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白
中国诗坛群星璀璨,每一个都是诗坛上耀眼的存在,而苏东坡却是诗坛上最独特的一个存在。
他既能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大气磅礴的诗句,也能十指沾染阳春水,做出入口即化的东坡肉。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跌宕起伏,艰辛坎坷,但他总能从苦涩的生活中寻找甜味,深陷泥潭却依旧拥有仰望星空的闲情雅致。
他的这种生活态度,正如《定风波》中所写,“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豁达而又洒脱。
正是这种豁达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才让苏东坡在文学世界中熠熠生辉,在后人心中万古不朽。
1、孩童时期,无拘无束
1036年,苏东坡出生于四川眉山。,
远在宋代,四川的人民就具备了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不仅如此,他们还善于辩论,拥有自治理念,因好学之风浓烈,人才辈出。
苏东坡八岁之时,父亲落第,游历于江淮,母亲在家教养孩子。
苏东坡的母亲出生于名门望族,知书达礼,教儿子读《范滂传》。范滂是后汉时期的学者,因为反抗阉宦统治,以身试险,上书弹劾奸逆之人而遭不测。
听完范滂的故事,苏东坡问母亲:“我长大以后成为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母亲回答:“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母亲的深明大义在小东坡的心里埋下了种子,让他拥有对抗不公不义之事的勇气。
东坡的母亲明令禁止他和家中侍女捕捉鸟雀,家里的庭院成为了鸟雀的天堂,也是东坡下学之后的乐园。
东坡家中没有繁文缛节,侍女们常常光着脚四处奔跑,或去菜园摘菜,或去杀鸡宴客。东坡更是可以无拘无束地享受自己的童年时光,而这段时光也足以消解未来的愁苦。
有人曾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在眉山的日子,东坡是自由且快乐的,生活上有母亲的悉心照料,读书上有父亲的循循善诱,不用操心未来前程,亦不必担心暗箭伤人。
他乐观豁达的态度,在此时生根发芽。
2、仕途坎坷,几度沉浮
1057年,苏东坡以第二名的成绩高中进士,当时的文学权威欧阳修对其十分赞赏,直言:“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
然而,才华横溢的东坡在官场上却无法游刃有余。东坡守孝还朝之时,恰逢“王安石变法”,官场文人因政见不和而分庭抗礼,反对新法之人皆被离京外派,朝野变故,物是人非。
新法的实施是为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却依旧存在诸多弊端,东坡直言不讳,上书陈明意见,惹怒王安石,被迫离京,出任杭州通判。
经历八年的外放,东坡依旧敢于直谏,在任职湖州知州时,例行公事,写了《湖州谢表》。这篇文章包含了太多的个人情感,诸如“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等言语被有心之人恶意解读,震惊朝野的“乌台诗案”由此发生。
朝廷之内,新党想要置东坡于死地,好在王安石上书劝谏,加之其他人士的共同努力,东坡免于一死。,却也大受打击 。
“乌台诗案”是苏东坡一生的转折点,是他人生的分水岭,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
东坡在狱中度过四个月又二十天,在除夕之日出狱。虽历经牢狱之灾,他却依旧保持乐观的态度,调侃道:“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写完以后,掷笔笑称:“我真是不可救药。”
东坡就是如此,始终嫉恶如仇,也始终如同范滂一样,敢于反抗,却又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出狱之后还能自我调侃,不悲天悯人。
3、苦中寻乐,不忘初心
经历“乌台诗案”之后,东坡被贬到黄州。,
他并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寄情于山水,游览赤壁,写下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等名作。在黄州时期,苏东坡开始务农生活,在自家田地里种植蔬菜粮食。当地里的种子突破土壤露出绿苗时,他会欢喜到跳起来。当自己躬耕于田野之间,他的内心充盈着欢愉,真正明白五谷的可贵。
东坡乐于做菜,“东坡肉”、“东坡汤”,各种菜肴层出不穷。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东坡总能找到各种乐趣,将《归去来兮辞》的句子重组,以民歌的方式唱出,放下犁耙,拿起小棍,合着牛角打节拍,教给农民,与民同乐。
被贬期间的东坡,没有因为仕途坎坷而自怨自艾,更没有因为未来渺茫而自暴自弃,而是始终以豁达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困境。
黄州偏僻,生活困苦,但他愿意耕耘田野,享受每一天的快乐。
之后的岁月,东坡经历了丧子之痛,以及再次因为直言进谏被贬儋州,最终逝于常州。
东坡的足迹遍布五湖四海,即便仕途坎坷,他也始终在为民请命,为人民谋福利。
在黄州任职期间,苏东坡成立救儿会,救助孩童。在杭州疏通沟渠,修筑长堤,治理水患。在儋州传播文化,成为儋州文化的开拓者。
苏东坡的一生酸甜苦辣兼具,但他总能找到生活中的甜味,去稀释酸味和苦味。即使身处人生最低谷,依然能够获得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快乐。
正如苏东坡自己所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所以,苏东坡的一生,无论悲苦,都过得快乐,心无所惧,宛如清风一般,抚慰世人。
END
今日话题
你最喜欢宋朝哪个诗人?
欢迎在评论区讨论