未能如願。而這時,在2013年4月份購入黃金的大媽們,每買一克便虧損3美元左右。

缺乏全球政治金融知識的中國大媽,他們的虧損遠未停止。

到了2013年10月6日,金價再創新低,為1183.3美元/盎司,如果以此計算的話,2013年4月份“抄底”的大媽們不僅沒有抄到底,每購入一克黃金最少虧損了4.9美元。

根據有關機構的數據推測,2013年抄底的大媽鯨吞了實物黃金至少300噸,成本約為1350-1400美元/盎司,算上實物黃金的加工費可能需要金價漲至1450美元以上才能完全解套。當時“大媽”們採購黃金數量大約在300噸,價值人民幣1000億元。

那些中國大媽根本不知道投資的邏輯,當市場上出現異動,比如突然大跌的時候,是表明危機到來,主力資金已經在拋盤,沒有人能逆趨勢前進。而造成2013年全球黃金市場大跌的根本原因是,2013年的6月,八國集團達成了厄恩湖聲明,表示為了消除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他們將推動全球關稅,貿易開放達成更大合作。

如此聲明,打破了資本對金融危機引發全球貿易保護的擔憂,世界經濟註定迎來新一輪的發展,全球貨幣不再貶值,黃金自然要大跌。

中國大媽們一直被套到了2019年,就在上個月,COMEX黃金期貨在6月底站上1400美元后高位持穩震盪,期間最高升至1445.1美元/盎司,國內滬金主力合約也站穩300元/克上方,最高觸及323.5元/克。

中國大媽們終於解套。

這些幸運兒不知道他們能走出泥潭,完全是因為持續多年的金融領域的全球黃金爭奪戰。

貨幣領域的黃金之戰

- 02 - ——黃金,金融的霸權

黃金,是世間最稀有、最昂貴、也是最被人看重的金屬之一。貨幣天然是金銀,由於具有體積小、價值大、容易分割、質量均勻、不會腐爛、久藏不壞等優點,在法定紙幣出現之前,黃金和白銀曾經是人類社會通用的貨幣。即便是在紙幣高度發達的今天,黃金依然有著它獨有的保值作用。例如在全世界有著良好信用的美元,之所以能夠被廣泛承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有著巨量的黃金儲備。

儘管隨著紙幣的出現,黃金已經失去了支付功能,但它的內在價值依然存在並廣泛地被人認同,黃金是支持國家貨幣的信用基石。

佈雷頓森林體系是二戰後以美元為國際貿易結算單位的國際貨幣體系,核心內容是美元和黃金掛鉤、其他國家貨幣和美元掛鉤,相互間實行固定匯率制度。當時美國是二戰時唯一一個在本土沒有發生戰火的大國,當時的黃金儲備佔了整個西方世界的七成,所以美元成為了唯一的一個可以和黃金掛鉤的幣種,因此也被稱為“美金”。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美國介入越南戰爭,財政赤字越來越大,國際收支持續逆差,大量資本外逃,將美元換成黃金。美國在和協約國商量過,宣佈美元幣值和黃金脫鉤,美元不能再兌換黃金。

後來在imf的牽頭下,各個理事國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舉行會議,達成新的國際貨幣體系,即“牙買加體系”。

貨幣領域的黃金之戰

“牙買加體系”的主要內容是承認浮動匯率制,讓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並存,成員國可以自己選擇匯率制度,imf對各國匯率政策進行監督,同時協議規定推出國際貨幣體系。

這樣一來,美元就不再是各國唯一的儲備貨幣,隨著中國和歐盟兩國經濟的回覆和崛起,人民幣和歐元也日漸堅挺起來,成為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

不過牙買加體系有著非常嚴重的漏洞,因為外匯市場開始施行浮動匯率制,隨著貨幣匯率的波動,金價的起伏,國際金融危機經常性發生。

而能讓其他國家承認一個國家貨幣的匯率,除了這個國家的經濟,科技與資源,黃金儲備的多少,同樣是貨幣信用的基石。

在各國貨幣與金銀掛鉤的時代,誰存儲的金子更多,結合貿易體系,就能掌控世界。

英國能夠稱霸世界兩百多年,而且在國力還相對弱小的情況下,就能戰勝更加強大的荷蘭、西班牙與法國,成為無可爭議的世界霸主,除了率先進行工業革命,擁有像瓦特這樣的偉大發明家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即英國率先建立起了近現代金融體系,從而把國力凝聚到了一起。比如,在英法戰爭時期,英國率先發行戰爭債券,由此獲得了足夠打贏戰爭的資金。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能夠取代英國,成為西方世界的霸主,也與金融有關。

這就是,在戰後,美國利用英國在戰爭期間欠下的鉅額債務,迫使英國當局承認了美元在國際貿易體系中擁有與英鎊同等的地位,而美國則藉此把美元輸送到世界各地,使美元成為了世界金融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

貨幣領域的黃金之戰

佈雷頓森林體系是美國在戰場之外,取得的最重大的勝利。原因就是,在這次會議上,確定了美元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的地位。美元是唯一與黃金掛鉤的貨幣,而其他貨幣全部與美元掛鉤,採用固定匯率,因此貨幣間的結算將以美元為基準。

從此之後就是黃金不再具有貿易結算的功能,支撐了上千年的金銀貿易結算體系被廢除。紙幣首次成為貿易結算中的核心,美元將取代黃金,成為具有儲備價值的全球硬通貨。

不過在佈雷頓森林體系中,美國也得為此做出擔保,即美元與黃金的價格統一固定,任何國家都能夠用美元在美國兌換黃金。

看上去,這是一種合理的體制。因為大戰結束的時候,美國已是全球第一大黃金儲備國,黃金儲備量從戰前的不到兩千噸增加到了一萬六千餘噸。增加的籌備中,有部分來自同盟國集團成員國,不過絕大部分來自戰敗國。

但問題是,這套新的全球貿易體系中,與全球巨大的經濟總量比起來,美國的黃金儲備根本算不了什麼,這也正是“佈雷頓森林體系”存在的最為嚴重的弊端。

顯然這套體系並沒有對建立一套完善的金融秩序做太多的努力。從某種意義講這也決定了“佈雷頓森林體系”是一個短命的金融體系其存在的時間不會太長,只是並不能因此而否認“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巨大價值。

要知道如果把世界做為一個整體,那麼戰爭就是純粹的消耗,投入戰爭的每一份錢都被消耗掉了,而且不會產生任何回報。問題是人類明的經濟體系本身是一個能夠產生回報的生產與消費循環系統。也就是說當戰爭所佔用的資源在經濟中所佔比重太大,那麼戰爭就會對經濟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從根本毀滅了戰前的全球經濟體系,巨大的戰爭消耗讓所有國家都不堪重負,即便是美國其經濟環境也不比其他國家好多少,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麼戰爭很快就將再次降臨。

貨幣領域的黃金之戰

除了佈雷頓森林體系外,也有人提出過其他的解決辦法。比如蘇聯就提出過應該讓戰敗國承擔戰爭賠款,以此讓戰勝國獲得實質性的好處,也就是讓戰敗國來填補戰勝國的戰爭消耗。

但這隻能解決戰勝國的問題,卻不能解決全球的經濟問題。而戰敗國也是世界經濟的組成部分,他們在戰後的世界格局中依然擁有很大的影響力,更是世界經濟恢復正常秩序所不可缺少的環節。

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戰敗國的經濟發展問題,全球的和平發展就無從談起,這將導致全球經濟問題變得比二戰前更加嚴重。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發生的事情已經證明向戰敗國索要賠款。對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沒有任何幫助。

法德關係在戰前迅速惡化。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即法國不肯放棄德國的戰爭賠款。而全球性經濟危機又讓德國無法支付賠款,使得德國民眾只能在經濟崩潰與戰爭之間做出選擇。

正是如此在德國戰敗之前。同盟國集團各成員國就在賠款問題達成了一致,即戰敗國不支付戰爭賠款。僅承擔道義的責任,並且在戰爭結束之後必須接受戰勝國的全面改造。

所以說,賠款解決不了經濟的問題。要想解決經濟的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改變國際金融體系。說白了這就是用金融手段來賴掉戰爭欠款。

而在“佈雷頓森林體系”中與黃金掛鉤的就只有美元。這種情況下,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能夠解決掉各個國家的戰爭債務問題,這就是美聯儲發行足夠多的美元。

這裡面存在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即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如果發行的美元超過了美聯儲儲備的黃金。那麼美元就將破產。說得簡單一些就是美聯儲把儲備的黃金全部拿出來也無法兌換在市場流通的美元。

貨幣領域的黃金之戰

只是。這個問題不會立即浮水面。

主要就是世界各國在戰後都要進行重建。因此需要大量貨幣。此外隨著各個國家的經濟開始復甦也需要更多的流通貨幣,因此對硬通貨的需求將急劇增加,而美元就是戰後的硬通貨。即便在各國經濟復甦之後,因為美元是唯一的硬通貨因此也會被各國當為儲備貨幣。

問題是這只是把美元用黃金作為全球貨幣支撐,黃金卻不足以支撐美元的問題掩蓋了起來,而不是解決掉了。等到經濟出現了問題,比如發展停滯那麼這個問題就將暴露出來,甚至會來一次超越1927全球經濟危機的大規模爆發。

實際情況正是如此。

大戰結束之後在新金融體系的維持下全球經濟欣欣向榮。從某種意義講戰後的重建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市場使得各國的企業都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加民眾的消費需求在戰後得到釋放因此各國經濟都發展得非常迅猛。一時之間甚至有人認為人類明進入了黃金時代再也不會有經濟危機了。

這明顯太樂觀了。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世界各國的經濟也是一片繁榮,也有人認為已經徹底消滅了經濟危機。尷尬的是大戰結束十年之後一場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就到來了,而且由此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禍根。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這次全球大繁榮,持續了二十年,也就是到七零年代。讓大繁榮結束的也是一場戰爭,這就是美國出兵干預越南內戰的越南戰爭。

而且這場戰爭的發生,背後更是打擊蘇聯有關。

貨幣領域的黃金之戰

- 03 - ——蘇聯的金融戰敗

在越南戰爭結束之前,美國當局就開始為解決佈雷頓森林體系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做準備。

比如1971年美國議會通過了一項極為重要的法律,即把黃金定為非輸出性戰略儲備。也就是說屬於戰略儲備的黃金不得以任何方式輸出到國外,即便這些黃金本來就不屬於美國。

按照這部法律。美國承認其他國家儲備在美國的黃金所有權,特別是做作為金融支付中介的黃金。但是這些黃金必須儲備在美聯儲的金庫裡面,而且只能做為國家間貿易結算的中介。

這部法案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美國控制住全球黃金的流通,謹防其他國家藉助黃金作為貨幣信用基礎,一躍成為國際化貨幣,在市場上挑戰美國的金融霸權。

控制黃金的原因顯然是美元作為硬通貨的地位已經受到了動搖,而最根本的因素就是美國當局為了支付冷戰和越南戰爭的巨大開支,一直向美聯儲舉債,而美聯儲所做的就是印製更多的鈔票,來抵消美國政府的債務。

總而言之,流通的美元已經遠遠超過了市場需求,在市場上太多了,美元貶值在所難免。

僅僅美國主動廢除了“佈雷頓森林體系”與黃金掛鉤的法案時,僅僅一個月美元就貶值了百分之五十,從此開始美元一直在貶值。

但與黃金脫鉤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用金融戰爭打擊對手蘇聯。

貨幣領域的黃金之戰

因為二戰後決定國際金融秩序時,因為蘇聯的強勢,導致蘇聯與美元採取固定匯率。由此導致蘇聯和美國一樣只需要印鈔票,因為有美元的背書,就能在全世界買買買,這無疑是美國極為不利的。

必須廢除蘇聯的這種能力,因此廢除佈雷頓森林體系,就成了一種對蘇聯的金融戰爭。不可否認的是蘇聯在機械方面的確有無可比擬的天賦,但在金融這一塊,實在不是華爾街的對手。

美國取消佈雷頓森林體系之後,蘇聯就不能再拿著盧布去到處買買買了。在新的匯率下,他們要買東西必須得拿出真金白銀,必須有足以與其他國家可以交易置換的物品。

但這恰恰是蘇聯的軟肋,這種情況,在蘇聯的糧食貿易中體現得非常明確。

蘇聯一直不是產糧大國,而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就已經成為了糧食的純進口國。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的頭號問題都是糧食,即本國生產的糧食根本無法養活所有國民。正是如此,在世界大戰期間,蘇聯都最先實施配給制,而且是最為嚴格的配給制。

戰後,蘇聯的糧食問題有所改善,卻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這是因為在二戰後,蘇聯通過吞併其他國家,以及蘇聯在戰後出現的嬰兒潮,蘇聯的人口數量在戰後十年之內激增了數千萬。相對的,蘇聯的糧食產量卻沒有得到相應增長,反而是民眾的糧食消費急劇上升。

正是如此,才會出現烏克蘭大饑荒事件,以及國內五十年代的大饑荒事件。

可以說,正是來自烏克蘭、以及像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這些加盟國的糧食,在戰後養活了蘇聯。並且在50年代對華援助時,蘇聯提出的最大要求,就是中國必須為蘇聯提供足夠多的糧食。

貨幣領域的黃金之戰

不過在佈雷頓森林體系崩塌後,蘇聯進口糧食的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此之前。因為盧布與美元匯率掛鉤,而美元與黃金等價,所以盧布只需要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蘇聯的幣值就能得到保證,蘇聯也就能夠通過增加盧布的發行量,從加盟國烏克蘭等產糧國進口糧食。

說白了。就是拿紙幣去換取糧食。但當美元與黃金脫離關係之後,這種局面就難以維持下去了。

衡量貨幣價值的不再是其與黃金的關係,而是其實際購買力,即貨物成為了國家貿易中的主角。這就意味著在美元與黃金脫鉤,全球貿易結算體系以浮動匯率製為準時,蘇聯無法通過印鈔票來購買更多的糧食。

原因就是。增加貨幣發行量將導致貨幣貶值,也就導致了貨幣購買能力的降低,而最終購買到的貨物並沒有增加。

當然,蘇聯並不是沒有其他選擇。因為烏克蘭等國是蘇聯的加盟國,蘇聯可以以國家的名義直接從烏克蘭等國運走糧食,但這樣的經濟掠奪,無疑會使各個加盟國離心離德。

在戈巴喬耶夫上臺之前,烏克蘭等國就已經提出,不再在糧食貿易中接受蘇聯政府打的白條,烏克蘭的民眾需要生活,需要蘇聯能夠以切實的物資來換取糧食,這就是要蘇聯用易貨貿易來獲得糧食。

但問題是,蘇聯能夠提供多少其他國家需要的貨物呢?

在冷戰的巨大壓力下,為了與美國對抗,蘇聯得集中整個國家的力量。結果就是蘇聯,最為強大的就是以軍事工業為核心的重工業體系,在進行易貨貿易的時候,蘇聯能夠提供的是軍火、以及鋼鐵等重工業產品。

但烏克蘭等產糧國需要的卻不是軍火與鋼鐵,他們需要的都是輕工業產品,日用百貨,以及電子工業產品。

但蘇聯比這些加盟國,更需要輕工業產品。

在貿易越來越重要的時代,沒有任何國家能夠脫離世界而存在。經貿上的密切往來,把世界變成了一個整體。

貨幣領域的黃金之戰

糧食問題只是蘇聯的內憂,但讓蘇聯經濟陷入寒冬的,則是美國在七十年代策劃的石油危機。

石油危機的結果就是,以資源出口為經濟支柱的蘇聯,遭遇了戰後的經濟寒冬,出口利潤在石油危機期間降低了百分之五十。

石油危機,與佈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對美國來說,不是一個致命的大問題,但對蘇聯來說,簡直是其七寸。

因為美國既是全球第一的出口大國,也是全球最大市場國,其國內市場就能消化掉大部分產能。更重要的是,在經濟危機期間,美國放棄了美元的金本位,使得美元對外急劇貶值,從而提高了美國商品出口競爭力,讓美國企業在更多的海外市場上站穩腳跟。

並且通過對美國企業財政補貼等方式,美國政府穩住了美元在國內市場的購買力,也就基本上確保了國內消費市場的購買力。

但蘇聯就沒有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了,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之後,美元貶值,而蘇聯盧布卻依然保持著之前的匯率,這就意味著盧布升值,也就意味著蘇聯的出口將遭受重創。

加上石油危機暴跌的影響,這場經濟危機,直接影響到了蘇聯的社會穩定。

在1978年,經濟危機發展到嚴峻的時候,蘇聯的失業率達到了百分之二十二,相當於每五名勞動者中就有一人沒有工作。而且糧食等物價飛漲,導致平民生活極為困難。

這一情況在六十年代的中國也出現過,因為城市裡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大量城市青年無所事事,為此國家不惜發動了一上上山下鄉運動,來解決嚴峻的青年失業問題。

蘇聯居高不下的物價與失業率,導致蘇聯社會極為動盪,民間反對政府的聲音此起彼伏。

貨幣領域的黃金之戰

為了分化國內矛盾、或者說是把國內矛盾轉移到對外矛盾上,蘇聯當局發動了入侵阿富汗的阿富汗戰爭。

這麼做的目的明顯是,蘇聯當局希望通過這場戰爭來引發愛國主義思潮,讓民眾暫時忘卻缺衣少食的艱苦生活。

但結果是,這場戰爭從根本上動搖了蘇聯當局的統治基礎,阿富汗又因此被成為帝國的墳場。這是因為,阿富汗戰爭導致,蘇聯民眾必須在“大炮與黃油”之間做出選擇。

如果是在二戰的斯大林格勒,是在五十年代的時候,這套政策肯定能發揮作用,沉浸在愛國主義思潮的民眾肯定會支持政府發動的對外戰爭。

但問題是,美蘇對抗的四十年,已經足以讓民眾認清很多問題了。

蘇聯公民看到的並不是蘇聯從冷戰中獲得的好處,而是被蘇聯宣稱的邪惡國家美國,一個資本主義的醜惡國家,一個民眾本該被嚴重剝削生不如死的社會,他們的數億公民卻都過著富足的生活,衣食無憂,更加自由快樂,而德蘇聯則是另外一番景象。

結果就是,阿富汗戰爭不但沒有能夠緩解蘇聯的內部矛盾,反而因為巨大的戰爭開支,導致蘇聯的經濟環境嚴重惡化,並且對幾乎所有公民造成了影響,讓百姓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

到八零年代中期,蘇聯的平民要想吃上一塊真正的白麵包,想喝上一瓶純糧食釀造的伏特加都成了奢望。

根據後來公佈的資料,在1985年,蘇聯一個家庭消耗掉的黃油中,有百分之八十是通過化工合成的。當時,一個普通家庭的收入,只夠養活四個人,一名工人的月薪只夠在市場上購買六十公斤麵粉。

顯然,蘇聯造了足夠多的飛機大炮,卻沒有生產出足夠多的麵包黃油。受此影響,蘇聯不得不開始實施食品管制法,並且逐步取締了市場買賣,由政府為民眾分配食物。

在其他實現了工業化的國家,只會在戰時實施配給制。而國內經濟環境惡化導致的民眾生活水平降低,成為了推動蘇聯實施全面改革的主要因素。

貨幣領域的黃金之戰

早在70代末的時候,也就是由石油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有所緩解的時候,蘇聯內部就出現了改革的呼聲。

當時蘇聯內部的改革派認為,跟美國對抗還不如跟美國合作。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承認美國的霸權地位,以此換取美國對蘇聯現有勢力範圍的承認,並且以全球二號強國的身份,參與由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中去,從而謀求理應屬於蘇聯的利益。

這只是改革派喊出的口號,真正推動改革需求的,則是蘇聯現實的經濟壓力。

1985年,戈巴喬耶夫當選蘇聯領導人,成為了蘇聯進行改革的重大標誌。

而戈巴喬耶夫能夠當選,也與其政治主張有關,即他發誓將在任期內結束造成了重大傷亡的巴阿富汗戰爭,並且會推動政治改革,擴大代表大會的權力,改善蘇聯民眾生活。

不可否認是,戈巴喬耶夫很有想法。只是,他當選領導人的時間太晚了。戈巴喬耶夫上臺的時候,面對的是一個能讓任何政治家絕望的爛攤子。

根據後來公佈的資料現實,在1985年,蘇聯的軍費開支已經佔到了政府財政收入的45%,相當於當年國民總產值的21%。這還只是可以查證的正式的軍費開支,如果把通過其他方式劃撥的費用算上,軍費在蘇聯財政預算中的比例肯定在60%以上。

60%的財政支出佔比,這是一個任何政府都難以承受的巨大負擔。

要知道,即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爭開支在蘇聯財政開支中的比例也只有60%十,而且只在1943年到1944超過了60%,而在1945年以後則降到了30%,基本上恢復到了戰前水平。

和平時期如此高的軍費開支,只能意味著政府破產,但蘇聯政府並沒有破產。為了維持巨大的軍費開支,蘇聯政府能做的就是加大稅收,並且通過增大赤字規模來獲取社會資源。

這也就意味著民用資源的缺少,以及蘇聯平民生活的艱難。

不可否認,蘇聯必須進行經濟改革,也必須為了民營生活用品的增加,廢除以國營經濟為主的壟斷模式。

但蘇聯為了解決困境,選擇了與美國進行核裁軍談判,以此作為條件交換,容許美國資本全面進入蘇聯,全面對蘇聯社會問題進行改革。但戈巴喬耶夫這一步走得太急,也邁得太大了。

過快的改革速度,只會導致混亂。

實際情況也正是如此,戈巴喬耶夫猛的踩了一腳剎車,讓蘇聯這輛高速行進的戰車當場翻車。

各個加盟國因為長久以來的經濟剝削,選擇了退出蘇聯。僅僅因為美國在匯率上解除佈雷頓森林體系,以及引發石油危機的小動作,這個能與美國全球爭霸的偉大國家,就此轟然倒塌。

貨幣領域的黃金之戰

- 04 - ——中美歐三巨頭的黃金戰爭

美國獨霸全球的基礎是什麼?

很多人會說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但這顯然不是問題的根源,因為軍事力量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就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

那麼,美國經濟的基礎又是什麼呢?

經濟的基礎是製造業,可是製造業過於廣泛。把這盤散沙整合起來,形成堅實地基的,是金融業。從根本上講,美國之所以可怕,是因為美國擁有獨一無二的金融霸權,也就是美元作為全球主要貿易結算貨幣所帶來的霸權。

到去年年底,美國的債務總額超過了70萬億美元,每個美國人、包括才出生的嬰兒與即將去世的老人,都揹負了鉅額債務。如果要還清這些債務,所有美國人不吃不喝也要辛苦勞作幾十年,才能償還所有債務。

而幾年前搞得歐盟焦頭爛額的主權債務危機,希臘、意大利與西班牙等國的實際負債率連美國的零頭都沒有。

為什麼美國敢於大肆發行債券?關鍵就是,美元具有全球流動性,是幾乎所有國家的主要儲備貨幣。利用美元在金融領域的霸權,美國可以用全世界的資源來打一場戰爭,也可以讓四億美國人用全世界的資源過上極端奢侈的生活。從根本上講,只要美元的霸權不被解除,那麼美國的債務問題永遠無法得到解決,甚至難以降低。

貨幣領域的黃金之戰

這樣的情況,只在美國存在。換成別的國家,早就完蛋了。

這種由美元掌控一切的全球金融體系,早就讓很多國家不滿了,不但是歐洲反抗過,就連美國的小弟日本都反抗過。

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於日本和德國企業在全球的擴張,使得日元和馬克成為除了美元之外,全球最重要的貨幣,因為頻繁的經貿往來,以及美元連續的貶值,使得當時很多國家大量儲備升值的日元和馬克。

但這無異於和美國爭奪金融霸權,爭奪美國通過印鈔掠奪世界經濟的權利,完全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

佈雷頓森林體系破產,聰明的歐洲國家成立的經濟共同體開始討論建立歐洲貨幣體系的動議,謀求能夠在美元之外建立一個新的貨幣體系,這就是歐元的前身。

到了90年十月,英國宣佈加入歐洲貨幣體系,使得成員國達到了十個。這十個國家分別是法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丹麥、愛爾蘭、盧森堡、荷蘭、西班牙和英國。幾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加起來基本上可以代表了歐洲的經濟。

歐洲貨幣體系的出現,使得歐洲幾個主要國家形成了一個在貨幣上結合的鬆散聯盟,其主要的內容是由歐共體的成員國共同組成的一籃子貨幣(稱為歐洲貨幣單位ecu)為中心,成員國的貨幣與之掛鉤,再通過歐洲貨幣單位使成員國的貨幣確定雙邊固定匯率。

歐洲共同體當初成立的目的,起初是為了消弭各國間貿易因為匯率兌換帶來的損失,但很快一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建立後。這些國家的領導人有了野心,想要利用歐元來和美元進行抗衡,搶奪世界貨幣的發行權。

貨幣領域的黃金之戰

要知道,雖然美國的量子基金老虎基金大名鼎鼎,但歐洲的對沖基金規模完全不遜色於美國,在金融業上,歐洲才是現代銀行體系的發源地。

為了打壓歐元,美國在1992年攻擊歐洲匯率,擊敗英鎊,洗劫意大利里拉,攻擊德國馬克,讓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第一次匍匐在私人對沖基金的腳下,索羅斯的名聲轟動了全球政府。

歐洲人並不想嚥下這口氣,他們隨後對美國進行了反攻,歐美之間的金融戰爭甚至是引發1994全球債券危機的罪魁禍首。

在隨後的幾十年裡,澄縣破產危機,墨西哥危機,以及希臘債務危機等事件上,都可以看到雙方你來我往的影子。可惜的是,由於美元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黃金儲備,造成美元在牙買加匯率體系中,仍是最權威的貨幣。因為金融系統上的優勢,歐洲在金融戰爭中屢屢失敗。

2000年之後,美國更是通過希臘債務危機,西班牙等債務危機不斷引發歐債危機,一次次折磨歐洲,打擊歐元的強勢崛起。

但失敗後的歐洲,逐漸認識到,黃金才是這場金融戰爭的關鍵點,誰擁有更多的黃金,誰能建立起新的貿易體系,誰就是下一個全球金融霸主。

無論是人民幣或者歐元,想打破美元的壟斷地位。除了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儘快超越美國之外,還得在金融上做文章,即提高貨幣的流通性,讓更多的國家接受歐元或者人民幣,把人民幣和歐元當成進行貿易的結算貨幣。

為此,就得提高人民幣和歐元的含金量,使人民幣成為一種保值的貨幣。如果能夠超越美元,我們就能在金融領域取勝。

所以,歐洲和中國都需要黃金,美國更需要黃金。

雖然黃金不是唯一的保證,但是是最有力的保證。從根本上講,只有我們的經濟發展起來了,其他國家需要從我們這裡購買商品、甚至只能從我們這裡購買商品,也需要把商品賣給我們,人民幣就能得到廣泛承認。

只是,要想讓人民幣成為貿易中的核心貨幣,不受美元影響,具有長久保值能力,讓更多的國家把人民幣當成主要的外匯儲備,就需要黃金。說得簡單一點,只有當其他國家相信,它們手裡的人民幣可以在我們這裡換成黃金,人民幣才有價值。

這就是中美歐黃金大戰的根本原因,在2014人民幣開始國際化步伐之後,黃金市場開始上漲的主要原因,中美歐央行都開始儘可能的在市場上收集買入黃金。

貨幣領域的黃金之戰

自2009年以來,各國已將黃金持有量擴大了約14%,目前價值約為1.6萬億美元。隨著經濟增長放緩、貿易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各國當局尋求從美元走向多元化,從俄羅斯到中國再到波蘭等國家都選擇增加黃金儲備。去年金條持有量增加了651.5噸,是自197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1971年,恰好是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前的一年,這說明危機已經形成,全球格局即將發生劇變。

歐洲和中國爭的是打破美元壟斷,尤其自經濟危機後美國的衰落,使得其他國家獲得了挑戰美國的可能。

美國必須打斷這種威脅,同樣是用金融手段,而引發歐洲和亞洲的金融危機就成了必然。

在亞洲,美國已經和日本攻擊經濟最差的韓國,試圖通過金融戰爭調整韓國的外幣持有格局,讓韓國政府和民間居高不下的人民幣持有量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減少,重新大量購入美元,甚至因此引發亞洲金融危機,阻擊人民幣國際化步伐,這也是韓國被日本斷供,被美國取消訂單之後,中國企業對韓國援助的根本原因。

而在歐洲,英國註定要脫歐,註定其貨幣將與美元掛鉤,從而全面依賴美國,成為引發歐債危機的又一個黑天鵝,而且法國和德國糟糕的經濟數據,使歐債危機再一次爆發,成為了即將發生的現實。

在對歐對韓金融戰之外,美元的市場經濟數據好的離奇,成為全球經濟數據最好的一個國家,也就是打壓歐元和人民幣的時候,美元開始逐步走強升值。

受美元走強影響,以及即將發生的經濟危機影響,黃金必然開始大跌。這個時候持有黃金的中國大媽趕快解套才是正確行為。

不過,即使美國通過今年的韓國危機和歐債危機,能夠暫時打壓歐元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但卻無法根除這兩大經濟體挑戰美國的實力,在危機過後,歐元和人民幣必然會繼續吸納黃金,讓自己的貨幣擁有充足的競爭力。

只要這場競爭依然存在,那麼未來黃金的持續上漲,在長期看來,仍是難以避免的事情。

貨幣領域的黃金之戰

| | | | | | | | | |

微信公眾號世界觀察局

廣告投放,商業約稿

請添加微信 / locyocool

貨幣領域的黃金之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