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不好?何不炒他魷魚

老闆不好?何不炒他魷魚

跟對好老闆,勝過天上掉下五十萬。

古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個優秀的領導,會告訴你生財之道,而非注重眼前蠅頭小利。

講兩個案例:

一:曾經給集團董事長寫信

高考畢業那個假期,在附近的一個LED顯示屏工廠做質檢員,工作不難,按照標準仔細檢查就行。一天十二個小時工作時間,除去吃飯喝水上廁所抽菸,有效工作時間十小時左右,一天任務六百塊屏,這麼算大概一分鐘過一塊,因為要點亮屏幕看內部,所以工作環境四周黑布遮蔽,亮度勉強可以看到對面同事的臉。對視力傷害極大,最大的困難莫過於要克服每隔六天白夜班互換,生物鐘將面臨重大挑戰。整個廠區最缺人的是我們崗位,人員流動量大,最老的員工也不過三個月。

很快,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就是要給集團董事寫信,不管他能否收到,我一定要一線人員的情況告訴他。在看到物流信息顯示簽收時,我就開始漫長等待,信上附有我的聯繫方式。真是太傻太天真,一個月過去了,石沉大海,果斷選擇辭職。

有時候並不是你的員工做的不好,他們需要更多的空間;有時候並不是你的政策不對,只是稍加修飾,會有更好的結果;有時候真的不是你的管理不到位,只是你沒給他們發言的權利。

老闆不好?何不炒他魷魚

二、遇上“小格局”領導

之前在一家廣告公司做市場,老闆是地道的北方人,畢業於名校,設計手法精湛,2005年大學畢業便自主創業,團隊從最初的兩個人發展到現在的二十幾個,說來也不容易了。接觸了一段時間,才發現這個公司詬病滿滿:人員消極渙散,說是有業務主管,但從來沒看到他管理人員指導工作;辦公室負責人只管考勤,廁所有沒有紙他從來不管。

後來發現,他雖然是老闆,但是已經控制到了公司的每一根末梢神經,大到公司發展,小到墩布抽紙。業務主管和辦公室負責人幾乎成了擺設,混日子。聽老員工說:“和老闆一起創業的其他人都開大公司了,只有他還停滯於十年前,曾經還找大仙算過,什麼法子都不靈。”

是啊,一個公司老闆樣樣精通還要手下人做什麼?

老闆不好?何不炒他魷魚

工作不只是為了掙錢,更是為了體現自身價值,與其這樣束縛,為何不炒他魷魚,自己放手一搏!

1989年,35歲的王健林放棄政府工作,創建萬達。

1995年,31歲的馬雲放棄教師工作,創建中國第一家互聯網網站。

1987年,43歲的任正非放棄副所長頭銜,創辦華為公司。

老闆不好?何不炒他魷魚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何不走出人生的象牙塔,給自己當一次老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