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会表达的人,在职场有多大的优势?

我的一个朋友默默,工作一年被2次提拔,从一个运营助理到运营经理,薪水翻番。她被老板关注是因为一次转正演讲,很多同事就是随便走个过场,她不是,她做了PPT,充分利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自我展示,给老板留下了深刻印象。

猎豹CEO傅盛分享了一个亲身经历。他还在360工作时,有一次和周鸿祎开会,周鸿祎让他做个会议纪要。会议大概2小时,而那个会议纪要他写到了凌晨三点。

是他效率低吗?不是。

他不断去想,去提炼,把会议纪要总结出一些纲领,关键地方标黑,大点底下有小点,一眼就能看完。

不仅如此,他还写了一个简短的摘要。这样,当周鸿祎看邮件时,即使不打开附件,也大概知道会议内容。

会议纪要,看似是一件机械性,没有技术含量的事,却被他做成了一个友好的产品展示。

靠着会表达,他赢得了周鸿祎的信任。

卡内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靠的是专业技巧,75%靠的是语言表达。”

有人认为,会表达就是能说会道,嘴巴甜,其实不是,比起遣词造句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背后的表达逻辑。

比如傅盛做会议纪要,不是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而是有重点(标黑,大小点等),有条理(先摘要,再详情)。这就是会表达。

什么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力?

如果只能推荐一个,那一定是它:金字塔原理。

01

金字塔原理是什么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的思考方式。

它的基本结构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一个会表达的人,在职场有多大的优势?

(图片来自《金字塔原理》)

听起来有点抽象?不要紧。我们试想这样一个场景:

你准备出门,家人嘱咐你买点香蕉和西瓜。

要出发时,又新添了一堆采购名单:苹果,鲫鱼,虾,土豆,胡萝卜,螃蟹,西红柿......

你的脑袋都要大了。怎样才能一口气记住这些事呢?

《奇妙的数字7±2》中说,大脑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7个以上项目,这意味着,大脑发现需要处理的项目超过4或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以便记忆。

如果我们把这些物品进行归纳,很容易得出以下结论:

水果:苹果,香蕉,西瓜;

蔬菜:土豆,胡萝卜,西红柿;

海鲜:鲫鱼,虾,螃蟹。


这其实就是一个基础的金字塔结构。


一个会表达的人,在职场有多大的优势?

顶端是结论:这是你要买的东西(结论先行),中间是购买内容的类别(以上统下),底端是具体的物品(归类分组)。

金字塔原理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大脑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再了解次要的。它符合这个顺序。


02

构建金字塔:自上而下法,自下而上法

如何构建金字塔原理?你可以自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

先来说说自上而下法。

比如你有一个idea,想要获得老板的支持,你该怎么说服他?

按照金字塔原理,顶端的主题是:老板应该支持你的idea。

接着你设想一下,你的受众即老板,他看到这个主题时,会有哪些疑问。比如为什么要支持这个idea,做了会有什么好处,不做会有哪些损失等等。

有了疑问后,对应的是找答案,作为支持这个结论的依据。

总结一下:

1. 提出主题思想;

2. 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3. 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自上而下法的适用场景是:你很容易确认主题的事情。

反之,一旦遇到你还没想清楚,无法确定主题的事情时,需要逆向而行,即自下而上法。

比如开头时我们提到的买东西的例子,你先收到了很多要求,再从这些需求里进行归纳分类,从下而上地组织信息。

再比如,你是个产品经理准备出一个改版方案,这时你接到了同事,用户等等各方的需求,这时你要对这些需求进行分析和分类,有的是用户体验优化方面的,有的是业务转化方面的......

统筹这些需求,确定优先级,最终得出一个改版方案。这就是自下而上法。

总结一下:

1.列出你想表达的要点;

2.找出要点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拿写文章举例,自上而下就像是一个命题作文,先有主题再展开论证。自下而上就像是材料作文,你需要从素材中提炼共性,得出主题。

一个会表达的人,在职场有多大的优势?

03

利用金字塔原理,提高你的表达力

如何利用金字塔原理提高表达力?

前百度90后副总裁李叫兽是这么做的:花1小时死磕一条会议通知。

在校期间,学生会部门需要群发一条简单的会议通知,他接下任务。

按理说,这种会议通知写个3,5分钟就完事了,他却写了一小时。

周围的同学很不理解,觉得他是在浪费时间,在他看来,这是逻辑化表达的一次训练,虽然一开始比较费时,但今后就可以更好地完成类似的任务。

李叫兽运用金字塔原理找到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不是仅仅靠个人经验来写。

类似的练习场景在我们身边随时可见:

比如提交一份周报;

比如写一次会议纪要;

比如做一次项目汇报......

区别在于,我们是否像李叫兽一样,真正去运用金字塔原理。

想提高表达力,不妨现在就行动起来,你可以翻出最近一次的项目汇报,以金字塔结构重新审视和重构,并对照4个自检清单:

1.结论先行:先说结论,先说结论,先说结论,这很重要;

2.以上统下:每一层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思想的总结概括;

3.归类分组:横向的一组思想必须同属一个逻辑;

4.逻辑递进:每一组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序。

学习金字塔原理,重要的不是懂得,而是懂用,有用。

如果有捷径,那一定是有效的刻意练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