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宦海沉浮幾十載,將他人的苟且,活成了瀟灑

文|不白

中國詩壇群星璀璨,每一個都是詩壇上耀眼的存在,而蘇東坡卻是詩壇上最獨特的一個存在。

他既能寫出“大江東去,浪淘盡”這樣大氣磅礴的詩句,也能十指沾染陽春水,做出入口即化的東坡肉。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跌宕起伏,艱辛坎坷,但他總能從苦澀的生活中尋找甜味,深陷泥潭卻依舊擁有仰望星空的閒情雅緻。

他的這種生活態度,正如《定風波》中所寫,“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豁達而又灑脫。

正是這種豁達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才讓蘇東坡在文學世界中熠熠生輝,在後人心中萬古不朽。

蘇東坡:宦海沉浮幾十載,將他人的苟且,活成了瀟灑

1、孩童時期,無拘無束

1036年,蘇東坡出生於四川眉山。,

遠在宋代,四川的人民就具備了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不僅如此,他們還善於辯論,擁有自治理念,因好學之風濃烈,人才輩出。

蘇東坡八歲之時,父親落第,遊歷於江淮,母親在家教養孩子。

蘇東坡的母親出生於名門望族,知書達禮,教兒子讀《範滂傳》。範滂是後漢時期的學者,因為反抗閹宦統治,以身試險,上書彈劾奸逆之人而遭不測。

聽完範滂的故事,蘇東坡問母親:“我長大以後成為範滂這樣的人,您願不願意?”母親回答:“你若能做範滂,難道我不能做範滂的母親嗎?”

母親的深明大義在小東坡的心裡埋下了種子,讓他擁有對抗不公不義之事的勇氣。

東坡的母親明令禁止他和家中侍女捕捉鳥雀,家裡的庭院成為了鳥雀的天堂,也是東坡下學之後的樂園。

東坡家中沒有繁文縟節,侍女們常常光著腳四處奔跑,或去菜園摘菜,或去殺雞宴客。東坡更是可以無拘無束地享受自己的童年時光,而這段時光也足以消解未來的愁苦。

有人曾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在眉山的日子,東坡是自由且快樂的,生活上有母親的悉心照料,讀書上有父親的循循善誘,不用操心未來前程,亦不必擔心暗箭傷人。

他樂觀豁達的態度,在此時生根發芽。

蘇東坡:宦海沉浮幾十載,將他人的苟且,活成了瀟灑

2、仕途坎坷,幾度沉浮

1057年,蘇東坡以第二名的成績高中進士,當時的文學權威歐陽修對其十分讚賞,直言:“老夫當退讓此人,使之出人頭地。”

然而,才華橫溢的東坡在官場上卻無法遊刃有餘。東坡守孝還朝之時,恰逢“王安石變法”,官場文人因政見不和而分庭抗禮,反對新法之人皆被離京外派,朝野變故,物是人非。

新法的實施是為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現狀,卻依舊存在諸多弊端,東坡直言不諱,上書陳明意見,惹怒王安石,被迫離京,出任杭州通判。

經歷八年的外放,東坡依舊敢於直諫,在任職湖州知州時,例行公事,寫了《湖州謝表》。這篇文章包含了太多的個人情感,諸如“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等言語被有心之人惡意解讀,震驚朝野的“烏臺詩案”由此發生。

朝廷之內,新黨想要置東坡於死地,好在王安石上書勸諫,加之其他人士的共同努力,東坡免於一死。,卻也大受打擊 。

“烏臺詩案”是蘇東坡一生的轉折點,是他人生的分水嶺,但他始終保持著樂觀豁達的心態。

東坡在獄中度過四個月又二十天,在除夕之日出獄。雖歷經牢獄之災,他卻依舊保持樂觀的態度,調侃道:“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寫完以後,擲筆笑稱:“我真是不可救藥。”

東坡就是如此,始終嫉惡如仇,也始終如同範滂一樣,敢於反抗,卻又始終保持樂觀豁達的態度,出獄之後還能自我調侃,不悲天憫人。

蘇東坡:宦海沉浮幾十載,將他人的苟且,活成了瀟灑

3、苦中尋樂,不忘初心

經歷“烏臺詩案”之後,東坡被貶到黃州。,

他並沒有就此沉淪,而是寄情于山水,遊覽赤壁,寫下了《赤壁賦》和《後赤壁賦》等名作。在黃州時期,蘇東坡開始務農生活,在自家田地裡種植蔬菜糧食。當地裡的種子突破土壤露出綠苗時,他會歡喜到跳起來。當自己躬耕于田野之間,他的內心充盈著歡愉,真正明白五穀的可貴。

東坡樂於做菜,“東坡肉”、“東坡湯”,各種菜餚層出不窮。在這種輕鬆和諧的氛圍中,東坡總能找到各種樂趣,將《歸去來兮辭》的句子重組,以民歌的方式唱出,放下犁耙,拿起小棍,合著牛角打節拍,教給農民,與民同樂。

被貶期間的東坡,沒有因為仕途坎坷而自怨自艾,更沒有因為未來渺茫而自暴自棄,而是始終以豁達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中的困境。

黃州偏僻,生活困苦,但他願意耕耘田野,享受每一天的快樂。

之後的歲月,東坡經歷了喪子之痛,以及再次因為直言進諫被貶儋州,最終逝於常州。

東坡的足跡遍佈五湖四海,即便仕途坎坷,他也始終在為民請命,為人民謀福利。

在黃州任職期間,蘇東坡成立救兒會,救助孩童。在杭州疏通溝渠,修築長堤,治理水患。在儋州傳播文化,成為儋州文化的開拓者。

蘇東坡的一生酸甜苦辣兼具,但他總能找到生活中的甜味,去稀釋酸味和苦味。即使身處人生最低谷,依然能夠獲得心靈的喜悅和思想的快樂。

正如蘇東坡自己所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所以,蘇東坡的一生,無論悲苦,都過得快樂,心無所懼,宛如清風一般,撫慰世人。

END

今日話題

你最喜歡宋朝哪個詩人?

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